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從二百個維度周密決策輔助診療,“模型即服務”進入更多醫療應用場景

AI助手上崗滬上多家三甲醫院

2025年01月12日08:49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中山醫院呼吸內科針對住院病患,正在試點AI電子病歷輔助書寫。基於聯影智能醫療大模型訓練出的“uAI有愛小山-電子病歷書寫智能助手”,可基於真實的醫患對話,一鍵輔助生成入院記錄、首次病程記錄等結構化病歷文書,讓病歷書寫用時從平均20分鐘縮短至5分鐘。臨床醫生靠AI助手省出75%的時間,可更好地服務於病患。

近期,上海電信、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滬上多家三甲醫院,以及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起成立上海公共服務MaaS(模型即服務)訓練及成果轉化聯盟,搭建起公共服務大MaaS平台,並發布首批5個醫療應用場景,包括中山醫院的“AI電子病歷輔助書寫”“AI醫健助手”,東方醫院的“醫生伴侶”“科研助理”,以及上海電信的“就醫小幫手”。

記者從聯影智能相關開發人員處了解到,中山醫院“電子病歷書寫智能助手”使用了百億級參數多模態醫學語料“繼續預訓練”基礎模型,被“喂”入中山醫院數萬例真實病歷,訓練約一個月,方練就如今素養——它有很強的分辨力,會先將醫患間相對凌亂的對話轉換為文字,自動剔除其中與醫療不相關內容,擷取病情核心,再融匯病人的檢查報告、生化指標等綜合信息,按照病歷格式“對號入座”,將專業內容書寫在准確位置。

中山醫院呼吸科醫生石林介紹,智能助手自2024年8月在呼吸科31病區試點以來,已輔助完成680余份入院病患病歷,臨床醫生普遍認可大模型輔助書寫的文本內容與臨床的匹配度和准確性,呼吸科其他病區即將推廣。

東方醫院的“醫生伴侶”同樣訓練有素,除了可協助完成病史記錄,還能提供初步診斷建議和分析,並推薦治療方案。東方醫院急診和重症醫學科主任張海濤介紹了一個真實案例——外地某三甲醫院兒科的一患兒因不明原因發熱、間歇性暈厥、嗜睡等症狀,經兩次住院、耗費一年時間,才確診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當把該患兒病歷輸入“醫生伴侶”后,數分鐘后即給出了與專家一致的診斷。

必須承認,大模型在局部已超越人類能力邊界——那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兒的一大堆病歷,交給現實中的主任醫師,僅僅看完就需一個多小時。面對復雜的跨專業疾病,專科醫生須查詢大量文獻資料,有時還要多學科專家進行聯合診斷,耗時肯定不短,很難與“神機妙算”的AI比速度。又如用藥方面,一種藥在大模型的認知中有200多個維度,涉及患者症狀、年齡、生活環境等。但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醫生能從200多個維度去周密考慮某種藥的適用性。大模型可基於龐大的醫學知識數據庫提供輔助決策,這是AI目前對臨床診療最具價值的部分。

東方醫院“醫生伴侶”能力養成背后,“吃”進6000余本國內外醫學教材,可見高質量的專業語料,是大模型高價值輸出之關鍵。據悉,此次公共服務大MaaS平台發布上海市衛生健康行業語料庫,包括臨床醫學語料庫1.0版和公共衛生語料庫1.0版,語料規模分別達5TB(太字節)和3TB。這些持續壯大且不斷升級的語料庫,都將用於訓練和加持大模型在醫療領域的垂類應用。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