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回首一年 市人大代表聽民意匯民智 架起連心橋

2025年01月13日09:24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回首一年,市人大代表架起連心橋,全過程人民民主有了更豐富內涵

聽民意匯民智,首提地推首創

去年9月2日,39個國家的45位議員受邀走進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廳。議員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是上海市民如何參與立法的。得知上海已建成36個基層立法聯系點確保在更大范圍聽民意、匯民智,不少議員現場點贊。

透過“他者”的觀察維度,“全過程人民民主”有了更廣闊的參照、更豐富的內涵,上海的民主實踐也更為具象。

2024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提出五周年。回首這一年的上海人大履職,有諸多亮點和“首創”:推進“五個中心”建設立法、首次對浦東新區法規開展執法檢查、首次編制協同立法三年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首提地的上海,為深化拓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專門制定《助力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的意見》,部署開展“十大行動”,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落實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過程,讓立法、監督等充分體現民意民智,不負首提地的責任和擔當。

匯民意:為首創性改革提供法治支撐

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把地方立法作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踐,在推進“勇探新路、善謀新篇”人大立法質量提升行動上取得新成效。

去年11月28日,市十六屆人大第十七次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促進浦東新區商事調解規定》,這是充分運用浦東立法變通權,深化調解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創新成果。

當天,還有兩部浦東新區法規新鮮“出爐”,一部推進保稅維修業務創新,一部強化責任建筑師技術主導作用。一個月后,《上海市促進浦東新區運用區塊鏈賦能電子單証應用若干規定》也相繼出台,這四部法規均為該領域的“全國首部”,“發揮浦東新區法規創制性、變通性的獨特優勢,為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提供法治支撐”。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法工委主任閻銳說。

為強化“五個中心”建設的法治保障,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市人大在立法上勇探新路,不斷為改革開路,為發展護航。比如發揮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作用,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助力三大先導產業創新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修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和影響力﹔修訂《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條例》,促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從“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躍升。

握指成拳、聚勢而強,這一年長三角協同立法掀開新篇章。市人大首次編制三年協同立法工作計劃,通過關於進一步完善協同立法機制的文件。與蘇浙兩省人大同步通過的《促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條例》,支持構建高效對接的跨區域協同治理機制,是立法法通過后全國首個綜合性跨省域協同立法。

匯民意、聚民智,每一部法規滿載著民情民意。這一年,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從25個擴展到36個,不僅優化聯系點布局,還專設服務浦東新區法規聯系點,街鎮類聯系點實現本市16個區全覆蓋。透過這張民意網絡,立法“飛入”了尋常百姓家,聯系點全年征集立法建議7646條,採納855條,生動詮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時代內涵。

察民情:增強人大監督實效

“一業一証”改革規定實施后,有多少經營主體從中受益?執法檢查中,代表們聽到了很多精彩的“開業”故事。

瑞幸咖啡浦東門店負責人直言,“原來開個店要等20多天,現在店鋪一裝修完就能開業”。

“法規實施后,大大加速了我們新藥注冊上市的進程。”在張江藥谷,不少藥企代表點贊“白名單制度”,同時也吐露了創業中的難點、堵點。一旁的代表追問:厚植制度沃土之后,如何進一步激發藥企創新活力?

過去一年,市人大在推進“敢於監督、善於監督”人大監督增強實效行動上取得新成效。上述場景是市人大與浦東新區人大聯動,首次對深化“一業一証”改革規定和促進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規定這兩件浦東新區法規開展執法檢查,實現了地方人大對浦東新區法規從立法到監督的工作閉環。

回首這一年,市人大持續跟蹤“兩舊一村”改造工程推進情況,保障民心工作加快推進﹔開展就業促進條例執法檢查並組織專題詢問,更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開展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執法檢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連續第三年開展安全生產監督,督促嚴守安全底線。

無論是促發展還是惠民生,人大監督意在“民情”,重在“實效”。去年,市人大監督組向全市800余名市人大代表發出兩輪垃圾分類測評問卷,召開70余場座談會,廣泛了解社會各方的意見訴求。監督組還發動了16個區人大開展聯動監督,分赴居住小區、農村地區、學校、醫院、沿街商鋪等實地調研,查找短板弱項,掌握真情實況。

細密扎實的監督調研之后,是一場高質量的專題詢問。在去年11月29日舉行的生活垃圾管理專題詢問中,市綠化市容局等十多個政府部門到會應詢,從濕垃圾轉化到可回收物的資源化利用,從混投行為的執法到末端處置,常委會委員將市民的殷殷關切帶到現場,政府部門也毫不避難、誠懇應答。參會代表評價說,這場專題詢問“問有責任、答顯擔當”。

凝民心:拓寬代表聯系群眾渠道

市人大代表孫慧沒想到,自己的一份建議促成了一個公交站點的建成。這個位於上海老年大學欽州書院校區門口的公交站點,解決了老年學員的出行難。站點旁樹立起一塊醒目的“通告”——“根據人大代表提議所設”。老年學員由衷感嘆:“感謝人大代表,原來地鐵到站后要走半小時,現在可以公交代步了!”

市人大代表陳俊杰去年加入了一場關於“長實線”的多方大討論。討論議題緣於他的一份建議,“因為錯過了變道,有人被動繞路,有人強行變道被扣分罰款,更多人因長實線排隊而堵在了匝道口。”陳俊杰認為,高架、高速上一些過多、過長、沒有明顯提示的長實線急需優化。一番調研論証之后,市公安局採納了他的建議,及時調整了上海道路非必要超長實線。

兩位代表的履職故事,分別上榜2024年度代表履職優秀案例和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優秀案例。“我們努力將代表真知灼見轉化為促發展、惠民生、暖人心的政策舉措。”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主任鄔立群說,開展優秀案例評選目的是為了健全代表履職激勵機制,推動市人大代表建議實現“內容高質量、辦理高質量”。

代表來自人民、扎根人民。這一年,市人大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作用,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人大代表為民履職行動上取得新成效。

為了更好地支持代表依法履職,市人大完善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代表制度,組成人員常態化聯系519位代表,同時健全基層人大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制度,150位基層代表全程列席並作審議發言。

不僅上接天線,也下接地氣,代表聯系群眾的渠道進一步拓寬。這一年,各區人大積極推進“家、站、點”迭代升級,打造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點,架起一座座民意連心橋。“這不僅讓代表在立法、監督等工作各環節聽聽老百姓的心聲,也有效推動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更好維護人民權益,彰顯‘人民至上’的初心底色。”(記者 王海燕)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