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90后、95后挑大梁!“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領計劃”獲獎者亮相

2025年01月20日09:12 | 來源:新民網
小字號

昨天(19日),第四屆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領計劃頒獎典禮在上海科學會堂國際會議廳舉行,35位獲獎者以及15位提名獎獲得者亮相。他們都是90后、95后的學者,來自上海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

獲獎者中,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黃迪的研究領域屬於世界科技前沿,聚焦二維光電器件與非線性光學交叉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攻克了超快非線性光學研究中的關鍵技術瓶頸,探索了二維光電器件中的非線性光學新物理和新應用。同濟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余榮杰建立了“致因解析-風險辨識-主動控制理論方法,研發了路網管控與車端干預相結合的交通安全風險主動管控技術,支撐構建安全、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統。

我個人覺得,人工智能方向的科研項目目前很多都在向年輕化轉變,很多年輕人都在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等方向上嘗試研究。同濟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范睿。范睿今年31歲,是此次所有獲獎者中最年輕的一位,其研究團隊的學生中更是不乏00。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他所從事的是機器人視覺環境感知方面的研究,多項研究成果在KITTICityscapes等國際權威算法評測榜單上名列前茅。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孔維慶的科研方向,是生物質基材料和纖維材料的綠色低碳循環與高值化利用。傳統的化學纖維不可降解,而以木材為原料的萊賽爾纖維更為綠色環保,且可降解。孔維慶的研究旨在以竹子取代木材,以竹子為原料採用溶解漿技術並進一步制成纖維,建立起特有的竹漿品牌和竹萊賽爾纖維的品牌。

另外,復旦大學研究員王思敏長期從事復雜原子核系統量子理論的發展,致力於研究極端條件下開放量子體系的奇特性質﹔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樂心怡主要研究基於人工智能的工業感知方法及系統。

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領計劃,是指從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戰略方向,選拔35名獲獎者和15名提名者,旨在探索更有利於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評價和選拔機制,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科技人才。人工智能、新材料、量子物理……這批35歲以下的研究員、教授已經在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中挑起大梁。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