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飲食不平衡 大豆制品攝入偏高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飲食結構顯著不平衡
大豆制品攝入偏高1.9倍
昨天,2024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ADC)年度報告——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膳食與營養調查報告,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首發。這一調查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共收集1034份高質量問卷。
報告顯示,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薦標准相比,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飲食結構存在顯著的不平衡現象。盡管患者在谷薯類和畜禽肉類的總體攝入量上基本符合推薦量,但在具體食物種類的選擇上卻存在明顯偏差。“特別是全谷物和薯類的攝入量遠低於指南建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飲食的整體營養價值和健康效益。”仁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剛介紹,此外,在蛋類、水果、魚蝦、蔬菜及奶類等富含多種營養素的食物攝入方面,AD患者普遍攝入量不足,遠低於膳食指南的推薦標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大豆及其制品的攝入量異常偏高,達到推薦攝入量的1.9倍,這種不均衡的膳食模式可能對患者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在能量攝入方面,調查結果同樣令人擔憂。我國AD患者的人均每日每標准人日能量攝入量僅為1128.1千卡,遠低於老年人群的膳食推薦攝入量,也低於2015年全國老年人群的平均膳食能量攝入水平。這表明,AD患者在能量攝入上可能存在不足,這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其身體機能和健康狀況。
此外,本次調查還揭示了膳食炎症指數(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與患者認知障礙風險之間的密切關系。數據顯示,我國AD及相關認知障礙患者的DII平均值高達2.46±1.73,這一數值不僅遠超一般老年社區居民的DII水平(-0.57±1.44),也高於美國社區老年人群的DII值(-0.19±1.98)。
“這意味著,我國AD患者群體在日常飲食中更傾向於選擇那些具有促炎性質的食物,而這種飲食習慣很可能成為加劇其認知障礙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王剛解釋。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區患者的DII水平也呈現出顯著差異:西南地區AD患者其膳食炎症指數水平較低,為2.1,顯示出較為健康的飲食傾向﹔而西北地區的AD患者則面臨較高的膳食炎症指數水平,達到2.8,進一步表明不同地區間飲食習慣對健康可能產生的不同影響﹔上海所在的華東地區則為2.5,屬於中等水平。
王剛建議,我國AD及相關認知障礙患者應更加注重平衡膳食模式的構建。通過增加全谷物、薯類、果蔬、魚蝦及奶類等健康食物的攝入,減少促炎性食物的攝入比例,以降低飲食對身體炎症的影響,從而維護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同時,患者及其家屬應密切關注能量攝入情況,確保患者獲得足夠的能量支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主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解恆革教授表示,新出爐的《2024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膳食與營養報告》不僅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病與膳食營養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提供了寶貴的認知視角,更為后續制定個性化、高效的干預措施與管理方案提供了策略。(記者 黃楊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