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科技,在長寧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今年年初,“法律科技應用和發展十項行動”被納入依法治區的年度重點項目。隨著“十項行動”深度推進,在長寧這塊開放包容的“試驗田”上,法律科技既在橫向上呈現不同領域的多元應用,又在縱向上突顯場景的迭代更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動力。
無論是頒出全市首張跨省通辦律師執業証,還是自主研發知識產權糾紛一站式管理平台,或是全國首批、全國首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持續建設,長寧勇於在執法、司法、法律服務等領域亮出優勢舉措、創出特色經驗、爭出首發效用。
要拓展法律科技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挖掘和激發更多的法治領域數據要素潛能是關鍵所在。
長寧區人民法院:
建立多個“一站式”解決平台
建立多個“一站式”解決平台,是區人民法院積極發力“最虹橋數字法治”引領行動的深度實踐。
如航空爭議一站式解決平台、知識產權糾紛一站式管理平台,已然成為區人民法院圍繞“公平與效率”主題、提升司法數字化水平而形成的生動實踐。
“目前,這種‘集約式、一站式、專業性’的航空爭議解決機制,已實現簡單、爭議不大的案件快立、快審、快執,疑難、復雜的案件立、審、執協調配合,促進航空糾紛集約高效審理......”
“今年7月,知識產權糾紛一站式管理平台開始試運行,現在,已有3315件案件進入流轉程序,共計開展失聯修復531件,技術成功379件......”
從數據不難看出,區人民法院自主研發的知識產權糾紛一站式管理平台,通過數字賦能優化知識產權糾紛委派調解和流轉管理流程,提升收案態勢分析和監控能力,提高了糾紛化解質效。
一直以來,區人民法院還借助司法大數據和類案要素式審理模型,通過對互聯網案件的類案特點、審理難點和司法應對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先后發布3批、20余個網絡空間行為准則,為網絡空間提供類型化的司法評價和指引。
長寧區人民檢察院:
以數字“東風”賦能法律監督提質增效
經過持久用心打造,如今,“檢察護企”已經成為區人民檢察院的一張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傾注著檢察官的熱情和心血。
走進東虹橋檢察服務站、“最虹橋”新經濟法治中心、“上海硅巷”科創街區、金虹橋“百億樓”,可以看到,“檢察護企”如影隨形,形成了貫穿全區東、中、西“檢格+網格”全覆蓋的格局,為數字經濟企業提供商業秘密保護、技術專利保護、風險防控預警分析等精准服務保障。
關愛未成年人一直是區人民檢察院關注的重點。針對網約房違規接待未成年人入住等問題,區人民檢察院與區委網信辦、攜程集團強化聯動處置機制,發布了“未寧攜手e心守護”123行動計劃,推動攜程集團在全國率先增設未成年人預訂網約房身份限制提示﹔與區婦聯、區公安分局在全市探索“網絡版”聯動報告制度,強化涉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工作銜接和信息共享,打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新范式。
護航發展堅定有力,區人民檢察院以長三角互聯網保護檢察聯盟為依托,深化長三角區域檢察協作,持續推動網絡空間治理。
同時,區人民檢察院依托全國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管理平台,開發了12個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篩查發現異常數據400余條,發掘“四大檢察”監督線索375條、成案350件。
長寧區司法局:
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全場景覆蓋
在長寧,“大虹橋法治會客廳”的影響力持續提升,多場法律科技交流展示活動輪番登場,一批顯示度高、示范性強、便企利民的公共法律服務應用場景接續推出。
日前,全市首個司法行政“智辦”服務專區在“一網通辦”平台長寧網頁上線,長寧區司法局在逐漸豐富智慧公共法律服務應用場景,有力提升行政服務效能等方面下足了功夫。長寧公証處入駐上海虹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實現線上專項事務公証認証全程聯辦。立足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數據共享拓寬服務領域,建立律師跨省執業通辦一站式服務新模式,實現長三角律師執業流動的互通互聯。
