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何以“楊數浦”(下)︱當科技賦能生活,楊浦憑何“智慧擔當”?

人民網記者董志雯
2024年09月05日13:06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作為首提地的楊浦,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生活青春涌動,一起來感受這座越來越“YOUNG”的人民之城……

夏日的周末,黃興公園的林蔭道旁,伴著陣陣蟬鳴,年輕人小朱剛剛結束晨跑,拿著無人機“空運”來的早餐,享受一頓快捷美食......

這是楊浦從“楊樹浦”到“楊數浦”蝶變的縮影之一。政府搭台,數字經濟企業登台,技術百花齊放、高速轉化、“沿途下蛋”,在智能社會治理的探索之路上落地成“金”。一個“數”字擲地有聲,當大數據為城區百態插上“智慧之翼”,居民生活將會如何“高飛”?

楊浦濱江

楊浦濱江

數字賦能生活——智慧“在線”,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對我們獨居老人的負責。”

去年夏天起,家住長白新村街道的高齡老人夏林娣家裡添了一名新成員——智能水表。簽署監測同意書后,一旦老人家中24小時用水量低於0.01立方米或高於2立方米,后台AI系統就會自動預警,第一時間電話聯系家屬,並將預警短信發送到居委干部或社區關愛員手機上。

“自從有了智能水表檢測系統以后,我輕鬆多了,萬一我忙不過來,AI系統會打電話通知我。”負責關愛夏林娣的社區關愛員戴明芳,以往天天要跑40多戶獨居老人,如今卻大大減負了。

智能水表項目在長白新村街道試點后,正在楊浦全區進行推廣。數據顯示,2023年,楊浦已經完成對128戶高齡獨居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智能水表安全監測服務。今年,該服務還首次被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清單,楊浦計劃再為1000戶高齡獨居等特殊困難老年人進行智能水表安全監測服務,通過科技助力,為老年人群體帶去滿滿“安全感”。

對於老年人來說,數字賦能意味著“守護”。智慧化養老發展在此步履不停。在現有6.72萬老年人的殷行街道,其創新推出的“數字化養老”服務包含智能語音伴侶、衛生間呼叫、煙霧報警、燃氣報警、睡眠監測等8個應用場景,截至今年1月,已接收並及時處理煙霧報警286次、燃氣報警16次、緊急呼叫上千次。

“數字化養老”服務

“數字化養老”服務

在楊浦的智慧養老院中,“一張屏”建設為住養老人增添方便、為家屬提供安心、為工作人員減輕負擔﹔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內,聯網運動健身設備監測老人體質、檢測老人體能,助力健康加分﹔“養老e顧問”入駐“隨申辦”的“楊浦區旗艦店”,將區域服務咨詢類信息一站式展現……

對於更廣泛的年齡群體來說,“楊數浦”的魅力則在於其高效。楊浦正在用數字化開啟民生幸福“加速度”,創造高品質生活。

例如,今年7月,美團無人機在楊浦開啟第二條航線試運行,實現從五角場直達黃興公園的便利配送服務﹔線上虛擬綜窗開通,讓企業跨省辦事也有“專屬客服”,可“手對手”“屏對屏”進行“遠程導辦”。在楊浦,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幾乎覆蓋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件件小事都開啟了“省心模式”。

“把技術用起來”,向來是對創新最大的支持。楊浦的數字經濟發展,正在從一幅“高大上”的創新產業圖景,不斷轉化為成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實景。

數字賦能救助——“高”科技,下沉最“基層”

“楊數浦”正在打造成為一座“雲上之城”,就必須將數字化“觸角”伸向最基層的群體。2023年7月,“溫暖雲”系統在楊浦正式啟動,讓“政策找人”的主動救助新模式成為現實。

溫暖雲,是楊浦區民政局推出的溫暖系列民生保障服務品牌下的精准救助服務平台,如今率先在五角場街道進行試點。該項目集合救助政策咨詢、困難對象識別、應急救助幫扶等多個應用場景,擁有三大核心體系,即標簽體系、指標體系、資源體系。簡而言之,即以12萬余戶籍人口信息為大數據“底座”,用120余種身份標簽,為重殘無業、優撫對象、黨員等群體分門別類“劃重點”,通過統籌政策、人力等資源,積極為幫扶對象解決困難。

14歲的小蔣,今年9月即將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家中母親經歷了乳腺癌化療,目前外地戶籍,無業,父親一人工作支撐著一家三口的生活。今年4月,通過溫暖雲系統排摸,五角場街道發現小蔣父親也患有盲腸癌,正在術后化療,小蔣父母均患大病,符合困境兒童相關申請標准。

自此,街道未保站工作人員開啟了上門走訪慰問,向小蔣父母介紹醫藥費報銷、困境兒童等政策,並幫助其辦理了所需材料和相關手續。街道還幫助其鏈接了綜合幫扶、雙千結對、生活物資、住房保障政策、家庭教育輔導等資源,為家庭和諧、未成年人成長提供了堅實保障。目前,小蔣家庭從今年5月起享受困境兒童的經濟補助。

小蔣並非個例。截至今年6月,溫暖雲系統已涵蓋14.1萬居民基本信息,5大類131個標簽,形成3.64萬關懷對象底數,找到了25個最困難的家庭,62家愛心企業資源入庫,讓楊浦的“溫暖指數”不斷上升。

慰問社區老人

慰問社區老人

“溫暖雲”為居民提供政策救助,而另一“雲平台”的上線,則帶來了即時性的幫助。在楊浦,許多高齡獨居老人的家中擁有一部“神奇”的電話座機,上面額外附有三個按鍵,一個是“求助”,另兩個為單獨設置的親情號。這便是楊浦民政部門的民生實事項目之一——“一鍵通”。

