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國企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壯大新質生產力,國資國企挑大梁

上海歷來是國資國企重鎮,“五個中心”建設的方方面面都可見國資國企的身影。
4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並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海國資國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家紛紛表示,上海國資國企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布局、強化功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推進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進程中更好地“挑大梁、當主力”。
高起點謀劃“十五五”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和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雙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謀篇布局之年。
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賀青表示,上海國資國企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高起點謀劃“十五五”規劃和新一輪國企改革方案,為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作出國資國企新的更大貢獻。
下一步,上海國資國企要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持續增強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因勢利導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要以人工智能為重點,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算力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人工智能生態基金作用,深化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建設,打造“基金+基地+基建”協同推進的發展新模式。加快布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能源、具身制造等未來產業,大力實施產業煥新,加強對傳統領域改造和新興賽道拓展。要以“十五五”規劃為新起點,不斷開創國企改革新局面。立足上海國企証券化率高、國資基金強等特點,全面推進國有企業並購重組,加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全面提升國有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著力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謀劃“十五五”要多措並舉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5月1日,2025國際消費季暨第六屆上海“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百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葉永明表示,集團要聚焦服務於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高起點謀劃好、繪制好集團“十五五”發展新藍圖。要進一步搶抓政策機遇、激發消費動能,全力以赴穩增長促轉型。緊密對接國家和上海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的重大舉措,以“五五購物節”“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等為契機,深化整合營銷、強化技術賦能、創新場景模式,著力打造市場消費新熱點、城市消費新地標,助力“外貿拓內銷”。
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在“五個中心”建設的重點領域,上海國資國企往往是產業樞紐、鏈主或者生態打造者。提升國資國企和整個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就是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上海港的各個碼頭,一條條航線連接世界。2025年一季度,上港集團主要指標穩健增長,小洋北、羅涇二期等重大工程項目加快推進,綠色智慧港口發展量質齊升。
上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顧金山說,下階段,集團要加快發展港口新質生產力,將科技創新融入港口建設發展的各個環節,持續完善上海港生產智慧指揮中心、集運MaaS平台建設,優化遠程操控、智能道口、智能堆場及無紙化換單等新一代智能港口系統。要積極構建世界級航運服務標杆,打造服務、效率領先的國際“雙子星”聯盟航線,保障“上海港—錢凱港”航線准班高效,攜手航企共筑東南亞“絲路快航”、內貿“海上高速FAST”等精品航線,持續提升航運資源全球配置能力和腹地服務能力。要加快推進港口“三化”轉型,順應綠色、低碳、智能航運業發展新趨勢,實現LNG、國產甲醇等清潔燃料“船—船”加注的常態化運營和個性化服務,全力打造綠色能源生產、運輸、倉儲、船舶加注的全產業鏈服務保障體系,積極參與上海港與洛杉磯港、漢堡港共建“綠色航運走廊”,持續提高樞紐港韌性和輻射能力。
在臨港和漕河涇,一家家科創企業正感受著國企提供的創新生態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調研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為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提供了方向和指引。”臨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於勇表示,臨港集團將以企業感受為導向,服務上海營商環境再優化。當好園區創新生態集成服務商和總運營商,不斷增強產業園區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培育壯大更多新質生產力。
在上海張江科學城,上實集團投資建設了上海生物醫藥前沿產業創新中心,積極集聚全球創新要素,目前已吸引了拜耳、循曜生物等多家優秀企業入駐。
上實集團董事長冷偉青表示,集團近年來加快建設以上海醫藥為核心企業,上海(香港)生物醫藥前沿產業創新中心、上實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矩陣聯動,“產學研醫資保”開源協同的創新生態,支持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我們將持續優化‘上海前沿中心’的運作機制、應用轉化和創新生態,努力將其打造成為上海生物醫藥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和產業轉化的強大引擎。”
