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行進中國”調研行

品牌上海丨保護創新,點“知”成“金”

人民網“行進中國”上海調研採訪團

2024年07月31日09:41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從1984年到1994年,從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到租借延安中學大禮堂,再到參建辦公大廈、自建知識產權大樓,我們經歷了一段艱苦的創業期……”

剛剛結束上一場會議的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專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范征與記者聊起了公司走過的艱辛路。

面前的范征,既是上海市人大代表、市勞模,又擁有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同濟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研究生導師等多重角色。

范征接受專訪。人民網 顧海民攝

范征接受專訪。人民網 顧海民攝

1984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發布。當年11月,上海專利事務所(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前身)正式成立。作為國務院指定的中國第二家涉外專利代理機構,上專所的名字被寫入第一部專利法實施細則中。

上專所進入快速發展期,始於1994年正式入駐漕河涇開發區,“雖然我們搬入園區的時候,公司周圍還有農田,但我們堅信,漕河涇將來一定是高新技術企業扎堆的地方。我們之所以沒有選擇到市中心CBD寫字樓,而是來這裡,就是為了能更好地貼近客戶、直面需求。”范征說。

范征表示,自己初入行時,知識產權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個新鮮詞。“每次我們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給客戶解釋專利法的要旨意義,但知識產權服務行業的一個特點就是要和創新主體共同成長。”

隨著企業不斷壯大,企業對於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的需求也不斷增長。

2003年,范征接待了一位大學教授。對方表明來意——他創立了一家生物醫藥公司,有一項科技成果,希望申請專利,但不清楚該怎麼辦理。了解到教授的需求后,范征幫企業順利申請並取得了專利。此次合作,也開啟了雙方長達20多年的牽手。

“最初,我專門為企業技術團隊進行了知識產權培訓,幫助企業建立內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組建知識產權團隊。隨著他們業務不斷做大,專利申請數量以及知識產權訴訟、海外布局等需求越來越多,我們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也越來越深入,並協助這家企業成功上市。”回憶起這段經歷,范征感慨萬分。

新技術在哪,知識產權服務就在哪。這段經歷不僅僅讓范征感受到通過一站式、全方位的知識產權服務鏈幫助創新主體及其智慧成果實現成就的職業自豪感,也見証了上專所“與客戶共同成長”“助力科技創新”的初心與使命。

如今,漕河涇開發區成為了國家級的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示范區。上專所也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為園區內超過150家企業提供了各類知識產權服務,覆蓋了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眾多技術領域。

范征接待前來咨詢專利保護業務的園區企業。 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范征接待前來咨詢專利保護業務的園區企業。 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攝

“幾十年走來,現在回看當初的決定,我們感到非常幸運,也非常自豪,因為我們見証了企業和園區的共同成長。”

范征坦言,“知識產權對於科技創新起了‘放大器’作用,善用知識產權的科創主體將會如虎添翼。”他表示,“打造上海科創的‘核爆點’,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上海要在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過程中更好地發揮知識產權的作用,加快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創新型領軍企業。”

“要做的事情很多。明天我會去趟北京,有個專利商標的學術會議,我要做主題發言。”看著手機裡的日程表,范征又將開啟新的點“知”成“金”旅程。(李鐳、董志雯、軒召強、孫競、翁奇羽、顧海民)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