注重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數字支撐,區司法局依托智慧聽証室,已舉行多場行政復議聽証會。相較於傳統聽証會,智慧聽証室實現了聽証語音實時轉換筆錄、多端示証閱証、案審過程隨時抓取等智能化應用,有效提升聽証筆錄記錄效率、精准度和雙方舉証質証的展示成效。
科技賦能為法治社會建設插上騰飛的翅膀。區司法局打造全市首個多語種多模態法律垂類大模型應用場景——“寧寧AI法”公共法律服務數字人,備受各界關注。該項目首次嘗試以政府引導推動,創新構建法律科技企業、專業法律服務機構深度參與的開放性合作共建模式進行開發,同時聚焦為企業出海法治護航、企業全經營周期法治保障等優化法治營商環境領域,為市場主體精准提供貼身專業法律服務。
今后,“寧寧AI法”公共法律服務數字人將入駐社區、商圈、園區,為公司企業、商務白領提供更加普惠、精准、便利、高效的數字公共法律服務。
在法治治理領域,區司法局深化法律科技應用,逐步夯實建設的智慧基座。如全國首創的“智慧矯正”再犯罪評估模型,集數據實時抓取、有效利用、模型推演、算法賦值、“肖像”刻畫、風險預判、干預防范等關鍵功能於一體,目前已成功邁入2.0時代。
區公安分局:
數字科技助力提升公安戰斗力
在今年年初,長寧公安分局打擊治理新型網絡犯罪“玄武”聯合實驗室被上海市公安局確定為首批“科技興警”示范培育點。
為提升對新型犯罪預警防范和打擊治理力度,區公安分局以問題為導向,全力打造“產學研用”孵化基地,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截至目前,“玄武一號”自動化預警鏈路已全鏈貫通,涉詐銀行卡精准防范治理系統已經在全區107個銀行網點試點部署使用。
與此同時,實驗室開發的“玄武二號”系統,以合成化、網絡化、大數據化為偵查理念,為辦案民警提供了豐富的“一站式”偵查資源,打造線上協同偵查平台。目前,已偵破打擊各類涉詐案件400余起,抓捕犯罪分子500余名。
長寧公安分局注重深化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其中,“警民智聯”平台為社區治理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
在基層派出所,民警利用“警民智聯”平台開展防范宣傳,在答復群成員各類提問的同時,收集有效信息,在為居民排憂解難、調解矛盾糾紛、打擊破案等領域,延伸發現問題的數字“觸角”。
區市場監管局:
加強監管與服務的改革創新
去年,長寧區榮獲了“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稱號。
為持續鞏固深化建設成效,區市場監管局對重點平台、電商、直播企業開展了“體驗式”“啄木鳥式”合規指導,督促企業依法合規經營。與此同時,堅持遵循市場規律,探索建立了“協會牽頭組織、政府規范引導、企業廣泛參與、社會監督反饋”的工作機制,引導區內企業制定發布上海首個《電商主播直播用語規范》團體標准。
“首批入駐服務商有10家檢驗認証機構。” 為多維度服務企業出海需求,區市場監管局建設了首個海外檢測認証服務平台。該平台對接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關於加快提升企業“走出去”能級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認証認可作為國際貿易“通行証”的重要作用,鏈接國際國內優質資源,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海外認証、檢測、標准等方面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應對貿易壁壘。
與此同時,今年4月,區市場監管局新設立了長寧區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工作站,依托專業服務機構和行業專家,協助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海外布局、預警、分析和維權等工作。
隨著區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網絡市場交易呈現投訴舉報多、案件線索多、移送查辦多等特點,對此,區市場監管局組建了全市首個服務監管超大型電商平台的專業網絡交易市場監管所,為建立良好的網絡市場秩序和營商環境,提供了優質、高效、便捷的網絡市場服務。
下一步,長寧將堅持以“法律科技應用和發展十項行動”為牽引,向更長遠布局、向更深層次發力,努力推出更多便民利企的法律科技應用場景,持續優化一流法治營商環境建設。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