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再利用,寶山這裡打造社區多功能“第二客廳”

在上海市寶山區高境鎮這個人口密度高度集聚,但城市“留白”極度稀缺的地區,如何在有限的可用資源內“擠出”空間,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生態綠化、休閑空間的渴望?如何優化設計三大功能布局,讓黨群陣地成為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圈粉”陣地?如何提升黨群陣地對各類人群的吸引力,打造全齡友好的“第二客廳”?是高境鎮在系統打造黨群陣地時綜合考量的重點問題。
為此,高境鎮積極盤活資源,以融合理念探索城市更新下黨群陣地打造新路徑,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打造與強化城市功能、拓展發展空間、提升區域品質、增進民生福祉更好統籌起來,在高境路、新二路、殷高西路交會處的鎮域“黃金位置”,將原來低效用地、廢棄堆場改造成為黨群服務陣地、全齡友好的“新境地公園”。該項目通過精心規劃與設計,不僅新增了土地的生態功能,更是全面推進黨群服務陣地體系功能提升,打造成為社區的“第二客廳”——集政治生態、休閑、社交、治理、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黨群服務公共空間。
空間融合擺脫資源困境
打造創意活力“第二客廳”
高境鎮以“黨建引領、專業設計、整體規劃、公眾參與”模式打造“公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創意設計具有特色的黨群新空間。
城市更新“變廢為寶”。盤點鎮域有限資源,在方寸之間做騰挪。選址上根據黨員群眾集聚度和服務半徑可及度,選取鎮域核心地段,打造“公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推動廢棄堆場搖身變為立體式“高線公園”。設計上融入巧思,通過V形場地抬升、特色橋梁構建等精妙手法,設置架空層、坡形步道、空中連廊、屋頂花園和觀景台,最大化拓展三維立體空間,巧妙將公園與周邊環境和建筑融為一體。新境地公園被評為“15分鐘社區生活圈”市級優秀案例,獲評“活力空間”賽道“匠心創意獎”﹔公園內黨群中心建筑獲評國際設計大獎。
匠心巧施“空間魔法”。圍繞社區居民、“兩企三新”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在2萬余平方米的新境地公園黨群陣地內精心布局分區設計,A區突出政治功能,綜合服務大廳、至心之境、至悅之境、至美之境、至慧之境、至融之境、至高之境七大功能板塊各具特色、有效聯動,內嵌書記工作室、全景式誓詞廳、社區黨校、社區治理會客廳等陣地﹔B區注重民生服務、社區治理功能,融入24小時智慧政務服務站、社區營造中心、一見圖書館、一牆美術館、親子樂園、社區食堂,打造開放式街區。2024年3月正式開放運營以來,月均人流量達到約8萬人次。
尊重民意“最大公約”。新境地公園從選址、規劃、設計到命名,始終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各個環節都充分發動全民參與,除了向社區居民征求意見之外,還積極引導黨代表、人大代表、“兩企三新”、社區能人達人等多元力量開展參與式規劃,舉辦10余場參與式社區規劃沙龍,與“社區合伙人”們面對面交流,聽取黨群陣地建設的想法﹔同時,同步向社會公眾開展“征名”,共收集征名方案300余個,經多輪評選、投票,最終定名“新境地公園”。

