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連續三年綠電交易量翻番,上海企業“出海”帶動綠色轉型

2025年06月05日09:16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6月5日,2025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碳博會”)將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這是國內首個以“碳中和”為主題的博覽會,今年已連續第三年在上海舉辦。

普通人或許對碳博會不太了解,但對於很多出海企業來說,這場展會卻至關重要。在歐盟設立碳關稅的大背景下,碳中和已經成為企業國際化的重要門檻,企業必須加快綠色轉型。據上海市發改委統計,2024年上海綠電交易連續三年實現翻番增長,綠証採購量較前一年增長40余倍。

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數據如此亮眼,卻還只是剛起步。上海外向型經濟的特征明顯,綠色轉型的需求尤其強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幫助中國企業與全球綠色經濟規則深度融合,助力企業“綠色出海”成為這場展會的重要目標。

上海企業綠色轉型火熱

今年3月7日,在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合作推動下,全國首筆跨經營區綠電交易落地,將廣西綠電送入上海,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再進一步。

在這筆交易背后,是上海企業快速增長的綠電需求。碳博會的常駐參展企業巴斯夫就是這批綠電的買家之一。

巴斯夫可再生能源亞太區總經理張建告訴記者,2023年,巴斯夫上海地區的7個工廠就有約1/3的電量來自綠電。預計至今年底,巴斯夫在全國的六大生產基地將累計採購約44萬兆瓦時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未來還將持續加大綠色電力採購力度。

上海聯聯睿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代理新能源汽車充電場站的售電公司,目前其代理的新能源充電場站已實現全部接入綠電。公司技術主管桂小霖表示,充電場站的電力消耗巨大,通過採購綠電可以間接降低碳排放。2025年,企業代理採購綠電量將達5到6億千瓦時,綠電佔需求總量的40%左右。

像巴斯夫、聯聯睿科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上海地區的綠電供不應求——這是記者採訪所有企業與行業組織的共識。

從數據上看,上海綠電交易量已經呈現逐年高速增長的狀態。近三年,上海每一年綠電交易量都較前一年翻倍。2025年至今,上海綠電交易已超過66億千瓦時,較去年又有較大增長。

作為綠電交易的補充手段,上海綠証交易同樣增長迅速。2024年,上海綠証採購突破2000萬張,較2023年的46萬張增長40余倍。

綠証全稱是綠色電力証書,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綠電消費憑証,通常1綠証單位等於10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企業如果無法直接購買到綠電,可以購買綠証以支持綠電。這相當於進行了綠電消費,是企業減排降碳的重要補充手段。

實際上,使用綠電、綠証都是企業減碳降耗最快的辦法。其交易量的提升,反映出企業在實現碳中和方面的急迫需求。上海市節能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碳排放來自電、煤、油、氣的消費,要想讓企業從用煤、用油,改成用電,需要技術和工藝升級,所以降碳最快速的辦法還是讓企業把普通用電換成清潔電,這也是綠電現在非常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外向型經濟決定需求走強

上海企業的綠色轉型需求為什麼這麼強?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上海的外向型經濟特征決定的。

上海市節能協會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綠電、綠証需求主要靠政府和市場兩方力量在拉動,對於長三角這樣外貿發達的地區來說,市場動力會更強。歐盟設立碳關稅即將在2026年正式生效,長三角的大型外資企業和出口型企業已經成為國內減排降碳的急先鋒。

例如巴斯夫,其集團目標是203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在2018年基礎上下降25%,2050年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中國作為巴斯夫重要的生產基地,必然面臨降碳的壓力。

在這些鏈主企業的帶動下,不少中小企業也開始進行低碳轉型。“我們企業的產品主要供國內和東南亞的客戶,但產業鏈的最終產品都是賣到海外市場,外國客戶早早就給我們定下了使用綠電的指標。”一家奉賢的塑料生產企業管理者說。

就在5月22日,歐洲議會剛剛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修正案,被外界解讀為放寬碳關稅限制。但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次碳關稅規則修正所帶來的改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雖然小企業在合規方面獲得了豁免,但歐盟仍對鋼鐵、鋁、水泥和化肥等高排放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嚴格監管,而這些行業大多為大型企業。”安永戰略與交易咨詢服務合伙人蕭富升經手了很多企業的綠色低碳咨詢項目,在他看來,國內企業對於綠色服務的認知和要求都在不斷提高,未來上海企業的綠電消費需求有望持續強勢增長。

疏解綠電綠証交易堵點

綠電需求這麼大,為什麼不多提供一些綠電給企業?事實上,當前我國綠電市場還處於一種不平衡的狀態。一方面,上海電力市場綠電需求旺盛,但上海綠電產能有限,無法自給自足﹔另一方面,西部綠電資源豐富區,綠電資源供大於求。

“上海企業對綠電的需求越來越多,供應存在一定的堵點。”上海電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管朱皇儒介紹,上海地處華東電網末端,而我國綠電資源主要在西部和北部地區,需通過跨區特高壓交直流轉送,這就導致省間送電通道富余空間有限。

為了疏解綠電傳輸堵點,上海正在從渠道、對接等多個環節想辦法。綠電輸送渠道包括市內綠電、省間綠電兩種主要途徑。市內綠電方面,上海2024年已經印發《上海市綠色電力交易實施方案》,並於11月啟動首批市內綠電交易,當年累計成交5000萬千瓦時。2025年一季度,上海再成交6億千瓦時市內綠電,用以補充企業綠電需求。

省間綠電方面,上海正在開展重大綠電工程前期工作。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明林介紹,上海正在推動“一西一東”兩大綠電超級工程:西向是加快推進蒙電入滬工程,目前該工程已順利納規,電源基地方案已上報國家能源局,過江工程也在加快推進﹔東向是在崇明東部國管海域布局大型海上風電基地,開發規模430萬千瓦的深遠海風電一期示范工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送出路由前期工作。

綠電供應增加了,購買環節也需暢通。記者從上海市節能協會了解到,在本屆碳博會上,上海市首個以綠電綠証為主的融合性平台——綠電綠証服務中心將挂牌成立。該平台將聯合本市多家售電公司,開展綠電綠証的購買等服務,方便企業對接綠電、綠証的需求。

此外,為了加強不同地區企業間綠電綠証、碳技術、碳服務交流,本屆碳博會也開設了“綠色金融”“綠色供應鏈”“綠証綠電”“綠色出海”和“重點省市推介”等貿易對接活動,幫助企業更高效、更精准地進行綠色貿易對接。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