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強化政策支持、人才安居等保障,上海這些區這樣做

2025年06月05日19:01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營商環境】強化政策支持、勞動權益、信用修復、人才安居等要素保障,這些區這樣做→

市發展改革委介紹,《上海市聚焦提升企業感受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即8.0版行動方案)提出,強化要素保障,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綜合運用規劃、土地等支持政策提高商務樓宇資源適配度,健全信用信息歸集共享長效機制,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的租賃需求堵點、痛點和難點,完善多層次保障性租賃房供應。

聚焦規劃資源要素保障,徐匯區全力護航“模速空間”建設﹔普陀區協助形成全國首份平台算法和勞動規則協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靜安區推出了信用修復3.0版﹔為招才引智提供安居保障,浦東新區青年公寓服務升級。一起來看↓

徐匯:聚焦規劃資源要素保障,護航“模速空間”建設

上海“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作為全國首個大模型專業孵化和加速載體,在徐匯濱江集聚了超100家大模型企業,形成完整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助力上海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高地。徐匯區規劃資源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聚焦產業發展大局做好規劃資源要素保障,全力保障人工智能產業落地。

f27e1664ecb328cfe862a7ede354cc7.jpg

頂層設計,錨定AI產業“坐標軸”

規劃先行強化產城融合,立足城市總規和徐匯“5+4+X”產業布局,編制《徐匯濱江人工智能產業專項規劃》﹔劃定“模速空間”為核心載體,構建“研發-孵化-應用”一體化空間網絡。通過用地混合開發、地下空間聯動開發等策略,打造24小時活力創新社區。

精准落位優化空間適配,針對大模型企業“高算力、強交互、重場景”需求,規劃布局“雙核三帶”功能結構。即雙核——西岸智塔(總部基地)+模速加速器(孵化中試)﹔三帶——沿江科創展示帶、垂直產業鏈辦公帶、濱水生活服務帶。實現“辦公不出圈、實驗有載體、場景可落地”。

提質增效,筑牢土地保障“壓艙石”

通過精准統籌商務辦公用地供應,合理配置商辦、科研及配套設施比例,為區域升級提供優質空間載體。模速空間所在的西岸傳媒港的創新實踐更是成為典范——帶地上方案、帶綠色建筑標准,實現高效協同開發:科學劃分地下權屬,統一地上方案設計,並100%達到國家綠色建筑二星級以上標准,10%滿足三星級,打造低碳標杆商務區。

近年來,黃浦江南延伸段WS5單元成功出讓9宗商辦用地,吸引央視總台、騰訊華東總部、夢中心、恆基、游族等龍頭企業入駐,加速產業集聚。這一模式不僅保障了土地高效利用,更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模速空間等新興業態提供堅實支撐。

創新驅動,優化項目審批“服務包”

圍繞“模速空間”科技創新高地的定位,緊貼創新型企業的實際使用需求,落實《上海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項目清單(試行)》中相關豁免政策,階段性調整建筑使用業態,使上下游產業能夠盡早落地生產運營,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節約寶貴的發展時間。過程中成立專班服務團隊,量體裁衣落實並聯審批、容缺受理等創新審批模式,切實提高審批效率,使企業能夠快速啟動建設,節省時間成本。努力做到以人為本,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加速營造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適配的空間載體。

統籌推進,完善城區配套 “主陣地”

統籌規劃區域內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主動做好對接服務,加快規劃資源審批。近年來,徐匯濱江區域先后完成傳媒港內部龍文路、龍台路、雲繡路等道路工程,跨龍騰大道K-B、M-B連橋,以及周邊機場河等建設項目的審批服務,為地區提供便捷暢通的交通環境和水清岸綠的自然環境,增強模速空間吸引力和競爭力。針對審批過程中的緊急和疑難問題,靈活運用好政策工具,加速証照辦理,形成項目閉環。

作為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徐匯濱江正以“模速空間”為引擎,加速打造全國人工智能產業新地標。徐匯區規劃資源局將繼續緊扣城市發展戰略,以“規劃引領、機制創新、空間賦能”為主線,為“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提供全鏈條、多維度的資源保障,進一步助力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做大做強。

