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銀四季到來,申城多所高校舉辦招聘會,現在企業更“偏愛”哪類畢業生?

又是一年“金三銀四”季,申城各大高校紛紛舉辦形式多樣的招聘會,搭建校企對接平台,全力推進2025屆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那麼,企業更看重畢業生的什麼核心競爭力呢?
6日下午,上海電機學院在臨港校區舉辦“‘智’匯電機﹒‘職’通未來——上海電機學院2025屆畢業生春季校園招聘會”,吸引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等六大產業領域的100余家優質企業參會,其中40%來自臨港新片區。招聘會共提供就業崗位1500余個,覆蓋技術研發、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多類崗位需求,吸引了近千名畢業生參與現場求職,企業共收到近2000份簡歷,達成就業意向近600人次。
上海電機學院2025屆畢業生春季校園招聘會現場
招聘會現場,一家集成電路裝備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在選拔人才時不僅關注學生的專業技能証書,更注重其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是否參與過生產實踐、是否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重要考核標准。
“近兩年和企業交流,我們愈發感受到企業對工科畢業生的動手能力、真實生產經驗有了更高要求。”上海電機學院學生處副處長張躍輝介紹,為了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當前學校正積極探索校企“全過程聯動”的工學一體實踐模式,通過“四段式”校內外集中實踐,不斷強化學生適崗能力。
學生與企業招聘人員交流
具體而言,本科生在第2、第4、第6和第8學期分別進行為期1個月、2個月、3個月和4個月的綜合實踐。學生大一開展1個月的工程訓練和企業認知實習﹔大二通過“引企入校”,讓學生在校內工廠開展2個月的綜合實驗和專業實踐教學﹔大三起,學生進駐企業開展3個月的頂崗鍛煉﹔大四駐企開展為期4個月的畢業設計,將實踐教學作業與企業崗位任務進行有組織的設計與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和適崗能力。校方表示,校企協同不僅為學生提供真實生產場景,更為企業輸送“即戰力”人才,助力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樣在昨天,華東政法大學在鬆江校區舉辦了首場2025屆畢業生春季校園綜合招聘會,參會企業覆蓋法律、金融、教育、文化等行業,現場參與學生1600余人,投遞簡歷數3100多份,達成初步意向總數600多人次。
上海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員在現場表示:“如果學生在旅行社、文化公司或者相關行業實習過,或者參與過校園大型活動的策劃,這些經歷都會讓我們眼前一亮。哪怕是設計過旅游攻略、做過文旅類調研報告,也能體現你的能力。”上海高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許先生稱,更看重同學們的綜合素質,一方面是實習經歷,另一方面是在校的學生工作經歷,具備良好溝通能力的學生會更有優勢。
來自華政政府管理學院的小顧在參加招聘會前,做了充足准備,“先根據學校發布的招聘企業名錄,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公司提前了解相關信息,再針對性地優化個人簡歷,所以在和負責人交流時比較輕鬆”。外語學院的任同學正同步准備考研復試,來到招聘會是想給自己多一個選擇,有備無患,“本來擔心自己是英語專業,很難找到對口崗位,好在現場有一些單位對專業沒有限制,我也有嘗試去咨詢,獲取了很多信息”。
“日前,教育部召開專題會議部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強調‘開源拓崗’與‘就業引導’雙輪驅動,抓緊部署落實春季促就業的攻堅行動。”張躍輝表示,從今年3月開始,上海電機學院每月開展一場校級規模的線下招聘會,同時各二級學院還將推出具有專業特色“小而精”的招聘會。學校還將依托“高校服務臨港就業育人聯盟”,持續開展臨港實習政策解讀會,人才政策宣講,並在4月推出一場規模為500家企業的線下招聘會,吸引更多畢業生扎根臨港。此外,學校還將開設春招訓練營,開通個體咨詢,引入AI簡歷、AI面試資源,為未就業畢業生提供面試指導、崗位推薦等專項服務,助力畢業生盡快、盡早就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