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日冷經濟”不太冷:雪糕更便宜、冰杯成新寵、高溫滑雪照進現實

連續多日的高溫紅色預警下,上海今年夏季消費尤為“熱辣滾燙”。
無論是街角便利店的食用冰杯,還是外賣箱內的冷飲雪糕,今夏的“冷經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平價理性消費觀成為主流,細分賽道找到市場機遇,冬奧會長尾效應依舊明顯。
平價、輕糖、迷你款更受歡迎
室外是蒸騰的熱氣,光明乳業旗下上海益民食品一廠的生產車間內卻是另一番場景:多台冰淇淋產線正隆隆運作,光明冰磚、鹽水棒冰等兒時的味道,還有網紅大白兔雪糕經過一道道生產和檢測流程,等待進入市場。
“經典的光明冰磚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熱銷產品,今年需求呈現上漲態勢,最近供不應求,每天出貨量達到2.5萬至3萬箱。”光明冷飲市場總監張敏懿介紹,同樣熱銷的品類,還有與冠生園跨界合作的大白兔雪糕。“在全國范圍內,它的認知度相對更高,且產品體系更為健全。”
平價冷飲回歸,是業內人士共同的感受。《2024中國飲品冷飲產業趨勢報告》顯示,今年冷飲市場的定價逐漸回歸理性,3—5元/支的價格區間成為市場主流。“原先的高價冷飲,更多的是作為社交貨幣,或者充當內心安慰劑的功能,這兩年消費者更加注重‘性價比’,精打細算的理性消費是主流。”張敏懿告訴記者,以往消費者對冷飲的心理價位在3到8元,現在來到了3到5元區間。“明年我們在產品線開發上,將針對這一價格段的產品做進一步豐富。”
叮咚買菜的數據也有所印証。平台冰淇淋銷量最好的商品為2—5元價格帶,與此同時,有較高消費者認知的中高端冰淇淋銷量不俗,消費分層的趨勢較為明顯。
冷飲生產門檻不算高,入局者很多。不光是傳統冷飲品牌,生鮮平台也參與進來。叮咚買菜除了廠牌商品,今年還推出了一系列自有品牌、大牌合作定制的商品,比如80、90后兒時記憶的鮮奶提子雪糕、紅豆煉乳、綠豆煉乳雪糕等,目前平台廠牌和自有品牌冰淇淋銷售佔比約為7:3。
“在自有品牌冰淇淋開發方面,口味上會注重滿足大眾需求、有記憶點的口味,在價格上具有更高性價比。同時在定制化產品的開發時也會注重跟大品牌的合作,在保証消費者品牌認知的同時,也能更好地保障商品質量。”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激烈的競爭之下,拿下市場的王牌之一,就是基於消費趨勢加強創新研發。比如,市民既想享受甜蜜美味、解暑降溫,也要講究多一點健康。光明冷飲推出的優倍系列,今年就上線了輕糖款新品。“我們把白砂糖的佔比降低了50%。同時,我們把杯子做得更小,65克重,熱量相當於1個蘋果,市場反響還不錯。”研發人員介紹。
叮咚買菜平台推出了更多體型迷你的冰淇淋,可以一次嘗試更多口味,也減輕人們給自己或給家人吃的心理負擔,比如品牌聯名的可愛多/迷你脆筒、叮咚定制的水果味迷你棒冰等。
家庭消費場景也被視為新的增長點,很多飲品和品牌都在嘗試推出高性價比組合包裝。“線上渠道銷售冰淇淋還是以盒裝、組合裝為主。冰淇淋是夏季高頻次消費品,以家庭為單位的群體通常會以盒為單位購買,這不管是對平台還是對消費者來說都是更為經濟、便利的選擇。”今年,叮咚定制增加了盒裝冰淇淋口味,比如大福冰淇淋就一盒可以買到香草和芋泥兩種口味。
光明冷飲此前推出了兩支分享裝的優倍棒冰,頗受媽媽們的歡迎。“裡面兩支是獨立包裝,很多媽媽買回去給小朋友吃,減少冰淇淋吃太多容易腸胃不舒服的擔心。”通過這個產品,研發人員也看到了兒童冰淇淋市場的潛力。
冰杯闖出大市場
相較於雪糕、冰淇淋等大眾消費品而言,原本非常小眾的食用冰杯,今年悄然成了不少上海家庭夏季的“新寵”。
冰杯,顧名思義是裝著冰塊的杯子,但其中的冰和杯子都不簡單。杯子看著像是普通的一次性塑料杯,實則不然,由於冰杯保質期長達12個月,普通塑料杯長期冷凍后會變脆易碎,因此需要特制的PET抗凍塑料,材質耐低溫且能保持彈性。盒馬冰品研發採購孫棟表示:“這類塑料杯的專利掌握在美國和日本手中,國內還無法生產,我們的杯子都從日本進口。”
記者還發現,市場上的冰杯,售價相差極大。蜜雪冰城賣1元,盒馬賣3.5元,餓了麼大藍冰杯賣3.5元,其他品牌冰杯售價從2元至6元不等,就連農夫山泉也在美團小象超市上架了冰杯,3杯組合價13.9元。