>>>

普陀:協助形成全國首份平台算法和勞動規則協議

近日,普陀區委社會工作部、總工會協助市級部門組織外賣平台餓了麼與騎手代表開展算法治理協商,正式簽訂全國首份網約配送算法和勞動規則協議——《2025年度“餓了麼”(上海)網約配送算法和勞動規則協議》,推出一系列針對騎手算法的改進舉措,涵蓋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保護、協商協調機制等方面,保障新就業群體合法權益。

明確配送費計算規則,逐步取消超時扣罰

“同樣送一單超大超重單,新小區坐電梯,老小區只能爬樓梯,兩單計價一樣嗎?”“極端天氣才有補貼,遇到臨時交通管制要繞遠路送餐怎麼辦?”“超時扣錢導致我工作壓力很大”“距離一樣的兩個訂單,分配到自己時的價格和給別人的不一樣。”……

這些“尖銳”的問題,得到了來自企業物流部、核心算法技術部門、法務部等相關負責人的一一回應。

經過各方協商,在平台計價算法方面,《協議》約定,平台持續優化計價算法模型及規則,提高順路單派單幾率,對於超重、體積大、需要步行上下樓梯等較難配送的訂單,提高其在計價算法中的權重比例,優化“惡劣天氣自動觸發補貼”功能,確保眾包網約配送員在正常勞動情況下小時勞動報酬綜合計算不低於25元,逐步推進取消超時扣款處罰,降低網約配送員的超時焦慮,保障網約配送員收入穩定。

針對騎手們關於“距離一樣的訂單,為什麼價格不一樣?”的困惑,《協議》明確提出,正著手對配送費的計算規則進一步透明化,在平台官網設立算法公示專欄,及時與社會公眾溝通餓了麼的算法原理、機制與優化進程。

在網約配送員APP端的接單頁面中,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明確標識出配送費的計算規則(如距離、時段、難度系數等),保証網約配送員清晰知曉配送費的構成,杜絕“隱藏扣款”。設置算法反饋專項通道,持續收集優化算法的意見建議等。同時,定期召開算法規則和業務規則懇談會,確保平台算法和勞動規則調整前充分聽取網約配送員代表意見。

規劃路線剔除逆行樣本,納入“紅綠燈”功能

因算法路徑規劃誤差,導致騎手為避免延遲送單,出現違反交通法規等行為,一度將騎手“困在系統裡”。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引導與平台企業的主動優化雙管齊下,正推動配送算法逐步向人性化、透明化方向升級。

給到騎手“直線距離最短”、但實際通行困難的路線,單行道逆行、沒識別出封閉路段,騎手手動糾偏,導致騎行距離增加……這些來自騎手的送餐路線方面的建議,經多輪協商,都轉化成為協議中“勞動保護”中的重要內容。

《協議》中將增加安全因子在派單調度中的比重。在調度派單算法模型中提高交通管制、天氣預警、道路施工等動態因素,剔除逆行、危險路段行駛、超速等違規樣本,以及繞路、低質量軌跡等異常樣本,讓訂單的時間預估更為合理,確保在推薦任務時充分考慮網約配送員安全。

在配送時長計算中,優化安全限速規則,對配送時速設置兜底閾值,行進過程中的平均時速不高於15千米/時,最高瞬間時速由25千米/時下降至23千米/時,確保騎手獲得更合理充分的配送時長。

目前,平台已與高德合作,會適時將實時“紅綠燈”功能納入網約配送員導航和違規行為管控,通過“紅綠燈”數據讓網約配送員對等待時間有更直接的感知,方便網約配送員更合理和高效地安排配送路徑。

長時間跑單也是騎手安全的另一大“殺手”。此次《協議》在休息休假方面約定,平台在防疲勞提醒功能基礎上,優化提示方式,新增“自主選擇休息權提醒”功能,網約配送員可自行選擇期望的休息時間段,增加靈活調整空間。平台優化“強制下線”功能,探索延長下線休息的時長,網約配送員每日配送時間不超過11小時﹔連續配送4小時,平台系統提示,小休至少20分鐘,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

打開協商“大門”,社會各方共尋“共贏之道”

