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上海軌交的無障礙電梯 如何才能真正“無礙”?

2024年09月04日16:37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申城軌交站點基本實現無障礙設施連續引導,但記者實地探訪后仍發現不少不便處

軌交無障礙電梯如何才能真正“無礙”?

“攜帶大件行李、使用手推車、行動不便的乘客,請使用無障礙電梯。”走進申城每一個軌交站點,都能聽到站點廣播播放的這則提醒。

自《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實施以來,上海軌交無障礙電梯建設不斷優化。截至今年3月底,線網車站已完成新增1345處無障礙設施標識,基本實現車站無障礙設施連續引導。不過,還是有不少乘客吐槽,如“無障礙電梯入口有點難找”“電梯壞了好幾個月都沒人修”等。

目前,上海共有20條在運營的軌交線路涉及508個站點,每天運送1024萬人次乘客。在這樣的流量環境下,無障礙電梯是否好找,各線路的換乘是否暢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前往軌交各大站點實地探訪。

無障礙電梯有點難找

對行動不便的乘客來說,在地面尋找無障礙電梯入口是第一關。

記者發現,通過網絡查詢,雖然地鐵官網、公眾號、“metro大都會” App及軌交站點內的地圖上都標注了無障礙設施的位置,依然有一些無障礙電梯很難找到。

上海火車站站點,5個出入口均設置了無障礙電梯導向指引,標識顯示1號線的無障礙電梯在“民立路100號,星墅99旅館內”。但要走到火車站南廣場的邊緣處,才能看到遠處的旅館招牌,接著要順著秣陵路走到路口,過兩次人行橫道才能走到馬路對面的旅館。這裡的無障礙電梯指引標識很小,在訂房熱線的招牌下面。走進旅館,電梯入口藏在前台對面的角落裡,但乘客不能自行使用,要先按通話按鈕聯系工作人員,得到工作人員的應答后,由對方操作開門,才可以乘梯從地面進入站廳。

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1號線是上海軌交全網最早建成投運的線路,當時無障礙電梯和廁所等設施的建設條件不足,所以無障礙電梯入口設在旅館內。由於這部無障礙電梯可以直達站台,也就是能直接從收費區外進入收費區內,所以乘客不能自行使用,日常也處於鎖閉狀態。

類似難找的入口還有2號線婁山關路站,圖例信息顯示,其無障礙電梯設置在天山路的1號口附近。但如果不仔細看,乘客不太容易發現入口在匯金百貨商場內部,要進入第一道玻璃大門后右轉,才能看到。

2號線南京西路站的無障礙電梯入口也是難尋,4號口靠近湟普匯的一面牆上標記了無障礙電梯的位置,有一個大大的箭頭,寫著“請按箭頭方向步行約38米到達”。由於是平面圖,也沒有標出路名,箭頭看起來直接指向了湟普匯內部,讓人不明所以。“如果把指路的圖貼在靠近吳江路一面,隻需要提示直走右轉就行了。”拉著兩個大行李箱的魏女士說。

在2號線金科路站,3號出入口不遠處,能看到一座獨立的無障礙電梯房,周邊也設了供輪椅通行的無障礙坡道,但記者發現,坡道入口的人行橫道上停放了電動摩托車和共享單車,隻留下50厘米寬的通道,行人能側身通過,但輪椅要從這裡通過就顯得困難。這一站的常客劉先生說:“常看到坐輪椅人士被堵在軌交‘最后一米’處,需要有人幫忙把共享單車移開。”

11號線龍華站的無障礙電梯設在地下車庫旁邊的角落裡,這部無障礙電梯通向龍華站地下商場,位置較隱秘,離地鐵口也有一段距離。“一開始很難找到電梯入口,不過好在馬路邊豎著一塊醒目的標示牌,有指引。”附近一位居民說。

軌交3號線江灣鎮站有7個出入口,記者在每一個出入口都看到了提示,“本站無障礙電梯地面位置靠近3號口”。順著指引,乘客很快就能在3號口附近找到無障礙電梯,不過雖有清晰指引,但這部無障礙電梯被鎖在一扇鐵門裡,需要求助工作人員才能使用。

無障礙換乘不夠順暢

軌交大型樞紐站是換乘線路比較集中的地方,不同線路在此交織,各種導向標示交錯,普通乘客有時也會繞暈,更不用提坐輪椅人士,稍不留神就可能走錯方向,這也是無障礙電梯使用中最難的環節之一。

中山公園站共有11個出入口,地面有3部無障礙電梯可以通往站廳,分別位於2號線的11號口附近,以及3/4號線的1、2號口附近。如果要乘坐無障礙電梯從2號線換乘3/4號線,要搭乘一部非自助式電梯,地鐵站工作人員收到呼叫后會來開電梯,出站后來到長寧路凱旋路路口,再穿過馬路,才能繞行到對面3/4號線的無障礙電梯,需要走200多米。

因使用比較復雜,這部電梯“勸退”了不少老人和攜帶大件行李的乘客。記者在中山公園2號線的無障礙電梯口見到很多人去按電梯按鈕,發現電梯是懸停狀態后,隻得自己搬著行李上樓梯。“算了,還是爬吧!”來上海打工的安徽大叔背著一個巨大的包裹,還提著兩個行李箱,“我能背得動,就不麻煩工作人員了”。

人民廣場站是上海軌交最繁忙的站點之一,1、2、8號線在此交會,有18個出入口。這裡共有五部無障礙電梯,分別位於1號線的站台中部、2號線的6號口及華盛街處、8號線的16和14號口處。其中三部為自助式,兩部為非自助式。這幾部電梯的位置都比較容易找到,相關信息在地鐵的官網也能查到,總體使用比較便利。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號線地面至站台的無障礙電梯進行過舊梯改造后,整體部件全部換新,電梯的安全性能和乘客的使用舒適度有所提升。

