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分享會分享“社區故事基層聲音”創新實踐

“社區故事基層聲音”分享創新實踐
每月讓居民多掏50元物業費,難嗎
“如果每個月讓居民多掏50元物業費,難嗎?”“每個月讓他們高高興興多掏50元呢?”近日,在“社區故事基層聲音”上海社區工作者季度學習分享暨第三片區首場分享會(總第3期)上,寶山區淞南鎮華浜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姜小琴的兩個問題,引起了台下其他社區工作者的興趣。
物業費調價“三步走”
“書記呀,樓道幾天掃一次啊?都半個月沒有見保潔進過樓道了!”“門口地上一個坑,每到下雨天都濺一身水,也不安全,跟物業反映好多次,到現在也沒解決!”在寶山區新逸仙公寓走訪時,姜小琴總能聽到居民對物業服務的抱怨。“可是,居民有抱怨就一定是物業不作為嗎?還得看看物業是不是有什麼困難。”
果然,物業也是一肚子苦水:新逸仙公寓雖然隻有572戶,卻分成3個獨立片區,需要3組物業人員。小區物業費已經10年未變,卻要面臨人工成本不斷攀升、材料費用持續上漲、設備更新換代等一系列難題。
姜小琴明白,隻有適當調整物業費,才有可能提升服務質量。可是,物業費調價是公認的社區難題。和同事們商量后,姜小琴決定依托網格、搭建平台,分三步走逐步破局。
首先,組織人員以樓道為單位,挨家挨戶聽取居民希望續聘還是更換物業,結果接近80%的業主選擇了“續聘老物業”。其次,居民區黨總支牽頭成立了由業主和居民代表參加的“自治小組”,建立“每月賬目公開制度”,對物業的管理進行監督。最后,引導物業公司主動作為,用問卷邀請居民打鉤,選出最需要改進的服務項目,物業公司逐項落實。
“在打通了情、理、利三關后,新逸仙公寓確定了逐年遞增的物業費調價方案:分三年實現多層從0.88元上漲至1.53元,高層從1.2元上漲至1.85元。”姜小琴說。
雙管齊下緩解充電難
除物業費,電動自行車充電也是困擾上海許多居民小區的難題。今年年初的一天傍晚,普陀區桃浦鎮蓮花公寓居民區兩位居民就因飛線充電發生了爭吵。
一方面,飛線充電、入戶充電等行為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充電樁數量難以滿足居民需求。面對這道兩難題,蓮花公寓居民區給出了自己的解法。
“我們發現此類情況之所以時有發生,主要原因在於充電時間段分配不合理。”蓮花公寓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群麗說,經過小區居民充分協商,出台了一份“共享充電樁使用公約”,通過錯時充電的方式有效緩解了集中充電的矛盾。
由於小區有2100多輛電瓶車,卻隻有780個充電插口,張群麗積極聯絡協調,完成了老舊充電設施更新改造,同步規劃新增部分停車位置和安裝新的充電插口,使可用充電插口增加到1676個。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青浦區重固鎮泉山居民區。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徐政健提到,泉山居民區現有居民2650戶7400余人,曾是一個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多、飛線充電多、投訴案件多的“三多”小區。但現在,電動自行車告警案件總體下降了95%。
“原因在於,我們建立了黨建引領、強化治理、做優服務三管齊下的工作機制。”徐政健解釋,對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飛線充電、堵塞消防通道等違規行為進行排查治理之外,還積極倡導廣大職工“滿電回家”,減輕小區充電壓力。同時,進一步挖掘小區的公共資源,對2個小區布點集中充電樁180個。
本場活動由中共上海市委社會工作部指導,寶山區委社會工作部主辦,共有6位社區工作者分享了各自的創新實踐與經驗。(記者 王閑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