平台商家、消費者、專家學者、社區居民、小區物業、保安、居委會等多方代表參與協商,討論出餐時間預估模型、配送路徑管理、騎手參與社區服務等問題。

其中,“餓了麼”已聯合支付寶、多家物業推出“碰一下開門”新服務,騎手送餐可用支付寶“碰一下”最快可實現3秒進門,解決“騎手進門難”問題,多方攜手共建騎手友好社區。

據了解,上海市多部門聯動,將繼續推動新興領域平台企業加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服務保障,政府、平台、工會協同,社會多方參與,加強算法治理,力爭推動本市更多頭部互聯網平台企業算法平衡效率與安全、加強“人本導向”,打造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的又一“上海樣本”。

>>>

靜安:人工智能技術助力靜安區信用修復進入3.0時代

為了更好服務企業開展信用修復,充分保障企業合法權益,聚焦提升企業感受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靜安區發展改革委繼2019年全市首推信用修復全程網辦1.0模式、2023年全市首推區級信用修復“一件事”2.0模式以后,2025年再次對信用修復流程進行升級再造,推出了涵蓋申請修復材料人工智能預審、履罰証明材料內部協同出具、修復權益告知書線上線下同達等功能的3.0模式。

申請修復材料人工智能預審,審核最快秒級辦理

在日常審核信用修復申請材料的過程中,靜安區發展改革委發現,模板錯用、內容錯填或漏填等是比較常見的問題,比如,由企業經辦人申請的信用修復,提交了企業法定代表人証明書﹔授權委托日期不包含申請日﹔法定代表人漏簽字等。這些問題給審核人員帶來大量的重復閱讀材料任務,導致審核效率較低,難以第一時間向企業反饋審核結果。

2025年初,隨著DeepSeek等開源人工智能模型問世,靜安區發展改革委迅速行動起來,針對信用修復審核過程中的常見問題,梳理出審查要點作為語料,投喂給人工智能模型進行學習判斷。在多次磨合以后,成功上線申請修復材料人工智能預審功能,該功能實現了判斷模板使用正確與否,判斷填寫內容是否與對應的行政處罰數據一致,判斷日期填寫是否符合正確邏輯等,更重要的是通過人工智能預審,可以實現秒級出結果,大大提高了審核材料的效率。

image.png

image.png

履罰証明材料內部協同出具,企業不用重復申請

履罰証明材料,即証明企業完全履行行政處罰決定規定的義務,糾正違法行為的材料。由於該材料涉及的部門多、繳款的銀行多、單據的樣式多,導致企業提交的材料五花八門,只要其中有一個要素和行政處罰數據無法對應,按照審核要求就需要退回申請。企業只能重新尋找証明材料,有時企業還無法找到符合要求的証明材料。

針對這一情況,靜安區發展改革委會同全區各行政處罰決定作出部門,主動跨前一步、自我加壓,提出了“非必要不退回”的工作理念。只要企業的申請材料問題只是履罰証明材料不合規,靜安區發展改革委就會通過與相關部門內部協同的方式,確定該企業是否符合完全履行行政處罰決定規定的義務,糾正違法行為的修復條件。符合修復條件的,由部門通過電子簽章的方式出具証明材料,靜安區發展改革委作為審核附件進行上傳,免去企業重復找材料、提交材料的麻煩。在這一過程中,由於修復受理時間為3個工作日,靜安區各相關部門急企業之所急,自我加壓,保障証明材料及時出具。

image.png

image.png

修復權益告知書線上線下同達,充分保障知情權

靜安區在2025年初就建立了區級《行政處罰決定書》和《信用修復權益告知書》“兩書同達”機制,並納入2025年全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任務。

比如,靜安區文化和旅游局執法大隊率先實施“兩書同達”工作機制,構建起“前端預警+后端跟蹤”的服務閉環。一方面,建立台賬動態跟蹤進度,在“指揮監管系統”加入處罰作出后期限提示,提醒辦案人員及時主動提醒當事人操作信用修復。另一方面,在“靜安文化執法”微信公眾號嵌入“一網通辦”修復專欄鏈接,方便企業一鍵跳轉進行辦理操作。

