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案例到一批問題 長寧區“多格合一”為民服務

從連通盲道斷點到定制就醫公交專線,長寧區“多格合一”為民服務
從一個案例到解決一批問題
軌交2號線淞虹路站,視障人士最近從無障礙電梯出站后會發現,原先到馬路上街沿就斷掉的盲道被打上了“補丁”,一路貫通到了站點外的天山西路,沿著盲道走再也不用擔心突然腳下“空空”,一個人也能比較順利走到天山西路另一側。
這是今年4月底,長寧區新涇鎮第五綜合網格與軌交淞虹路站點、長寧Art Park大融城等單位通過“多格合一”工作機制完成的一樁地鐵周邊無障礙設施貫通案例。此前,軌交站點外已有盲道通往大融城商場和天山西路市政道路。但視障人士在實際行走中發現,一些區域交界地帶、台階與路面的銜接地帶,往往是盲道的“盲區”。盲道的“補丁”怎麼打,是跨部門、跨行業和跨領域的“三跨”難題。
無獨有偶,4月下旬新涇鎮開通的長寧首條就醫定制專線公交DZ306路,涉及巴士公司、市政交通部門、沿途醫院和西郊百聯商場﹔長寧來福士今年初與中山公園公交樞紐之間開通的一扇方便居民和白領乘坐公交的小門,也涉及來福士物業、巴士公司、周家橋街道等不同單位。從連通盲道斷點,到開通定制公交專線,如何高效又合理合規地解決群眾訴求,真正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長寧區通過將“多格合一”工作機制落到實處、發揮實效,探索出一條穩扎穩打的為民服務路徑。
地鐵站點盲道貫通
軌交淞虹路站周邊盲道的連通,源於今年3月長寧區盲人協會提交的一份關於“完善公共無障礙設施、方便視障人士無礙出行”的人民建議。
恰好,長寧區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正聯手開展“申通助力”行動,雙方首創“零號站長+兼職副網格長”雙向任職機制。新涇鎮副鎮長、第五綜合網格網格長徐盛成為淞虹路地鐵站“零號站長”,而淞虹路站車站站長江志平成為第五網格的“兼職副網格長”。
疊加的不只是身份。記者了解到,淞虹路地鐵站周邊商務樓和居民小區眾多,站點日均客流超9萬人次,單日峰值可達11萬人次,是上海軌道交通路網非換乘站中客流量排名前三的大站。2021年底,長寧大融城開業,工作日和周末的人流量均逐年攀升。
徐盛說,收到這份人民建議后,他很快與江志平相約在淞虹路站點內外進行巡查。不查不知道,一查還真“嚇一跳”。在健全人士眼中隨處可見的盲道,其實在淞虹路站的1、2、3、4號出入口和無障礙電梯出入口周圍,都存在斷點,且盲道缺失路段分布在地鐵站內區域、市政道路以及大融城商場紅線范圍內等多處。
新涇鎮第五綜合網格黨建聯席會議機制隨即啟動,召集地鐵第二運營公司、長寧區建管委、區殘聯、大融城物業以及鎮相關科室,圍繞盲道規劃、施工可行性方案、項目工期等重點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協商過程中,盲道的權屬問題是關鍵。並非無人願意承擔盲道的貫通,相反,大家都樂意為之,但這就更需要在前期溝通環節找到常態化、可復制的解決路徑,為之后類似問題的高效處置“打好樣”。
“盲道缺失部分距離長短不一,長的有20米,短則四五米﹔有的涉及機動車道,有的涉及台階﹔就連選擇大理石還是PVC材料作為盲道‘補丁’,也要考慮室內外環境、天氣等因素。”徐盛說。
最終,各方對新鋪設盲道、調整原有道路安全設施達成共識,改造施工與后期運維的職責也提前予以明確:長寧區建管委對涉及市政道路、淞虹路2號出入口涉及大融城地界的路面實施盲道改造﹔地鐵第二運營公司對淞虹路1、3、4號出入口涉及地鐵范圍內的平台、范圍外的台階實施盲道改造﹔新涇鎮對3號出入口涉及大融城地界的路面實施盲道改造。4月底,淞虹路地鐵站1、2、3、4號出入口及無障礙電梯區域盲道貫通工程完工。從人民建議提出到最終解決問題,用時僅1個多月。盲道貫通時還同步改善了大融城區域電力檢修井蓋塌陷等久拖未決的問題。
眼下,新涇鎮第五網格與淞虹路地鐵站正探索“互巡共治”的合作模式,建立早晚高峰協管志願者隊伍,更好維護站點周邊公共秩序。長寧區已對轄區內21個地鐵站點、71個出入口盲道情況開展排摸,積極推動全區符合條件的地鐵站點貫通盲道,實現從解決“一站”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
貼合居民需求解決問題
通過盲道貫通這一個案例,長寧區正探索通過“多格合一”機制解決一批問題。長寧區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史建駿介紹,近期長寧區通過“四百”大走訪、“社區雲”等多種形式,結合12345熱線工單,梳理形成了《長寧區推進“多格合一”完善網格治理體系裉節難題攻堅行動(第一批)》。對問題進行分層分類分析后,挖掘出包括“大樹擾民”“油煙擾民”“‘僵尸車’管理”等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此外,人民建議征集平台“寧來說”議事坊等也涌現出“公交站點適老化改造”“無障礙設施建設”等510余條人民建議。
4月21日開通的長寧區首條就醫定制公交專線,就是由這次大調研而來。新涇鎮第二綜合網格網格長許晶晶介紹,新涇家苑和新涇北苑是長寧區唯二在外環以外的居民小區,主要為農民動遷房,公共交通、醫療、教育等設施相較外環內的居民區有些不足。近年來,兩個小區周邊配套逐年提升,但居民始終面臨一個難題:到周邊醫院就醫交通不便,3公裡不到的直線距離,坐公交彎彎繞繞要半個多小時。
“新增或調整公交線路程序煩瑣,需要上報市級部門開展嚴謹的論証環節。”許晶晶說,一開始收到居民想要“定制公交”的設想,大家都沒把握。但恰逢上海市定制公交運營服務平台上線前夕,新涇鎮第四網格與巴士公司溝通后,雙方都覺得有可行性。“我們在做前期調研時,因為定制就醫公交專線是居民都關心的事,所以大家參與討論的熱情高漲,也讓我們很快搜集到大家對停靠站點、發車時間、班次頻率的需求建議。”
4月21日,由巴士三公司運營的定制公交DZ306路正式上線,線路途經新涇家苑、同仁醫院、神州醫院、西郊百聯等站點,每天上午從新涇家苑開出4班,貼合居民就醫配藥的需求。當天早上7時,前來搭乘首班車的居民把車廂坐得滿滿當當。
從居民提出設想到定制公交專線落地,用時不到1個月。“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但通過‘多格合一’機制,巴士公司、區建管委、居民區有了多方協調的解決平台,居民訴求能及時傳遞給各方,更能讓我們及時用好各類社會資源,有效嘗試新的解決路徑。”許晶晶說。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舒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