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世界美食分布指數”發布,人均消費最高的是這個區

全球5大洲、43個國家的美食,在上海一共派生出9793家餐廳。上海16個區、106個鎮、108個街道中,世界各國美食分布情況如何?日前,上海市商業聯合會與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合作,發布“上海世界美食分布指數”。
上海市商業聯合會常務副主任、秘書長吳星寶表示,2024“上海世界美食分布指數”,用世界美食這一小小“窗口”,折射出上海各區域的國際化與開放度、經濟發展水平、消費能級、營商環境和人口結構等指標。
“上海不僅在經濟總量、科技創新、生態環境和文化建設上要躋身世界城市的前列,而且還要成為領先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其中,集聚世界各國美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美食之都不可或缺,它是支撐世界級城市經濟規模、科創水平、功能多樣性和人才薈聚的基礎性保障。”吳星寶說。
據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夏雨介紹,2023年,他們首次對世界各國美食在上海的分布落地狀況作了系統梳理,並向社會發布。“上海世界美食分布指數”統計范圍設定在中餐之外的世界各國美食,並扣除各類酒吧、咖啡館以及面包、蛋糕等西點店。
“2024年上海世界各國美食餐廳為9793家,同比增長4.17%,這在總體消費下行、大量實體餐飲店關門歇業的背景下,實屬不易,也反映出上海對世界美食仍有較強的需求,從業者對上海消費市場也抱有信心。”他說。
浦東門店數量最多,黃浦密度最高
2024“上海世界美食分布指數”的結果顯示,浦東新區、閔行區、靜安區在上海各區中,世界美食門店數量位居前三。對比2023年,9793家世界美食門店在16個區的分布呈現變化為:數量同比增加的前6名為浦東新區、閔行區、嘉定區、普陀區、徐匯區和黃浦區,增加幅度從145家到49家。
數量同比減少的前6名為靜安區、寶山區、青浦區、楊浦區、鬆江區和金山區,減少幅度從73家到5家不等。
比總量還要比密度。在上海各區中,黃浦區、靜安區、長寧區世界美食門店密度位居前三(表1)。人均消費也是黃浦區最高,達211.6元,長寧第二,徐匯第三,分別為162.4元和156.83元。(表2)
(表1:密度分布TOP10)
(表2:人均消費TOP10)
韓國菜減幅最大,商業綜合體聚集世界美食
2024“上海世界美食分布指數”將菜系分為歐洲、美洲、綜合西餐和日本、韓國、東南亞6大類,6大菜系在數量上較上年發生明顯變化,其中綜合西餐同比增加45家,美洲菜增加29家,東南亞菜增加21家,日本料理增加17家,而韓國菜則大幅減少了175家,歐洲菜基本持平。
日本料理方面,浦東新區數量最多,長寧第二,閔行第三﹔韓國料理方面,閔行最多,浦東新區第二,靜安第三。
東南亞菜主要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緬甸、柬埔寨、老撾、文萊等國家的菜系,其中泰國菜249家、越南菜94家、新加坡菜83家分別位居前三。東南亞菜方面,浦東新區數量最多,徐匯第二,靜安第三。
歐洲菜主要包括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德國、英國、俄羅斯、烏克蘭、愛爾蘭、葡萄牙、希臘、瑞典、比利時、捷克、保加利亞、奧地利等國家的菜系,其中意大利菜為1150家居第一,法國菜104家、西班牙菜62家名列第二、第三。從歐洲菜分布看,浦東新區數量第一,閔行第二,徐匯第三。
美洲菜主要包括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以及中、南美的古巴、牙買加、巴西、秘魯、智利等國家的菜系,其中美國菜共有1495家,墨西哥菜12家,巴西菜7家。從美洲菜分布看,浦東新區數量第一,閔行區第二,徐匯區第三。
綜合西餐指各類單獨菜系不明顯,多種菜系融合性強的西餐店,共有2135家。綜合西餐分布,浦東新區數量第一,靜安區第二,徐匯區第三。
商業綜合體是世界美食門店的重要集聚地,目前上海10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綜合體超過100座,這些載體是世界美食門店的首選之地,如上海環球港、上海世紀匯廣場、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上海久光中心等項目﹔同時,一批時尚休閑街區,如老外街、大學路、新天地、蟠龍天地等,也是世界美食門店最喜歡扎堆的地方。
2024“上海世界美食分布指數”的結果顯示,上海環球港、上海世紀匯廣場、上海久光中心是上海世界美食門店分布最多的商業綜合體。同時,商業綜合體的世界美食門店分布較2023年也呈現出一些變化,在數量同比增加上,前6名為靜安大悅城、前灘太古裡、長泰廣場、真如環宇城MAX、上海龍華會和長風大悅城,分別為23家到10家不等。從數量同比減少看,前6名分別為上海IFC、寶山經緯匯、龍之夢城市生活中心、LaLaport啦啦寶都、寶山日月光中心和LCM置匯旭輝廣場,分別為6家到4家不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