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聯動,海派木版水印巨制《雲起花開》揭幕
王家衛《繁花》之后出新作,攜朵雲軒發起非遺聯動藝術項目
海派木版水印巨制《雲起花開》揭幕
■朵雲軒木版水印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鄭名川說:“為了達到王家衛導演要的‘最正的紅色’,光是紅色就前前后后調試了幾個月,一遍又一遍,經歷痛苦又漫長的過程,最終實現。”
昨天,由王家衛攜手百年藝術品牌朵雲軒共同發起的非遺聯動藝術項目——海派木版水印巨制《雲起花開》,在上海朵雲軒藝術中心揭幕。同日,由王家衛導演策劃,全程記錄藝術作品誕生及其非遺共創歷程的《朵雲繁花》在朵雲軒杜比全景聲影城首發。
展覽現場,海派木版水印巨制《雲起花開》大氣唯美﹔影廳裡,紀錄片《朵雲繁花》頗有王家衛的電影氣質,每一幀意境絕美的畫面組合在一起,講述朵雲軒木版水印之美。
此次跨界合作,旨在喚起大眾對傳統藝術和非遺之美的認同與關注,並以《繁花》、朵雲軒等海派藝術符號,激起大眾對海派歷史的挖掘和對海派文化的熱愛。
古老絕技擁抱當代語境
自開業之初,朵雲軒就繼承了“木版水印”這一傳統手工技藝。木版水印源於中國古老的雕版印刷術。自唐宋綿延千年,到明代達到巔峰。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朵雲軒開始以木版水印印制中國傳統書畫,通過勾描、雕版、水印等純手工工藝,將中國書畫的筆情墨韻原汁原味地予以再現,幾可亂真。2008年朵雲軒木版水印技藝被國務院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年前,王家衛導演第一次來到朵雲軒木版水印傳習室,眼前這一庫饾版半部畫史,使他深深動容。
如何讓這優美的古老絕技擁抱當代語境?王家衛頓生一念——以朵雲軒木版水印技藝與《繁花》劇集共創一件史無前例的藝術作品。
跨界聯動終得花開五朵
共創作品取名《雲起花開》,王家衛遍訪名家共創。著名設計師黃海操刀設計,著名作家張大春為“爺叔”“寶總”作傳。朵雲軒以國家級非遺木版水印技藝聯動多家非遺,包括錦龍堂的蠟箋制作技藝、蘇州慶年堂的國畫顏料制作技藝。從構思到成品整整一年,終得花開五朵,是曰絳雲、紫雲、碧雲、青雲、卿雲。五件作品各呈一色。王家衛說:“花開五色,是為繽紛﹔大千世界,方得精彩。”
《雲起花開》系列作品版框尺寸為205mm×101mm,為朵雲軒自《延安頌》以來,單紙最大尺幅的木版水印作品。與傳統木版水印饾版套印不同,此次《雲起花開》另辟蹊徑,採取巨型雕版套印,呈現恢宏的整體視覺效果。
《絳雲》探尋傳統工藝的極致可能。近兩米的巨版套印全面挑戰工藝極限,顏色以朱砂、胭脂虫等珍貴傳統國畫顏料研配,在朵雲軒庫藏的手工宣紙上,呈現出濃醉沉酣的紅。
該系列的其他作品則在不同介質、媒介上探索木版水印的無限可能。《卿雲》取用朵雲軒80年代庫藏金箔,在純手工非遺粉箋上,呈現燦若星斗但又細膩微妙的變化。《碧雲》則以銅的萬千變化,進行傳統技藝當代性的藝術表達。
朵雲軒木版水印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鄭名川說:“為了達到王家衛導演要的‘最正的紅色’,光是紅色就前前后后調試了幾個月,一遍又一遍,經歷痛苦又漫長的過程,最終得以實現。”
越來越多非遺項目參與
事實上,非遺保護從來不是一個孤立的項目,而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在當代語境下,需要保護、發展的非遺技藝,也不僅僅是木版水印,其所用的紙張、版材、顏料,乃至勾描的雁皮紙,都面臨絕跡。
王家衛以本次共創重新構建了一個小型的生態,在這個重新交織的矩陣中,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參與了進來。
整個過程,王家衛用影像的形式予以記錄,取名《朵雲繁花》。朵雲軒木版水印的勾、刻、印堪稱絕技,錦龍堂的粉箋絢麗奪目,蘇州慶年堂的朱砂制作追求至真至美。《朵雲繁花》既是向那些才華橫溢、巧奪天工的杰出匠人致敬,也是向那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沸騰年代致敬,更是向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致敬。
王家衛說:“此番《朵雲繁花》跨界合作,遍邀名家大師雕刻時光,化紙墨金木為春申故夢,目的是嘗試讓木版水印之美走出歷史的凝鏡,與歲月同進取,踵其事而增華彩。佳期如許,期待雲起花開。”
《雲起花開》系列擬於2024年朵雲軒秋季藝術拍賣會上公開拍賣,部分拍賣收益將捐贈“濟公基金”。
同時,此次《雲起花開》木版水印巨制特展,將於12月12日至13日在朵雲軒藝術中心展廳(徐匯區天鑰橋路1188號A座1樓)向公眾開放。(記者 李君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