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國際藝術節上 世界名團深度定制"上海主場"

2024年10月21日09:23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上海國際藝術節上,世界名團深度定制“上海主場”

“唯一一站”“上海首演”密集 演前導賞后台導覽悉數開放

每年秋天,世界名團匯聚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搭建起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的平台。第23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迎來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0名藝術家,主要板塊57台163場演出中,境外演出佔比約六成,帶來高濃度的世界藝術盛宴。

越來越多的世界名團不再隻把上海當作巡演的一站,而是深度定制“上海主場”,帶來全明星陣容和經典劇目,“唯一一站”“上海首演”越來越密集。除了演出,世界名團也將公開排演、演前導賞、后台導覽等悉數開放,台前幕后有溫度的相遇,吸引各地觀眾奔赴上海。

架起友誼之橋

昨晚,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老朋友——指揮大師瓦萊裡·捷杰耶夫又一次亮相,執棒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帶來肖斯塔科維奇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展現純正的俄羅斯之聲。去年,他率領馬林斯基劇院近300名藝術家來滬演出瓦格納歌劇巨作《尼伯龍根的指環》,一連4場、歷時16小時,令樂迷津津樂道。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身為馬林斯基劇院和莫斯科大劇院“雙總監”的捷杰耶夫帶“雙團”來滬,用藝術續寫友誼。

在城市文化的哺育下,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逐步發展成為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藝術節之一。今年6月,柏林愛樂樂團受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邀約來滬駐演,創新名團合作模式。本屆藝術節期間,倫敦交響樂團、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摩納哥蒙特卡洛芭蕾舞團、德國柏林邵賓納劇院等眾多院團將中國演出的唯一一站放在上海。

今年是倫敦交響樂團建團120周年,也是安東尼奧·帕帕諾爵士出任樂團首席指揮后首次帶團造訪中國,樂團為巡演准備了三套不同的浪漫時期經典名作,誠意滿滿。“我們很少在同一個場地舉辦三場音樂會,這是一段美好的旅程,希望可以經常來上海,在這裡找到家的感覺。”倫敦交響樂團副首席馬克辛·郭說。

藝術,在上海和世界之間架起一座友誼之橋。日前亮相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英國歌劇明星布萊恩·特菲爾說:“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藝術節,太多世界級的精彩演出在同時發生,上海既傳統又現代,這座城市充滿吸引力,讓我們從世界各地匯聚在一起,讓東方與西方在此交融。”此次來滬出演歌劇《托斯卡》音樂會,布萊恩·特菲爾特意身著唐裝登台,一件是他十年前來上海時收到的禮物,一件是他自己從紐約購得。“你看,這是‘上海灘’牌!”特菲爾指著標簽笑著說。“幸福的煩惱”

最近,57歲的梁琦和女兒幾乎每晚都在劇場度過。從小喜歡芭蕾但沒有機會學習的梁琦,成了資深舞迷。女兒5歲時,梁琦就帶著女兒進劇院,轉眼已18年。10月17日到21日,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在上海大劇院的5場演出,她都買了票。緊接著,10月23日至26日,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在前灘31演藝中心的4場演出,她也全部購入。

唯一讓梁琦感到煩惱的,是精彩演出扎堆,讓她分身乏術。“馬林斯基的一場演出就和羅伯托·波雷在上海大劇院的演出‘撞車’了,真是幸福的煩惱。”

世界名團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場演出,還有為上海這座城市定制的台前幕后的活動。比如,這次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來滬,就有公開排演、演前導賞、后台導覽、舞蹈工作坊等活動面向觀眾開放預約。“這些精心策劃的活動可以讓我們走進台前幕后,和明星面對面,更深入地了解一部作品,了解一支舞團,這是隻有在上海才有的深度體驗,總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好的文化IP可以拉動文旅消費,讓文化藝術成為城市的‘流量入口’。”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副總裁楊佳露說。以今年6月的藝術節特別項目——柏林愛樂樂團的駐演為例,上海大劇院附近的餐廳營業額普遍增長30%—40%,最高訂單量提升94%,交易金額提升167%。世界名團的集聚效應,高濃度的藝術盛宴,無疑將提升這座城市的吸引力,聚集人氣,拉動消費。

心與心的溝通

上半年柏林愛樂樂團,下半年維也納愛樂,兩大“天團”接力來滬,讓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中提琴首席孫揚興奮不已。10月30日、31日,維也納愛樂樂團將在安德裡斯·尼爾森斯執棒下,帶來德沃夏克《d小調第七交響曲》、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英雄生涯》等作品,這將是維也納愛樂時隔五年后回歸上海。

“作為表演者的同時,我也是一位普通觀眾,坐在觀眾席裡,仿佛與台上演奏者有了心與心的溝通,音樂靈魂的交流。”孫揚說。

上海,既要做名家雲集的碼頭,也要做創新創造的源頭。世界名團到訪,也鼓勵和刺激著本土藝術家廣泛借鑒,不斷超越。在上海大劇院觀看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斯巴達克斯》公開排演,讓音樂劇演員史博偉一窺莫大的首席舞者們如何在台前幕后揮洒汗水,一部傳承半個世紀的經典如何在今天綻放光彩。

“台前幕后與世界名團面對面,讓我從中學到很多,本土藝術家要多看世界級的作品,將多元的表現形式匯融入我們的創作,用寬廣的視野、世界性的語言去講好中國故事。”史博偉說。 (記者 吳桐)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