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發布行動方案,以醫療級場景為核心

搶抓腦機接口技術發展機遇 2030年前全面實現臨床應用

2025年01月11日08:43 |
小字號

為搶抓腦機接口技術發展機遇,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同意,《上海市腦機接口未來產業培育行動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昨天發布。

《行動方案》提出,2027年前,推動5款以上侵入式、半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完成臨床試驗,面向失語、癱瘓等患者,實現部分語言和運動功能恢復﹔引育5家以上具有腦機接口核心技術與產品研發能力的自主創新企業、10家以上產業鏈上下游國內骨干企業。2030年前,腦機接口產品全面實現臨床應用,產業鏈核心環節自主可控,打造全球腦機接口產品創新高地。

市科委介紹,腦機接口是通過神經工程手段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術,在醫療、康養、教育、娛樂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已成為全球科技競逐的重要賽道。《行動方案》以醫療級場景為核心,以戰略產品為導向,重點推進侵入式、半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與產品的落地應用,鼓勵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與產品發展。

侵入式技術是通過神經外科手術,將電極等信號記錄裝置植入硬腦膜下的大腦皮層,進行高通量的神經信號採集。半侵入式技術是通過微創手術,將電極植入顱骨下、硬腦膜外的部位。與侵入式技術相比,非侵入式技術安全性更可控,風險更低,但目前功能較為有限。其產品形態通常是穿戴式設備,將採集腦電信號的電極附著在頭皮上,提取神經元活動混合並經過顱骨衰減后的信號。

根據《行動方案》部署,上海將充分發揮產業配套支撐條件好、臨床資源豐富等優勢,推進產品研發。市科委支持各類創新主體聯合醫療機構,開展運動控制、言語合成、神經疾病治療、視覺重建等侵入式、半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研發與臨床試驗。面向康復、教育、娛樂等領域,鼓勵企業開展非侵入式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培育腦機接口產業鏈主體,開展柔性電極、低功耗神經信號採集及刺激芯片、醫療級植入式電池、植入式硅膠、饋通等關鍵材料與零部件研發,加快產業鏈國產化。基於本市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產業基礎,協同開展腦控康復用人形機器人和外骨骼、機械臂、義肢假體等外圍設備研發。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等持續開展前沿與顛覆性技術研究,探索新賽道。

上海將構建共性技術研發服務平台。《行動方案》提出,通過建設腦機接口柔性電極微納加工平台、動物實驗平台、高質量腦電數據集與開放共享平台、上海市腦機接口重點實驗室等布局,吸引全球腦機接口原創成果在滬孵化轉化,為企業產品快速迭代研發提供概念驗証服務。

為推動臨床試驗與應用示范,《行動方案》要求強化科學監管,積極落實《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建立腦機接口科技倫理審查專家復核工作機制。鼓勵代表性醫療機構建設臨床試驗基地、臨床研究病房、臨床試驗預備隊列,支持企業開展腦機接口產品臨床試驗。支持康養、教育、娛樂等領域龍頭企業,積極挖掘腦機接口應用需求,打造典型場景,促進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應用示范。

為健全產品標准與檢測體系,上海將積極推進腦機接口產品的醫療器械基礎標准、方法標准制定﹔推動腦機接口檢測技術研究、檢測工具研發、檢測平台搭建,提升測試能力,優化測試服務。對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第三類醫療器械,落實專人專班輔導機制,開展跨前服務,提升審評審批效率。

為培育產業創新生態,《行動方案》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學術崗位人員參與企業研發和創業孵化,大力支持國際人才引進﹔鼓勵有條件的區建設專業孵化器與產業集聚區。上海還將建立腦機接口產業聯盟,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對接,加快培育這一未來產業生態。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俞陶然 )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