“看著都是冰,但冷飲店和超市裡賣的冰杯,本質上不是同一類產品。”孫棟告訴記者,冷飲店的冰杯通常是用制冰機的冰塊裝入杯子並密封后提供給消費者,衛生條件受門店環境影響,門店制冰機的淨化和殺菌效果與工業級制冰也存在差距,因此,這類的冰杯保質期僅為兩三天。
而超市內賣的冰杯,在衛生許可、包裝印刷材料等方面,均有嚴格的執行標准。據介紹,我國暫時沒有食用冰的國家標准,超市售賣的食用冰杯通常執行的是行業標准,即《冷凍飲品—食用冰行業標准》(SB/T 10017—2008)。而果味冰杯、咖啡冰杯等風味冰杯已出台了相關國標,通常按照冷凍飲品的國家標准來生產,即《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冷凍飲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由於冰塊本身的吸附力很強,不僅容易吸味兒,也容易吸附一些厭氧菌,為了大家能夠安全吃冰,安全問題也得留神。”孫棟表示。
此外,冰杯的制冰工藝與家用裝水冷凍也有很大的區別。孫棟介紹說,工廠制冰採用流水緩凍技術,使用工業級淨化的純淨水用高壓水槍噴洒至模具,經過高壓處理的流水制冰可以防止內部有氣泡,整個冰塊密度保持一致,相較於家用或餐飲制冰硬度更高,且不易融化。“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家用制冰加水后,你能聽到冰塊‘噼裡啪啦’碎裂的聲音,但是工業制冰就不會,而且一個冰杯可以加兩三次水才融化完。”孫棟解釋說。
“去年,我們就發現冰杯銷售增勢明顯,今年更是迎來了集中爆發。盒馬冰杯的SKU數量比去年翻了一番達到了6個,銷量也在持續增長。”孫棟表示,純冰類的食用冰杯銷售同比增長30%,風味冰杯增長率接近60%。據他了解,不僅是盒馬,冰杯在其他平台和銷售渠道都賣得不錯。美團小象超市數據顯示,上海自七月以來,冰杯銷量比六月翻倍增長,其中葡萄冰杯增長較快,銷售漲了9.4倍。
他認為,冰杯銷量在今年的爆發,並非一朝一夕之功。2021年恰逢咖啡冷萃液和咖啡凍干粉市場的快速崛起,冰杯作為咖啡DIY愛好者的必備工具也被帶火了。咖啡冷萃液與冰杯的組合,再疊加奶制品或果汁、氣泡水等搭配,給冰杯打開了市場。
“當時我們在找冰杯供應商時發現,上海一家冰杯制造商在2018年開始制冰,但苦於找不到市場需求,隻能供應酒吧、餐館等少量場景,年產量僅幾百箱,如今,隨著冰杯走進更多生活場景,年產量已經高達幾十萬箱。”孫棟表示,從2021年推出第一款冰杯開始,盒馬先后推出了純冰冰杯、檸檬冰杯、咖啡冰杯、果汁冰杯,此外還有袋裝冰、冰球等商品,滿足不同場景的用冰需求。
與日韓等國際市場相比,我國的冰杯生意才剛起步。據介紹,2022年統計數據顯示,冰杯在韓國便利店的暢銷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在日本年銷量超過瓶裝水突破25億杯。有機構預測,我國冰品冰飲在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在2026年突破630億元,也就是說,我國冰杯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市場調研的結果也側面印証了這一說法。盒馬的銷售數據反饋,冰杯的銷量總量目前雖不大,但在冰品的類目中,冰杯的復購率最高,這意味著,經過數年的市場教育,上海已有相當數量的消費者養成了購買冰杯的習慣,這群市民吃冰不再只是為了簡單地解暑,而是追求一種儀式感和DIY的樂趣。
在上海,最受歡迎的冰杯是醇冰杯和咖啡冰杯。醇冰杯無任何風味,可塑性強,適合用來搭配各種飲品。而咖啡冰杯採用低溫冷萃工藝制作咖啡濃縮液,再加入水制成冰球狀,可以更好保存咖啡風味。經過不斷調整咖啡濃縮液的濃度和比例,市售的主流咖啡冰杯的冰球重量100克,加入200毫升牛奶、氣泡水或果汁,待冰球融化后即可制作出一杯300毫升的果味咖啡。
受益於冷飲和冰杯需求量的暴漲,冷鏈運輸的需求量也水漲船高。根據貨運平台貨拉拉數據顯示,今年7月以來,上海冷鏈貨運訂單上漲33%。
冰雪消費方興未艾
除了吃吃喝喝的涼爽外,“玩雪玩冰”也將成為上海避暑的常態。
昨日(8月8日),備受矚目的上海耀雪冰雪世界開啟售票,在9月6日起正式營業。記者注意到,開票首日中午,耀雪冰雪世界小程序上9月6日和7日的“滑雪4小時標准票”就已售罄。
