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總書記對上海的厚望重托激勵普陀加速推進協同發展

把握沿滬寧產業創新帶重大機遇啟動一批“鏈式聯盟”助成果落地

2025年05月04日09:24 |
小字號

翻開長三角區域地圖,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如同一條珠鏈,將沿線城市和區域系在一起,串起了產業合作,也聯起了協同發展。今年2月舉行的普陀區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暨投資促進工作大會現場,普陀區與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鎮江、泰州“七市一區”正式攜手,共同發力打造沿滬寧產業創新帶。

普陀區委書記胡廣杰表示,普陀區將全面學習、全面貫徹、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牢牢把握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重大機遇,以“千百十”新質產業體系為牽引,高標准打造資源、需求、合作“三張清單”,深入實施創新“一條鏈”、產業“一幅圖”、要素“一張網”、服務“一站式”、市場“一盤棋”五大行動,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服務鏈深度融合,把普陀打造成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的“引力場、智匯源、創芯孵化器和服務中心”,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為上海中心城區西北門戶,普陀區區位及交通優勢明顯。高速路、公路穿越而過,城市樞紐站轉接四面八方,城市地鐵線路內外聯通。一條滬寧高速公路串聯起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和上海市普陀區。

2月中旬到3月中旬,近一個月內,普陀區黨政代表團連續4周,每周選定一天,前往江蘇考察,分別到訪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鎮江、泰州7個城市,並與各地主要領導會面。每次會面主題均聚焦“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並逐一簽署沿滬寧協同創新合作備忘錄。

普陀區“北上”之后,江蘇各城市的政府部門和企業也紛紛“南下”。

4月18日,2025泰州—上海創新發展合作會在上海普陀舉行,今年,泰州市將與普陀區同步開展系列科創集市活動﹔4月22日,江蘇省鎮江市黨政代表團也來普陀區考察調研,普陀區政府與鎮江市政府簽署兩地合作框架協議。

近日,南京、南通等地發改、科技政府部門和園區企業也紛紛“南下”,與普陀區開展相關合作。

而圍繞大院大所、重點產業垂直細分領域,普陀區已面向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率先啟動了一批產業創新“鏈式聯盟”。通過為聯盟成員量身定制上下游資源、生態伙伴對接,深化“企業出題、院所答題”模式,推動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雙向奔赴”。

“面向‘十五五’,普陀區正積極構建‘千百十’新質產業發展體系。”普陀區發改委主任吳新華表示,要大力培育智能軟件、數智健康等千億級產業集群﹔著力發展網絡安全、數字廣告等一批百億級特色賽道﹔前瞻布局先進材料、具身智能等若干個十億級未來產業。

這也需要普陀區打破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與滬寧沿線城市共同探索形成更多跨區域協同創新路徑。

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許春輝介紹,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和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入滬“第一站”,要不斷彰顯經濟“強韌性”,跑出發展“加速度”。圍繞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深挖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協同聯動發力點,精准鏈接上下游資源,積極推動智能軟件、研發服務等戰略產業聚鏈成勢,電力儲能、特種機器人、安全應急等新興產業靶向發力。

“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寄予的厚望重托,讓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普陀區科委主任李文波告訴記者,普陀區將依托“一帶一心一城”空間布局加大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加快人工智能基礎和應用建設,構建產業生態加強人工智能企業孵化培育。其中,圍繞“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將推動“滬寧產業創新帶”發揮“蘇河芯灣”和“網安智谷”品牌效應,做好清華、華師大等高校的科技策源保障承接,持續培育集成電路和網絡安全企業。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周楠)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