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10年后有望達"30萬億元"!上海挖潛"銀發經濟"

2025年06月05日18:04 |
小字號

從現在規模“7萬億元左右”到10年后有望達“30萬億元”——

挖潛“銀發經濟”,如何定制更多爆款

“百元一日聚”,在上海正成為爆款:人均花費100元出頭,就能吃兩頓正餐、包下一個場地和老友度過一整天的歡樂時光。“百元一日聚”的走紅,折射出銀發經濟大有可為的潛力。

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銀發經濟一頭連接著民生福祉,另一頭連接著消費和產業。面對這一巨大增量空間,怎樣才是銀發經濟的正確打開模式?

消費需求:深入溝通共同開發

發展銀發經濟,重在存量還是增量?

從事老齡工作30余年的上海市老齡科研中心原主任殷志剛認為,大眾線路產品不算銀發經濟,但是為老年人定制的個性化產品,就是銀發經濟。也就是說,為老年人群體開發出來的細分增量,才是發展銀發經濟的重點。

尋求銀發經濟的增量,需要對老年需求的洞察。“精准命中這些新需求的企業,往往能收獲許多意料之外的增長點。”上海市康復器具協會副會長馬智雯舉例說,洗碗對不少高齡老人來說是件費力的事,海爾公司發現老公房小區的廚房通常比較小,安裝洗碗機頗有難度,於是設計了一款針對小廚房的洗碗機,很受老年人歡迎。“這些產品設計算不上很大的技術突破,但是價值在於‘細’,在於精准滿足了老人的真實需求。”馬智雯說。

去年6月舉行的上海老博會,智能科技類的養老輔助產品最具看點。不過,記者發現,展出的產品雖多,但不少還停留在“樣品”階段。記者與一智慧養老設備供應商交流:問其產品的技術功能,他講解得頭頭是道﹔再問產品的應用情況,他卻支支吾吾,原來這款產品僅在一家養老院應用過。

有些智能設備設計得過於復雜,忽視了老人實際使用的便捷性。比如,老人在家操作窗帘、櫥櫃等家具很不方便。一款“適老化”智能家居產品改變了操作方式,可以減輕老人的體力消耗,但是操作過於復雜,老人很快棄之不用。

市第四福利院有關負責人說,院裡利用率高的智能產品一般都經過了二次開發,科技企業要與養老院深入溝通需求、共同開發產品,這樣才能讓供需對接更加順暢。

在殷志剛看來,60歲和90歲銀發族的需求截然不同,不能籠統地歸為一類人,應該拆分為不同年齡層分別考察,進行產品服務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到細分市場和特異性。

消費環境:瞄准老人消費習慣

上海最近興起的“百元一日聚”新模式,很多分布在地鐵沿線的商場商超,比如黃浦的新世界城、徐匯的光啟城、普陀的環球港和亞新生活廣場等。

這種受老年人喜愛的消費新模式,讓人聯想到日本銀發商業的幾個經典案例。一個是巢鴨街模式,這是第一代日本銀發商業體。1970年前后,隨著消費業態升級、年輕客群流失,中老年人成為日本傳統商業街的主要客群。巢鴨街順勢轉型,主營老年用品、服務,老人結伴來這裡購物、吃飯、唱歌、聯絡感情,被稱為“阿婆們的原宿”。

一個是永旺模式。2010年前后,日本老年群體從習慣了節儉的一代人變為經歷了經濟騰飛、習慣高消費的一代人。巢鴨街模式隨之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永旺模式。2013年,日本零售巨頭永旺集團把13家購物中心徹底改成老年模式,號稱“把老人想做的一切都搬進商場”。

從“隻有老人才去的老商場”,到“為老人重建的新商場”,這是對銀發經濟認知的轉變。一些養老專家認為,日本走過的探索之路,也給上海銀發經濟諸多啟示和借鑒。

環球港北廣場的Z+KTV自由港PLUS店,工作日的白天已成為中老年客戶歡聚的會場。“哪怕是看起來再傳統不過的餐飲、卡拉OK等項目,通過老年人視角給予適老化改造,就能收到積極的市場反饋。”該店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工作日白天過去是KTV行業的“閑時”,但商家推出的低價套餐吸引了大批中老年顧客。

在老人們看來,百元“適老化”餐廳的吸引力不僅僅在於高性價比,更是在於根據老年人需求,打造了貼心的消費環境。一般的餐飲企業追求“翻桌率”,“一日聚”則給老年人提供一個慢節奏、長時段的就餐環境,同時將餐食和社交、娛樂等需求融合在一起,解決了需要分頭找場地、反復換場地等“痛點”。

記者注意到,根據銀發人群消費習慣與需求畫像,不少商業體不僅推出“惠老”活動,還開展軟硬件的適老化改造,比如提供老年人愛心休息位、專設老年手機消費指導服務、做老年人的方言翻譯官、定期組織老年人“微講堂”服務等。不止一位受訪老人告訴記者,隨處可見的愛心座椅,讓他們更愛逛商場。

消費支付:推動養老金融改革

“第五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老年人年均日常生活支出為11151元。同年,全國居民年均消費支出為24100元。

“銀發經濟的發展及其規模首先取決於老年人口的增長,其次是老年人口的消費能力和消費行為,再次是國家和社會對老年人口福祉的投入。”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院長、教授彭希哲認為,目前老年群體服務需求旺盛但消費力不足,老年人及其家庭自身的消費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釋放。

如何讓老人敢花錢?彭希哲認為,要擴大公共養老資源配置,加快發展和完善養老、醫療和老年長期照護等保障體系,鞏固好銀發經濟的底盤。同時,也要發展養老金融,為銀發客群提供及時高效的適老化金融服務和產品,將老年人的閑置資產轉化為實際的消費能力。

國內正在進行養老金融的布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期印發《銀行業保險業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明確,積極參與服務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增強服務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制度能力,促進個人養老金制度持續健康發展,持續推動商業養老金融改革。

發放消費券、以舊換新政策也能激發養老消費。蘇寧易購數據顯示,2024年國補啟動以來,具有適老化功能的家電銷售增速較快,平台搜索量同比上漲超200%,僅防干燒灶具的銷售量就增長了156%。馬智雯說,上海推出養老輔具以舊換新政策以來,也大大增加銷量,尤其是助聽器、呼吸機、電動輪椅等產品。

“老人覺得東西貴,但是如果發消費券,他可能就願意嘗試一下。”殷志剛認為,目前上海消費券發放涵蓋餐飲、旅游、住宿等領域,如果能擴大到養老消費這塊,將實現激發銀發消費、激活養老產業的雙重目標。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王海燕 肖彤)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