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與法國合辦時尚產業學院
中僑職業技術大學與法國合辦時尚產業學院
培養應用型高端設計人才
昨天,上海唯一一所職業本科大學——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和法國巴黎國際時尚藝術學院聯合創辦中僑·巴黎時尚產業學院,這標志著中法兩國在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服裝設計人才緊缺
近幾年,不斷有高校撤銷服裝設計專業。在此背景下,中僑職業技術大學為何逆勢而行,甚至還花大力氣引進法國相關優質教育資源,設立服裝產業學院?
幾組數據給出了答案:我國是全球紡織服裝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佔據全球紡織服裝市場30%—35%的份額。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服裝生產國及出口國,每年可以生產700億件衣服,相當於可以為世界上每個人提供約8.75件衣服。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前8個月,31個制造業大類行業中,19個行業中小企業利潤總額保持增長。其中,紡織業同比增長18.7%,增速進一步加快。
龐大的產業吞吐量,造成人才缺口巨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單單廣東省近年來在服裝設計與工藝行業上,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就達40萬人。可與之相悖的是,一邊是企業找不到人,一邊是相關畢業生就業難。這顯然不是崗位供需不平衡的問題,而是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產業對人才的需求產生了偏離,導致企業寧願花大成本招現成的熟練工,也不太願意招收缺乏經驗的畢業生。
“學徒制”教學模式
那麼,為何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實際需求不相一致呢?
我國服裝專業人才的培養,一直以來都重繪畫輕工藝,重設計輕制版,重理念輕實際。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京滬兩地主要服裝院校周邊,都聚集大量裁縫店,其存活的土壤就是校內服裝專業學生對服裝制作的需求。
在法國,服裝教育一直都定位於高等職業教育。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在接受採訪時提及,當年協會帶領相關企業訪問巴黎一所老牌服裝設計院校時,時任校長毫不忌諱地說他們就是培養裁縫的。這句簡單質朴的回答道出了服裝人才培養的真諦,“好的設計師都是動手做出來的。”
中僑·巴黎時尚產業學院的法國合作方——巴黎國際時尚藝術學院校長夏麗菲女士說,法國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非常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學徒制”職業教育,即高校和企業合作,讓學生能一邊在校學習專業知識,一邊在企業帶薪工作接受學徒導師指導,且學費由政府和企業承擔。她所在的巴黎國際時尚藝術學院,各個專業都提供“學徒制”教學模式,學生可通過學校的就業中心和企業資源網絡,尋找到合適的公司,簽訂“學徒制”合同。最終學生畢業時,可獲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証書。
推動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產業學院並非單一的服裝設計學院,而是將產業學院的版圖擴展至時尚業。一方面,服裝產業等同於勞動密集、附加值低的傳統認知,亟待轉變﹔另一方面,時尚的外延在擴大,邊界在模糊,它更像是一種文化傳播和生活方式的表達手段。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高春明表示,國潮、非遺,通過時尚的載體,在年輕人中產生了巨大影響力,2015年至2023年,國內漢服市場規模由1.9億元增至144.7億元,近三年來,新中式服裝相關產品交易總額增速超過100%。“這些早已超出人們基本生活的需要,而是一種對品質生活的美好追求,這就是時尚的作用。”
此次中僑大學與巴黎國際時尚藝術學院的合作不僅是中僑大學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更是對時尚產業教育的一次重大推進。致達集團董事長嚴健軍表示,這一產業學院引入法國先進的時尚教育理念和學徒制教學模式,通過構建海外升學平台與校企就業通道,推動人才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中僑·巴黎時尚產業學院設有設計、奢侈品管理和傳播三個核心方向,採用“實戰教學+語言強化”的教學模式,邀請中法兩國的行業專家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幫助他們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語言能力,為日后的國際化發展鋪平道路。嚴健軍進一步強調,產業學院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端設計人才。來自30余家企業的知名行業專家受聘為學院導師,學院將通過優化設計實踐教學課程,推動創新創業項目,提升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也將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
中僑·巴黎時尚產業學院的成立,將為中國學生提供與國際接軌的學習機會,為產業注入新鮮血液。據悉,學生前三年在中國學習,畢業時可拿到大專文憑。第四年,學生到法國學習,並在法國企業實習,畢業時可拿到法國時尚類專業本科文憑。(記者 李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