除了這些實體空間的打造之外,推動技術創新的國企力量同樣澎湃向前。
在國家關鍵技術領域,上海電氣承擔了多個國家關鍵“卡脖子”項目。上海電氣表示,未來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把握科技創新“三個關鍵”:一是服務國家戰略的根本使命,聚焦重型燃氣輪機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研制等,確保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率目標﹔二是支撐產業發展的核心任務,圍繞深遠海漂浮式風電機組、先進核能主設備研制等,推動技術創新,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三是突破前沿技術的決勝因素,提高未來高端裝備產業領域研發投入佔比,重點布局人工智能、綠色甲醇等領域,提升產業能級。
華誼集團表示,將拿出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聚焦主責主業,提高化工產業對接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主動性,以戰略思維和長遠眼光,推進覆蓋經營管控全業務場景的“智慧華誼”建設,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研發、採購和供應鏈、營銷、生產等各業務環節應用研究和算力建設。提升原創技術需求牽引,打造創新策源高地,沿著主產業鏈加強對下游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產品的研發,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加速重大項目研發和產品創新,推動企業智能工廠建設能級提升,把數據優勢轉化為資源優勢、創新優勢。
打造科創耐心資本
作為上海三大國有投資運營平台,上海國際集團、上海國盛集團和上海國投公司近期在科創領域動作頻頻。三家平台均表示,將明確各自定位,優化國資基金結構和使用方式,以更好發揮產業投資、資本運作、國資監管的積極作用,打造功能復合、各有側重、協同發展的投資運營平台。
就在近日,上海國際集團發起設立的上海科創三期母基金正式通過中基協產品備案,目標規模80億元的科創旗艦母基金再次揚帆起航。上海國際集團表示,將持續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圍繞“金融控股+市值管理”核心功能,通過“直投+基金”模式,堅持“鏈主協同+全鏈條布局”,因勢利導助力全市經濟布局調整優化,加強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先導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垂直整合,挖掘、培育市場最領先、最具有投資價值的科創企業,努力打造中國科創事業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激勵我們以更加堅強的決心和更加堅定的意志,以國家戰略為牽引,進一步發展壯大服務科創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推動國有資本運營工作不斷提質增效。”上海國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葉勁鬆表示,上海國盛集團立足“存量運營+產業直投”的主責主業,深度布局航空航天、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去年以來,集團按照“跳出國資看國資”“跳出上海看國資”的要求,結合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和平台公司改革,對集團的整體戰略進行了系統性的再梳理、再思考,聚焦重點領域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投資舉措,並成功推動國家人工智能基金落地上海。
當前,上海國投公司正積極布局基礎模型、算力芯片、具身智能等賽道,重點關注語料數據、端側AI、AI4S、垂類模型與應用等領域。上海國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表示,下一步,上海國投公司將把總書記的囑托化為動力,發揮好國有資本引領、放大、帶動作用,不僅為技術創新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也要與產業生態伙伴做朋友,助力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加快推進產業升級
謀劃“十五五”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中央在滬企業單位不遺余力。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上海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樓向平表示,上海移動將全力推動AI與6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深度融合,夯實“AI+算網”發展根基,構筑“AI+科技”戰略高地,促進AI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各場景深度融合,助力企業充分釋放人工智能潛力,建設AI+全場景數字孿生平台,打造5G A2智慧應用示范項目,全面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行動計劃,以科創驅動筑牢城市高品質“數字底座”。
上海石化是中國石化碳纖維原創技術策源地。上海石化黨委表示,將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點,加快推動碳纖維從上游原材料、關鍵裝備,到中游碳纖維技術、下游復合材料應用的核心產業迭代升級。持續開展技術攻關,針對小絲束,研究並尋求產品更高性能的新技術和應用突破點﹔針對大絲束,研發面向國內領先的低成本智能化成套工業化生產技術和差別化的產業鏈開發,努力形成核心競爭力。在能源轉化、能源存儲、低空經濟等領域發力,超前開展未來5至10年的碳纖維產業布局,迎接科技創新對先進材料的需求。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梁旭表示,將加強技術體系布局和項目集群策劃,培育特色鮮明的國家級實驗平台,強化深遠海風電匯集並網、車網互動等技術攻堅,推動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在上海首創、首發、首用。加速人工智能應用,依托光明電力大模型深化“人工智能+”行動,推廣配網智慧運維等場景應用,積極探索超大城市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之路,加快打造“世界觀察中國電力的窗口”。(記者 張楊 吳衛群 王力 查睿 吳丹璐 俱鶴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