世紀大道站是一座4條軌交線的換乘車站,2、4、6、9號線在此交會,分為A廳和B廳,共有12個出入口。記者探訪發現,9號線站廳有兩部無障礙電梯,分別位於站台兩頭,一部通往A廳,一部通向B廳,如果換乘其他線路,乘客需要格外注意指引,因為A廳和B廳通向的是不同的出口和線路,一旦乘錯電梯,可能就要繞很大的圈子。記者看到,這裡的標示還算清晰,分別用箭頭標明,並指明了A廳和B廳。如果要換乘6號線(港城路方向),普通乘客隻需跨過12個台階。但對輪椅人士來說,卻有著不小的障礙,記者發現這裡設有一部無障礙升降平台,遺憾的是,這部升降平台不能使用,隻見門口有隔離欄,門上貼了一張告示,寫著“設備故障暫停服務”,從使用痕跡來看,這部升降平台暫停了應該有相當長的時間了。

4號線世紀大道站台的無障礙電梯比較隱蔽,位於站台一側的盡頭,與軌交列車頭部車廂位緊挨著,有需求的人士需要按“求助按鈕”,打開一扇玻璃門,然后在角落裡才能找到無障礙電梯。如果碰到列車到站點、人流涌出時,這狹窄的地方很難同時容下輪椅人士進出,也不太安全。

記者注意到,大型樞紐站的導向指引服務需求特別大,在一些換乘情況比較復雜的站點,服務人員均會提供向導服務,在3、4號線中山公園站南廳及北廳服務中心,乘客可以領取小卡片,卡片上是乘坐無障礙電梯換乘的信息指南。世紀大道站的幾個服務中心,乘客隻要上前咨詢,工作人員都會耐心指引並提供向導服務。

還需多一些用戶視角

在各大站點探訪一圈后,記者的一大感受是,相比以前,上海軌交無障礙電梯的配套建設有了明顯提升,幾乎所有站點都設置了無障礙電梯,不少老站台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盡管先天條件有限,仍然“螺螄殼裡做道場”,為無障礙電梯留出了空間。

不僅硬件環境在改善,軟件服務也不斷優化,面向視力障礙、乘坐輪椅等特殊乘客群體,上海軌交推出線上“愛心預約”服務,面向有特殊需求的乘客,提供全路徑無障礙陪同護行。除了有視力障礙、乘坐輪椅的乘客,老人、攜帶大件行李箱、推嬰兒車的乘客都可以通過官網、App預約,出發站點和到達站點將根據預約信息提前安排工作人員在指定位置為乘客提供“一對一”無障礙護行服務。

比如視障女孩馬寅青經常會帶導盲犬乘軌交,她對工作人員的耐心細致印象深刻,“進站的時候,工作人員都會主動放行,出站時也會引導我到出口。上海動物園站的工作人員在客流量不是非常大的情況下,還會把我引導到地鐵站外面,帶我過馬路,非常貼心”。

但從記者的實地體驗來看,上海軌交無障礙電梯建設仍有不少待提升的空間。

首先,指引標示不夠清晰和統一。在各大軌交站廳走了一圈后發現,不同站點有不同的指引標示和規則,地面、牆面或燈箱等換乘指示牌上都有無障礙設施的指引標示。有的站點每隔5米就有一個無障礙電梯的箭頭標示,有的站點要走50米才有標示。有的站點是根據站廳具體布局而標示,有的站點則有點隨心所欲,看不出什麼規則。

指引圖標的樣式也不統一。大部分站台採用的是通用的無障礙電梯黃色圖標,也有不少採用文字導引,而圖標文字的箭頭若不清晰,會讓乘客產生誤解,甚至會走反方向。採訪中不少乘客都提到,如果軌交能有統一的無障礙電梯標示方式,那麼能讓乘客更容易地按圖索驥。

其次,非自助式電梯使用率不高。所謂“非自助式”,即電梯需要通過撳按鈕或打電話求助工作人員才能使用。記者探訪發現,如果乘客求助工作人員,通常要花5至30分鐘的等候時間,甚至可能遭遇無人應答的局面。不少手提大件行李的乘客告訴記者,如果看到門是鎖的,會覺得太麻煩,基本上就是放棄。

軌交工作人員表示,設置非自助式電梯,主要是受到土建結構的限制,同時也是為了避免逃票行為。記者探訪發現,能從站外繞過收費區的電梯基本都是非自助式的。比如10號線新江灣城站的兩部無障礙電梯能從地面直接通向地下的站廳,這對輪椅人士而言非常便捷,但因為繞過了收費區,這兩部電梯都需要求助工作人員才能使用,所以使用率並不高。

第三,維護更新不夠及時。記者探訪發現,一些站點的電梯出故障后,沒有得到及時的維修,而是簡單地“一關了之”。相應的提醒標示也沒有及時更新。輪椅人士按圖索驥前來,卻在這裡被“卡”住,看到門口立著的隔離欄隻能無奈離開。這些臨時的“斷點”體驗一旦形成,就容易成為社交平台上大家的“槽點”。

如何通過硬件管理和軟性服務來改善體驗?在市人大代表楊國平看來,需要多一些用戶視角。不少人大代表和乘客均建議,軌交方應邀請輪椅人士來走一遍站點線路,看看哪些環節需要補漏、哪些標示有待改進、哪些非自助式電梯可以改成自助式。在涉及機場、鐵路的相關站點和換乘大站,應該進一步優化導向標識點位和密度,為乘客提供清晰、便捷的指引,讓無障礙設施真正“無礙”。(記者 王海燕 劉雪妍)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