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北外灘長治路177號計劃被列入文物普查新增名錄

2024年11月26日17:32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長治路177號“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計劃列入文物普查新增名錄

北外灘老樓“藏”著建黨故事

日前,《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主編之一、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向記者証實,長治路177號“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計劃被列入2024年國家第四次文物普查新增名錄中。他和研究團隊通過查閱日、英等國在滬情報記錄,確証1920年代此地名為“《上海俄文生活報》報館”。這座處於北外灘的老樓“藏”著中外革命者推動建黨大業的故事。

布爾什維克使團來滬

1920年5月,共產國際派來中國的第一位使者維經斯基,在上海熙華德路12號成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當年的熙華德路12號正是今天的虹口區長治路177號。這幢三層洋樓為紅磚坡頂,紅漆木質樓梯寬敞氣派,層高足有4米。維經斯基到上海的公開身份為《上海俄文生活報》的記者和編輯,東亞書記處實際上就是《上海俄文生活報》報社,也是蘇俄政府在中國和整個遠東的重要據點,與中共早期領導人活動存在交集。

維經斯基曾五訪中國,首次來華從1920年4月持續至1921年1月,他在上海協助建立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組織,助力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蘇智良表示,維經斯基在上海的活動空間鮮為人知,這一舊跡應成為承載建黨偉業的珍貴文化遺產。

維經斯基(1893年—1953年)曾用名吳廷康,出生於俄國維切布斯克州,早年因家境貧寒赴美謀生。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次年,他從美國回俄,加入布爾什維克黨。他擅長英語、德語,盡管當時只是20多歲的年輕人,卻已有較為豐富的革命工作經驗。1920年3月,俄共(布)遠東局在海參崴成立。4月初,在共產國際指導下,遠東局向中國派出維經斯基為負責人的布爾什維克使團,其主要任務是在上海與中國、日本、朝鮮的先進分子建立聯系,幫助建立共產黨組織,並設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

維經斯基辦公室在二樓

1920年4月,維經斯基一行入住東亞飯店后不久便前往熙華德路12號落腳。蘇智良說,當時,蘇俄紅色政權新立,正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武裝干涉。在未同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且不能向中國合法派駐人員的情況下,布爾什維克派遣從事革命工作的人員便以記者或編輯的身份前往,《上海俄文生活報》報社就成了合法駐點。

據當時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的情報記錄,俄文生活報社是“過激派在上海的中樞機構”“同民主俱樂部一起構成赤化宣傳的中樞”。事實上,俄羅斯民主俱樂部也設在這幢大樓內。維經斯基擔任該報記者和編輯的時間為1920年4月到1921年1月,報社成為他在上海的主要辦公地和寓所之一。蘇智良等踩點調研發現,維經斯基的辦公室在報社二樓。

當時的英國情報部門對俄文生活報社有這樣的分析:“最重要的人物據說是扎爾欣,他與許多傾向於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年輕中國人有聯系。俄文生活報社常有布爾什維克人員進出。”這個“扎爾欣”便是維經斯基。

駐滬1個月左右,維經斯基作為實際負責人,就在熙華德路12號成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下設中國科、朝鮮科、日本科,或稱三個支部,直接隸屬於共產國際執委會。共產國際1920年9月的一份報告指出:“5月,為領導業已展開的工作,成立了臨時的集體中心機構。其駐地設在上海,取名‘第三國際東亞書記處’”。這樣,共產國際在巴庫、塔什干、上海成立了三個區域性的東方革命運動領導中心。

陳獨秀時常進出報社

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中國科的負責人便是陳獨秀。同時,陳獨秀也是俄羅斯民主俱樂部成員。日本相關情報資料顯示,陳獨秀和他的中國同志“時常進出報社”。

當年,27歲的維經斯基與41歲的陳獨秀一見如故,結下深厚的革命友情。陳獨秀還陪同維經斯基到莫裡哀路29號(今香山路7號)拜訪了孫中山。維經斯基在給共產國際的信中對陳獨秀推崇有加,並在陳獨秀1920年12月中旬離滬赴穗時,毅然與陳獨秀同往。

蘇智良研究認為,維經斯基初見陳獨秀之時並未立即談到建黨問題,而提出,希望與上海的社會主義者建立廣泛聯系,甚至還與改良主義者及一些無政府主義者一同探討中國社會的改造問題。他最終接受陳獨秀的意見,並正式提出成立工人階級政黨的建議。按照時空對標,蘇智良分析認為,當年陳獨秀有時會坐黃包車從漁陽裡出發,到外白渡橋北側的熙華德路12號去,同維經斯基商議如何建黨,或與報館其他的年輕革命者交流信息。作為共產國際首位來滬代表,維經斯基幫助中國無產階級建立政黨的功績不可磨滅。

上海師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團隊經過多年研究、調查,共梳理和發現了超過1000處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此前,該中心與熊月之、忻平、徐建剛、嚴愛雲、徐光壽等專家實地考察虹口,研討長治路177號的歷史與活用。蘇智良表示,新發現的《上海俄文生活報》報址應當成為紅色歷史紀念遺址發掘項目,今后有可能發展成為紀念館。(記者 徐瑞哲)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