交通銀行耀雪冰雪世界總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是集吃、住、游、購、娛於一體的都市冰雪度假勝地。其中,超9萬平方米的耀雪冰雪世界包含目前世界最大的室內真雪滑雪場和近20項娛雪項目﹔近2萬平方米的耀雪水世界涵蓋近20項嬉水項目。這裡還配套了3座星級冰雪主題度假酒店,總計客房數達近1000間,其中包括17間國內首創的“滑進滑出”套房。
耀雪冰雪世界填補了上海文旅產業鏈上冰雪旅游的空白,不少業內人士十分看好其前景,預言它將躋身今年中秋國慶假期上海旅游市場的銷冠隊伍。同時,耀雪冰雪世界進一步補強了臨港新片區的文旅項目群,與上海天文館、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海昌海洋世界等一批重量級文旅項目和多家度假酒店產生集群共振,進一步活躍繁榮這片區域的文旅消費市場。
長期以來,上海的冰雪運動和旅游深受氣候、空間等因素的限制,面對近年來越來越火的反季冰雪運動旅游市場,隻能感嘆有心無力。攜程數據顯示,今年7月,滑雪相關產品搜索量環比增長89%,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環比增長41%。7月26日,耀雪冰雪世界公布場館信息、票價以及購票渠道后,短短5天內,攜程平台上“耀雪”搜索熱度飆升680%。
分析人士指出,耀雪冰雪世界將在非冰雪季強力挽留大批計劃前往南半球傳統冰雪旅游勝地的國內游客,並憑借地利,在冰雪季吸引大批計劃前往國外冰雪旅游勝地或國內北方、西部雪場的游客,尤其是華東和華南地區的游客。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發布的《大眾冰雪消費市場研究報告(2023—2024冰雪季)》顯示,2023年,全國共有各類冰雪運動場地2847個,其中,滑冰場地1912個,滑雪場地935個,相比2022年分別增長21.32%、6.74%。令人驚訝的是,華東地區冰雪運動場地的數量僅次於華北,有271個。相比江蘇、浙江、山東、安徽四省,上海滑雪場、滑冰場的數量都是最少的,預示著廣闊的市場機遇和前景。
調查顯示,經常參與“冰雪運動項目”的受訪居民中,92.93%表示有花費,花費在500元以下、500元至999元、1000元至1999元的分別佔到總數的44.04%、25.42%、14.62%。門票、交通、餐飲是居民參與冰雪運動最主要的三項消費。
耀雪冰雪世界宣布“四季運營”,也體現了他們不只是著眼夏日冷經濟這一個市場的野心。“得益於北京冬奧會在冰雪產業上的促進作用和長尾效應,我國冰雪產業市場規模增幅明顯。”上海耀雪置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殷慷表示,耀雪冰雪世界不僅是上海的冰雪度假區,將聯合多家品牌合作方,定期打造一系列冰雪主題活動及賽事活動,敞開懷抱歡迎世界各地的冰雪愛好者。
相比方興未艾的冰雪消費,水上運動、親水旅游等老牌“夏日冷經濟”也不示弱。上海瑪雅海灘水公園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5日,該園入園人數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8%,但收入和去年同期持平。
“去年暑期市場的消費意願高漲,出現了近年來的游客量峰值,今年很難趕上,但可以在門票收入外的其他領域挖掘消費潛力。”上海瑪雅海灘水公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園方專門開設了電音派對、親子水上運動、水槍大戰等體驗活動,中青年客群、家庭客群比2019年猛增了25%,這些高消費潛力人群帶動了園內餐飲、道具租賃,以及潛水等獨立收費項目的消費。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也在門票收入外拓展“夏日冷經濟”的附加值,推出了潑水互動、電音演出、噴水機甲巡游、水槍大戰等一系列活動,全新風格的“美人魚”表演和卡皮巴拉、羊駝等“網紅”動物的集中展示也在醞釀中。
此外,“夏日冷經濟”的火爆越來越離不開區域所有相關業態的“抱團”。今年暑期,上海歡樂谷及瑪雅海灘水公園與佘山寶樂匯商場及周邊酒店的“相互成就”尤為明顯,位於佘山國家旅游度假區的巴塞羅娜酒店近期的散客出租率,相比今年上半年平均水平增長了12%,“坐地鐵到歡樂谷、瑪雅海灘水公園玩一天,晚上到商場吃頓飯,趕深夜班次回家,這樣的鬆江一日游攻略在網上比比皆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