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子通過“人民的城市”主題展與上海建立更深層次連接
在展覽中發現“城市B面”
“快看!我們上課的照片竟然上展板了,必須合影留念!”
昨天上午,上海展覽中心東一館,“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實踐地”主題展第三部分“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的一塊展板前,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2022級本科生劉宏杰驚喜地掏出手機拍照,吆喝身后的同學們前來圍觀。展板上,身著實驗服的他正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微納米平台實踐操作,用光刻機對硅片進行曝光。
這塊展板的全稱叫“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動態調整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結構”。在劉宏杰身旁,來自復旦大學相輝學堂香農計劃2024級的本科生劉佳駿也找到了自己的學院,讀完展板上的介紹,他眼裡閃爍著相同的驚喜:“本以為我的學院只是復旦大學內小范圍的改革,沒想到竟是上海市級層面推動重點學科專業布局改革的舉措,規格特別高。讓我覺得更自豪,肩負的學習使命也更重大了!”
當天,上海市委宣傳部邀請本市6所高校85名新老學生代表參觀“人民的城市”主題展,將上海這座人民城市的建設成果更立體全面地展現在這群從五湖四海來到上海求學深造的高校學子面前,讓他們與腳下這座城市建立更深層次的認同感、歸屬感與參與感。
“期待在上海的新生活”
在展現上海舊改往事的情景短劇《晒台》前,來自上海海洋大學水產動物種質資源研究室團隊2024級碩士研究生鮑曉曉“大受震撼”。今年9月,她從河南來到上海求學。在她過往的認識中,上海素來是個摩登精致的大城市,未料上海也曾有過如此逼仄陰暗的“城市B面”。
“從消滅‘手拎馬桶’到舊住房改造,我真切感受到,原來在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背后,是上海一直把人民群眾的訴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尖,不斷改善市民的生活條件、水平。看完短劇,我特別為那些經歷舊改的老百姓開心,也很期待自己在上海的新生活。”鮑曉曉說。
“更知道未來深耕領域”
本次“人民的城市”主題展共展出900幅圖片、353個案例、51部專題視頻,內容包羅萬象。在更深入了解上海全貌的同時,有不少同學被展覽中與自己專業所學相關的內容吸引。
參展結束后,來自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2024級碩士研究生宋玥兵折返回展廳裡那台由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六足導盲犬”前,掏出手機拍了好幾張照片。宋玥兵的研究方向是控制學,經常與人工智能機器人相關研究打交道。他覺得,研究人工智能機器人,最終目的是要造福大眾,這台“六足導盲犬”就是最好的體現之一。
“我好像更知道自己未來要朝什麼學術領域深耕了。”馬廣初是復旦大學相輝學堂香農計劃2024級的本科新生,看完展覽,他意識到,上海在運用智能科技推動適老化改造方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他希望未來在專業分流時,自己能去生物醫學工程或智能機器人領域,研發腦機接口或者護理機器人等新型智能設備,讓自己的科研方向與上海未來發展的實際需求相匹配。(記者 沈思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