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舊樓加新“梯”,鄰裡和諧再“梯”升

近日,寶山區淞南鎮長江路第一居民區舉行慶祝長江路780弄19號、27號、31號、31-33號、37-42號加裝電梯開工以及848弄6號樓電梯竣工儀式,在場的居民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些笑容的背后
是他們各自曲折又暖心的加梯故事
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長江路第一居委管轄的長江路780弄小區、長江路848弄小區都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在淞南鎮現有的老舊小區中也屬於“元老”,小區裡很多居民都是淞南本地人,他們在這裡從風華正茂到白發蒼蒼,對淞南、對小區都有著難以言喻的情感。
雖然和小區一起歷經滄桑,逐漸變老了,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都在每個人的心中,年齡增長帶來的體力下降也不容忽視,加梯成為居民共同的迫切心願。
最早向鎮房管所提出加梯意願是長江路780弄31-42號小區的居民。這個小區建造特殊,沒有自己的道路和綠化,一樓是關乎民生的淞南菜市場,二樓是商鋪,三樓到六樓是居民樓,共四幢樓。一二層的層高相當於一般居民樓的五樓,居民們提到爬樓梯是苦不堪言。
當得知居民希望加梯的消息后,鎮房管所第一時間與居委聯系,並約了代建方一起現場實地查看。然而由於這個小區的特殊構造,37-39號樓因涉及二樓超市的進出貨坡道無法加裝,居民們得知消息后猶如晴天霹靂,鎮房管所也心有不甘,和設計公司反復對接、再三核實,確認因構造影響無法再往上加至六樓,導致加梯事宜因此擱置了一段時間。后來,因為居民的迫切期望,加上屬地居委的積極協調,最終商定37-39號與40-42號兩幢樓共享一部電梯,這樣既降低了業主加梯的出資費用,又讓37-39號居民也能享受到電梯帶來的便利。
好事總是一波三折。居民意願征詢告一段落后,大家又發現加梯規劃設計圖和這幢樓旁邊“口袋公園”的設計又沖突了。這棟樓外部本身沒有公共區域,加梯需要佔用“口袋公園”一小塊地,口袋公園設計在前,加梯規劃設計圖在后。對於這個問題,相關職能部門和領導都高度重視,大家一起溝通協調,終於齊心協力解決了這個難題。
近日,長江路780弄31-33號、37-42號這2台電梯已經開工,這個特殊地理位置的小區居民也終有一天能體驗到“一鍵直達”的便利了。
同樣值得說一說的還有長江路848弄小區6號樓的故事。這是長江路第一居民區裡加梯速度最快的樓棟,這棟樓裡六層24戶居民中,70周歲以上的有16人、80周歲以上的有8人、肢體殘疾者1人,“懸空”是他們最急難愁盼的問題,加裝電梯是最能切實改變他們生活品質的“關鍵小事”。五樓居民徐伯伯已經80歲高齡,談到加梯,他說:“我平時都盡量不下樓,走一趟樓梯要歇兩次,年紀大了沒辦法,我們實在太需要電梯了。”
這棟樓的居民們特別心齊,在前期意見征詢階段,鄰裡間的暖心故事就不斷上演。比如說,有居民腿腳不便,常年依靠輪椅出行,在沒有電梯的情況下,下樓就成了他遙不可及的奢望。得知可以加裝電梯后,他滿心期待,可又擔心影響到鄰居的採光、在加梯過程中產生大量噪聲。樓組長陳阿姨了解他的顧慮后,主動站出來幫忙,逐戶上門溝通。在她的帶動下,其他居民也紛紛加入其中,有幫忙收集整理加梯成功案例的,有提出隔音遮光措施的,大家齊心協力,大大推進了加梯速度。
2024年11月,在鎮房管所、長江路第一居委以及全體居民的共同努力下,848弄小區6號樓的電梯正式開工建設,春節前,嶄新的電梯已經矗立在了6號樓旁,奶黃色的外觀與居民樓主體相得益彰,電梯內部空間寬敞,轎廂明亮干淨,各類安全設施一應俱全已經完成,為春節探親訪友帶來了一絲絲便利。



加梯不僅提升了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更是鄰裡間團結互助精神的有力體現。下一步,淞南鎮將繼續關注居民需求,推動更多民生項目落地生根,讓社區成為居民們溫暖的港灣。
(來源:上海寶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