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穿展品"同款"成潮流 觀展觀眾有"穿衣自由"嗎?

2024年10月23日18:32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著漢服觀展曾被視作“異類”,穿展品“同款”看展今成潮流

博物館觀展,觀眾有“穿衣自由”嗎

人頭攢動的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上,不時出現身著埃及元素服飾的觀眾﹔文創商店的文博劇本游活動也推出換裝體驗,觀眾可以更沉浸地參觀展覽。

早些年,穿著漢服走進博物館會被部分觀眾視作“異類”,如今配合展覽主題穿衣打扮、沉浸式看展漸漸成為年輕人走進博物館的“潮流密碼”。

不久前,美國服裝設計師瑞克·歐文斯一行因著裝問題被保安勸離故宮引發熱議。在博物館這樣一個包容、展示不同歷史文化的場所,“穿衣自由”的尺度在哪裡?

據展覽主題著裝獲支持

黑色齊劉海蓋住額頭,發梢綴以金飾﹔脖頸間珠串連接成大片項鏈,竟與展櫃中的展品十分相似﹔一對貓耳頭箍搭配白色服裝,“撞臉”展廳裡的“貓神像”……上博正在舉辦的古埃及文明大展上,不時能看到這樣身著古埃及元素服飾前來參觀的觀眾,不少人還將照片發布到社交平台上。

“古埃及文物很美,配合展覽主題著裝可以體驗不一樣的風格,也能增加觀展的沉浸感,當然拍照也好看。”在外企工作的楊女士日常有相對規范的著裝要求,在博物館配合主題著裝在她看來既有趣又不失禮儀,還能體驗一些平日無法上身的風格。

盡管不是人人都敢化身“古埃及人”,但仍有不少人願意在著裝上花一點心思致敬主題。從事文化交流工作的邱女士佩戴了一枚埃及風格的甲虫胸針,“為看展增添一點小趣味,也是一次紀念”。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人專門出租古埃及風格的夸張首飾,點明用以搭配上海古埃及文明展。

不光觀眾會根據展覽主題穿衣,此前上博舉辦的“博物館奇‘喵’夜”上,也有觀眾為自己的寵物盛裝打扮,其中就有寵物貓戴上古埃及風格項鏈和裝飾。

上博文創商店裡“最后的貓神節”文博劇本游也推出換裝自拍體驗活動,可選擇多款古埃及風格服裝和飾品,還可以化上古埃及風格妝,現場有專屬場景和道具可供拍照。

這不是上博第一次鼓勵觀眾著裝與展覽主題聯動。去年12月31日上博舉辦“博物館迎新奇妙夜”,就邀請觀眾以當時舉辦的“對話達·芬奇——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藝術特展”主題為靈感,身著漢服或文藝復興風格服裝前來參觀,工作人員也化身為文物角色,穿梭於觀眾之間。

走進博物館時配合主題精心搭配服飾,是致敬,也是觀展樂趣。上博東館江南造物館裡,兩件由歌手張信哲捐贈的海派旗袍正在展出,有觀眾特意穿上相似的款式前去打卡“同框”﹔去年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銘心——20世紀胸針藝術展”,不少觀眾佩戴自己收藏的胸針前去觀展。

“就在幾年前,看到有人穿著漢服去博物館,我還會覺得有些另類,但現在已經完全習慣,非常欣賞。”有著十幾年參觀博物館經驗的文博愛好者許先生表示自己雖然不太敢穿著展覽“同款”成為觀眾焦點,但對於那些根據展覽主題著裝的觀眾表示欣賞,“我特別喜歡的展覽主題,現在也會試著在顏色、細節上呼應。”記者走訪發現,大多數人對於根據展覽主題著裝的行為持肯定態度。

安全性仍是首要考量

在包容與展示不同文明的博物館裡,如今的觀眾是否擁有了“穿衣自由”?就在不久前,美國服裝設計師瑞克·歐文斯夫婦及朋友參觀故宮博物院時,因著裝問題被保安勸離。在當事人公布的照片中,一行人穿著肩部寬大的衣服和夸張的厚底高跟鞋,其中一對男女還化著夸張的妝容。記者走訪了一些觀眾和業內人士,大多數人認為這樣的著裝進入博物館不合適。

“如果我在博物館裡遇見這樣裝扮的人會被嚇到。”邱女士表示,在古埃及展上看到觀眾畫著古埃及人的長黑眼線,自己“會心一笑”,但如果看到像瑞克·歐文斯的同伴那樣把整個頭刷成白色、眼圈涂黑的造型則會感到不適。“如果不是在先鋒藝術展或是主辦方有明確要求的場合,這樣的著裝不太合適。”

“當代社會在公共場合的‘穿衣自由’,基礎是第一符合公共安全,第二不打擾他人。”在一些博物館工作人員看來,日常開放的博物館屬於公共場所,瑞克·歐文斯一行人引發爭議的著裝都違反了這兩點:“過於怪異的裝扮在游覽、觀賞時會干擾其他游客。而一旦遇上緊急情況需要疏散,這些高聳的肩膀和超厚底鞋不僅不利於自身安全,也會影響其他觀眾。”

在故宮博物院的“參觀須知”中也明確:“酗酒者、衣容不整者以及無監護人陪伴的無民事行為能力者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者,謝絕入院。”許多觀眾也表示,著裝個性雖是自己的選擇,但也應符合所在場所的規定。

許先生走訪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遺產和文博場館。他發現,因宗教、歷史、文化等原因,不少場館都有著裝要求,例如有些場所需要脫鞋,有些場所不能露出肌膚,“觀眾選擇入內配合著裝要求不僅是遵守規定,也是尊重當地文化和習俗。”

相對於過於暴露、怪異等明顯不符合公共場所要求的著裝,拖鞋能不能穿進博物館卻有不小爭議。“我穿著拖鞋進過不少博物館,並沒有受到阻攔。”今年25歲的運動教育工作者瞿先生說,如今拖鞋的設計和功能早已跟人們印象中拖沓隨意、在家穿著的鞋子不可同日而語:“比如一些年輕人喜歡的勃肯鞋,並沒有不庄重,有些企業上班也允許穿著﹔很多運動品牌推出的拖鞋,其外觀、質地都有改良,甚至可以穿著去健身房運動。”在他看來,如今參觀博物館至少兩小時起,觀眾對於鞋子的舒適性要求更高,博物館規范也應與時俱進。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博物館這樣的大型室內場所,著裝安全性仍是首要考量,“比如以前流行的洞洞鞋,在乘坐手扶電梯時有被夾的風險﹔拖鞋的外形、功能即使再升級,后部不跟腳仍然可能在人多或緊急情況下被踩。”他們建議,即便博物館沒有明令禁止穿拖鞋,觀眾也應盡量不要太過隨性。(記者 簡工博)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