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患少了、幸福多了!他們在樓裡打造“議事空間”!
社區,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殷行街道市光四村第三居民區是一個老舊小區。其中,219、220、221號樓是三幢一梯八戶的18層高樓。然而,日常生活中,這幾幢高樓存在嚴重的電動自行車上樓情況,安全隱患重重。不僅如此,幾幢高樓裡的“人情味”也越來越淡薄。居民們在同一屋檐下,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缺乏溝通與交流。
如何凝聚社區大家庭的力量,解決電瓶車上樓等“頑疾”?市光四村第三居民區黨組織和居委會通過開展自治項目,促進鄰裡之間的交流,解決社區面臨的實際問題。
搭建平台,共同商議改造方案
讓居民彼此多交流,少不了空間上的打造。居民區“三駕馬車”組織樓組長、社區自治骨干以及熱心居民,前往延吉一村和控江二、三村小區,學習自治經驗,就如何打造特色樓組文化、治理社區難點痛點進行深入探討。隨后,居委會通過線上社區雲議事廳、線下樓組會議相結合的方式,收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並和熱心居民一起與社區設計師多次溝通,制定樓道美化工程方案,試圖找出居民自治的“最大公約數”。
終於,三幢大樓在居民自治過程中探索出了各自的個性文化名片,計劃在樓內設計出議事交流的空間——219號樓以水墨風格營造江南水鄉的“阿拉屋裡廂”﹔220號樓用淡粉色點綴溫馨的“睦鄰會客廳”﹔221號樓設計了弘揚信智禮義的“新育新苑”。
匯聚力量,互相督促樓道整改
居委會線上線下收集意見建議,和樓組長們“走百家門”,聽取社區不同年齡段和家庭結構居民對於樓道現存問題的反饋。大家反映較多的,是電動自行車不文明、不安全使用行為,樓道公共區域堆物、阻塞問題,以及公共區域不合理使用等幾處“陋習”。
在此基礎上,居委會首先引導樓內居民“自查”樓道不文明行為,並互相監督整改。隨后,居委和物業聯動,進行全面、深入的樓道“復查”,對問題嚴重的樓道進行專項整治,移除停放在樓道內的電動自行車、清理消防通道和公共區域的堆物等。
排除隱患后,居民與專業設計團隊共同對底樓大廳的公共區域進行硬件修復以及內飾更新。不少居民拿出家中閑置的輪椅車、拐杖、雨傘等物品放在“愛心小屋”中,方便鄰居們急用時可以隨時取用。底樓大廳不僅成為了集休閑娛樂、議事協商為一體的公共空間,更成為了傳遞愛心與正能量的橋梁。
煥新生活,共建共享睦鄰社區
為加強大廳公共空間和議事空間的常態長效管理,居民們自發組織起來,討論並制定了樓道公約和使用規則,還組成了志願小隊,輪流進行清潔維護。
在節日期間,居委會開展了以三幢大樓居民為主體、面向全小區居民的主題活動。“健康點亮生活” 健康咨詢服務活動、“定格最美瞬間,記錄美好生活”攝影分享活動、“老物件裡看變遷”展覽……精彩活動的落地,拉近了社區居民的距離。
社區物理空間的改造,是社區文化的重塑,更是居民人心的凝聚。市光四村第三居民區通過開展自治項目,使樓道完成了從“堆物間”到“會客廳”的蛻變。居民從“旁觀者”成為了直接參與的“建設者”,在參與自治活動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自己作為社區一員的責任和義務。不僅如此,其他樓組居民也聞訊前來參觀。社區“大家庭”的溫度,正溫暖著更多人的心……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