上海市寶山區高境鎮新境地公園步道
功能融合注入專業動力
打造組團賦能“第二客廳”
黨群陣地建好是基礎,用好是關鍵。高境鎮圍繞提升政治、治理、服務三大功能,構建黨員群眾身邊的溫馨港灣。
筑牢組織生活“前沿陣地”。抓實黨群陣地的主責主業,打造特色黨員教育課堂,在黨群服務中心內建設270度環幕“沉浸式”誓詞教育廳,積極編制四大高境特色組織生活模板,開展“光影映初心”紅色電影系列黨課等,為各領域基層黨組織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提供場地和專業指導。另一方面發揮社區黨校的功能,組建特邀講師團、專家講師團、社區講師團三個特色講師團,形成理論政策、黨性錘煉、能力實踐三大核心課程體系,精准對接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等七類培訓對象需求。2024年以來在新境地公園黨群陣地內開展各類組織生活、電影黨課453場,覆蓋黨員1.7萬人次。
打造基層治理“實訓基地”。在新境地公園黨群陣地嵌入社區治理會客廳,打造社區治理賦能的“主陣地”。結合寶山區三級聯動賦能培訓體系,圍繞社區需求、共性問題,開展“書記工作室”“三級聯動法治實訓室”課程,科學整理8門精品課,通過方法論和案例分享,推動破解社區治理疑難雜症。同時通過個性化點單、精准化配送實訓課程,舉辦“社區治理分享薈”等系列活動,打造社區治理骨干力量的成長基地。2024年以來培養了一批基層書記站上講台,探討形成基層治理方案9個。
融入“境享”品牌“社造營地”。新境地公園內除了頗具人氣的社區食堂、一見圖書館、一牆美術館、親子樂園、智慧政務廳之外,還入駐了“境享·社區營造中心”,推出“一花五瓣”特色品牌,構建一站式服務矩陣,2024年以來,已開展各類服務活動447場,受益對象累計7.8萬余人。社區營造中心還集合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為老服務中心、社工站等多元功能,致力於實現“陣地共建、資源共享、達人共育”的治理目標。
社群融合促進跨界交流
打造凝“新”聚力“第二客廳”
高境鎮結合新興領域黨的組織體系全覆蓋工作,關注新興領域等群體的新需求,打造各類群體凝心聚力的友好空間。
開展“街區+”研討共解“新”事。探索黨建引領街區融合發展新模式,把新境地公園黨群陣地作為殷高街區“治理委員會”的根據地。11家成員單位通過實體化運轉、常態化運作,建立“雲議街事”機制,及時捕捉街區治理難點問題。在自主討論、同題共答之下,已經形成“電力滿格換電加油站”、共享直播基地等6項議事成果和方案,推動“街區事”在“街區議、街區辦、街區享”。利用公園的“天幕小劇場”,開展“四城有我更精彩”高境專場大討論“開放麥”活動,讓“兩企三新”從業人員代表訴說“新”事、凝聚共識,共同探討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的“更優解”。
創新“社交+”活動服務全齡。發揮公園特點和優勢,針對不同圈層群體的喜好特點,聯合區域化共建單位、專業化社會組織策劃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面向“兩企三新”群體、社區人群,舉辦讀書會、午間拉伸舒展工作坊、沉浸式戲劇體驗工作坊、公園音樂會等活動。面向少年兒童,開設科創桌游、繪本表演、手工制作等形式新穎、生動活潑的親子活動。面向銀發一族,舉辦銀發故事會、舞動民族風等活動,讓不同群體在同一空間的活動參與中拉近彼此距離、深入溝通交流,激發社區活力。
搭建“公益+”平台鏈接資源。精准匹配群眾需求和公益資源,以公益“小切口”匯聚各方“大能量”。針對新興領域群體需求,積極對接區域化單位、“兩代表一委員”、園區商圈、街區委員會等各方資源,形成了15項需求清單、20項資源清單、47項項目清單,推動黨建、政策、金融、法律等資源“組團式”賦能。在新境地公園內精心策劃推出了“科創人才周”“午間一小時”等活動,鏈接小熒星藝校、烘焙坊、彩繪、造型等區域化單位、愛心企業,推動民生服務資源共享,讓黨群服務陣地成為充滿溫情的“同心客廳”。

上海市寶山區高境鎮舉辦“境享一花五瓣”小學生金融知識問答活動
從“廢棄堆場”到“第二客廳”
城市更新與黨群服務互融共促
從“黨群中心”走到“群眾心中”,“第二客廳”激發向心力凝聚力。鎮域最“黃金位置”的新境地公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整體面積近2萬平方米,輻射周邊覆蓋近20個自然小區,人口超6萬人。在功能設計上統籌兼顧、精巧布局,實現了黨群陣地政治功能、治理功能、服務功能的互融互促、有效聯動。特色化組織生活模塊、紅色陣地讓黨員在陣地裡接受黨性鍛煉、精神洗禮﹔多元化、公益性的社區服務讓居民群眾、“兩企三新”增強獲得感、認同感和歸屬感,感受到“組織在身邊”的溫暖,有效增強了黨員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第二客廳”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有效增強不同社群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形成更加緊密、和諧的社區關系。
從“專業輸血”推動“自發造血”,“第二客廳”觸發治理力增長。新境地公園不僅擁有公園原有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還融入了社區治理會客廳、社區營造中心、書記工作室、街區治理委員會等治理載體和元素,鼓勵並幫助社區居民、“兩企三新”等各類群體參與到社區、街區事務中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一方面打造基層治理的“實訓基地”進行“專業輸血”,通過治理會客廳、書記工作室等一系列案例研討、實訓課程、論壇活動,推動社區黨組織增強引領能力,幫助街區治理委員會更好運轉,提升骨干力量能力水平,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和精度﹔另一方面,通過培育孵化一批新的社區、街區治理“頭雁”、社會組織帶頭人、社區治理能人達人來反哺“自發造血”,在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促進中激發治理力增長和源源不斷的治理創新活力。
從“一老一小”延展“全齡互動”,“第二客廳”推動服務力滿格。新境地公園的建成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態面貌,提升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提供豐富的休閑娛樂和文化教育資源,滿足居民多樣化的生活需求。嵌入集養老服務、未保照護、社工服務、社會組織孵化等功能於一體的“境享”“一花五瓣”特色品牌,累計服務達到7.8萬余人﹔融合區域化單位、“兩代表一委員”、園區商圈、街區委員會等各方資源形成的82項服務清單,推動黨建、政策、金融、法律等資源“組團式”賦能。針對不同圈層群體的喜好特點,聯合區域化共建單位、專業化社會組織等策劃開展各具特色的“網紅”社群活動,讓全年齡群體都能在這裡實現一“境”盡“享”幸福美好生活。
(來源:上海寶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