在做好線下“兩書同達”的同時,靜安區發展改革委進一步探索《修復權益告知書》線上同步送達。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通過區信用平台與“一網通辦”平台企業專屬空間數據同步,實現行政處罰數據公示的同時,即向對應企業的專屬空間發送電子版《修復權益告知書》,讓企業可以第一時間獲知信用修復的權益,並且可以在需要修復的時候及時進行回看,解決紙質告知書易遺失的問題,充分保障企業的知情權。

>>>

浦東:助力“浦東青創15條”實施,青年公寓服務升級托起“職場新人”安居夢

前不久,浦東出台了《浦東新區關於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浦東青創15條”),圍繞青年人才引進、發展全鏈條推出5方面15條舉措。作為落實政策的主要安居載體之一,張江科學城的標志性大型人才社區——納仕丨張江國際社區首批上線200余套低租金青年公寓房源和一批“浦東國際人才驛站”免費住宿空間,為浦東招才引智提供安居保障。同時,作為“浦東國際人才驛站”首個試點項目,納仕丨張江國際社區服務也同步升級。

圖片

申請修復材料人工智能預審,審核最快秒級辦理

此次推出的“浦東青創15條”中備受關注的一條便是“推出100萬平方米以上低租金青年公寓”,畢業3年內的高水平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來浦東重點產業領域工作的,可享受租金不超過2000元/月、最長3年的優惠支持。

據運營方介紹,首批上線的低租金青年公寓中,納仕丨張江國際社區右裡共提供200余套30-40平方米一室戶房源,均為民用水電標准,室內家具家電齊全,可拎包入住。自政策發布起,已經吸引了來自平頭哥、百度、皓元醫藥、岱悟智能等張江科學城三大先導產業“職場新人”們的申請。

岱悟智能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創新企業,看中的就是浦東為初創企業提供的支持政策,所以選擇在張江孵化成長,而如今張江又通過營造高品質低成本安居環境等系列舉措,為企業的青年人才提供安居保障,進一步支持企業引才留才。

如何更好地服務張江的眾多青年人才?據了解,為滿足青年住戶通勤需求,社區開通了“青直達”人才社區定制公交,為社區住戶提供“社區-園區”點對點公交服務,月均服務2000人次。社區聚焦打造“科創生活不夜城”,規劃建設7個核心功能布局與多個主題公園綠地。在共享空間設置上,有集辦公、休閑、閱讀、會客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右聚場青年中心、免費共享健身房及閱讀室。

在商業配套方面,社區已引入近50家品牌商戶,涵蓋餐飲便利、美容美體、寵物服務、運動健身、教育培訓等多種業態,希望可以通過構筑“不打烊”生活街區,讓煙火氣成為張江人觸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除了不斷完善綜合配套外,圍繞青年“24h×7”的全時段新需求,策劃開展多樣社區活動,已打造走走生活節、NES TALK人才沙龍、社區青年夜校、泡泡瑪特快閃等特色活動,讓年輕人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玩聚成長在一起”,促進各領域人才交流融合。

“浦東國際人才驛站”首站服務升級

自2023年浦東推出了“浦東國際人才驛站”項目起,納仕丨張江國際社區就成為了首個試點項目,為有意來浦東創新創業的高層次人才和高潛力青年人才提供“職業首站”“創業首站”服務。除提供人才公寓外,還發揮張江的活力生態和創新創業資源優勢,聯合浦東人才公司、張江Vπ孵化器等,為來浦東求職創業的青年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就業指導+創業孵化+社群活動”一站式融合服務,為人才和重點單位搭建對接平台。目前,納仕丨張江國際社區作為“浦東國際人才驛站”首個試點項目已服務來自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大學等海內外人才近3000人次。

據介紹,“浦東青創15條”發布后,人才驛站服務迎來升級,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大學符合條件的青年人才來找工作可申請7天免費住宿,來重點產業領域創業可申請14天免費住宿和最長6個月免費創業過渡空間。

此外,納仕丨張江國際社區也在原有的80套基礎上新增了右裡的50套近40平方米的一室戶青年公寓作為人才驛站可選房源。

隨著 “浦東青創15條”的深入落地實施,將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創新創業人才享受到更為經濟且高品質居住環境,可以更加心無旁騖地把精力聚焦到干事創業中來,助力浦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掃描下方二維碼

即可查閱更多

上海營商案例

圖片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