“求助”按鍵直接連通“一鍵通”服務平台,一旦老人在家突發意外需要幫助,拿起聽筒、按下按鍵、提出訴求,呼叫中心工作人員會即刻根據老人來電內容、狀態、表達能力,判斷出老人所處情況,並幫助提供報警、信息咨詢等24小時應急服務。座機還有一個配套遙控器,供老人隨身佩戴,方便隨時求助。

“有了這個電話,我的心裡安心多了,感覺像多了一份保障。”家住大橋街道的獨居老人朱阿婆曾高興地直言。

過去一年,“一鍵通”服務在楊浦已累計服 務10.42萬人次,2024年,該服務還計劃進一步擴大覆蓋面至1萬名老人。

社會上總存在這樣一些群體,需要社會的幫助,卻因為種種原因而長期“不聲不響”,成為“沉默的少數”。大數據看似“無情”,實則“有情”,分層分類、精准定位,得以讓政府部門為不同對象提供高效服務,也為無數高齡老人、困難群體等編織了一張科學智能的防護網。

數字賦能治理——全抓統管,一屏可知“天下事”

作為上海唯一的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楊浦聯手同濟大學,始終強化多元參與、加快場景建設,積極探索智能社會治理的政策體系、標准規范和體制機制,加快推動智能治理新技術、新模式、新場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數字經濟,賦能數“治”,彰顯數“智”。何以讓數字治理最大程度為基層減負,提升城區治理成效?數字城管或許是一個答案。

楊浦城管指揮中心大屏

楊浦城管指揮中心大屏

一家水果超市為了騰出空間擺放新貨,把幾筐沒有賣完的水果臨時擺到了人行道上。楊浦城管指揮中心大屏上,立馬自動推送一條信息,提示工作人員出現跨門堆物鮮香,並自動抓拍形成照片証據。同時,系統又自動推送了一條信息給水果超市店主,要求其自行整改。於是,店主立刻將水果搬回了店鋪內。至此,本次跨門堆物違法行為處理完畢,全程在半小時以內。

這就是數字城管的力量。原來,城管部門在轄區12個街道眾多重點點位布設了布控球,即“千裡眼”,實現對相關區域的精准、遠程管理。如此一來,全區數據在打破部門壁壘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協同支持,使得城管部門以“智能+網絡”的聯勤指揮模式,在管理沿街商鋪跨門營業、跨門堆物等問題時,提升精准度,提高違法治理滿意度。

今年,數字城管的全區布控球已增加到70個,數字城管也計劃推出2.0版。今年7月,楊浦區城運中心還牽頭召集12個街道相關代表,組織開展“一網統管”業務培訓,對楊浦智慧管理進行介紹和指導,並廣泛征集街道的意見需求。未來,數字城管平台將被打造成一個方便各街道參與,共同管理城區街面的“多合一”平台。

以數“治”打通政府部門管理難點,這樣的情況,在楊浦並不“稀奇”。在四平路街道,曾幾何時拿著小本子和筆走街串巷的社區工作者,現在隻需帶上一台手機。基層治理數字化平台,即新版社區雲,后台存儲著大量人、房信息,供隨時調取、整合、更新、補充,讓一線工作者提升工作效率。在殷行街道,智能車棚創新落地,以智能門禁、智能消防、智能充電、智能探頭“四位一體”的智慧模式,解決了轄區內3萬輛非機動車的停車充電問題。

2.15平方公裡,實有人口近10萬,老舊小區佔所有小區比重超三分之二,車位配件泊位基本0.1個/戶……控江路街道老舊小區密集,素來飽受“停車難”困擾。

近年來,街道引入同濟大學專業團隊,結合“微更新”等項目,對小區內停車位設置、交通流向進行規劃,並建設控江路街道智慧停車治理平台。對於轄區小區,街道布設微卡口傳感器、監控探頭等硬件設備,採集小區進出車輛信息,結合小區停車位數據,實時上傳轄區所有59個小區停車位情況﹔安裝地磁設備,掌握轄區9條道路240個路側停車位的實時車位狀況﹔接入轄區及周邊13個商業停車場庫和3個園區的停車位實時數據……

如今,在控江路街道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一張數據大屏實時更新停車位數據,轄區內14245個車位信息一目了然。

居民需要停車時,直接進入“控江多代屋”微信公眾號,點擊“走進控江”並選中“智慧停車”,便可進入“社區停車治理平台”小程序。根據實時定位,居民周邊閑置停車位、車位余量情況、車位距離、收費標准等功能一屏可知,居民還可一鍵導航到停車位處。

“紅標就是車位滿了,橙色就是車位緊張,綠色是車位充足,這些我們一看就清楚。以前下班晚了,回家前就擔心停車問題,現在省了這個煩惱了!”居民劉先生高興地表示。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價值日益凸顯,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楊浦區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如今,漫步楊浦濱江,江風依舊,新意迭出。約90%用戶都是90后的嗶哩嗶哩,正在這裡建起全球總部﹔即時零售和配送平台達達,使得購物“1小時抵達”……面向未來,楊浦將繼續“乘數而上”,全力打通數據脈絡,推進基層數字化治理,以數字變革,賦能發展。(楊浦區融媒體供圖)

相關鏈接:

何以“楊數浦”(上)丨常常上新,楊浦如何以創新破題?

何以“楊數浦”(中)丨從“樹”到“數”,楊浦如何變身?

(責編:馬作鵬、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