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宣績高鐵、滬蘇通鐵路二期…長三角鐵路新進展

2024年07月29日15:51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提示】宣績高鐵、滬蘇通鐵路二期……來看長三角鐵路建設新進展→

近日,長三角多條鐵路建設取得新進展:宣績高鐵正式進入聯調聯試階段、南通至寧波高鐵蘇州北段暨蘇州北站樞紐配套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甬舟鐵路桃夭門公鐵兩用大橋5號主墩樁基施工完成、滬蘇通鐵路二期惠南特大橋跨大治河128米系杆拱拱肋順利合龍……軌道上的長三角未來可期,快速軌道交通網更加完善。詳見↓

宣績高鐵正式進入聯調聯試階段

7月16日7時10分,首趟檢測列車從宣城站開出,沿著宣績高鐵駛向績溪北站方向,進行軌道接觸網和電務設備檢測,標志著宣績高鐵正式進入聯調聯試階段。

聯調聯試是在工程完成靜態驗收后,以達到設計速度為目標,通過採用檢測列車、綜合檢測列車、測試動車組和相關檢測設備在規定測試速度下,對各系統和相關系統間接口、匹配關系進行綜合測試,評價和驗証牽引供電、接觸網、通信、信號、客服、災害監測等系統的性能或功能﹔驗証軌道、道岔、路基、橋梁、隧道等結構工程的適用性,評價綜合接地、電磁環境、分相裝置等是否滿足相關標准的要求﹔為全線各業務系統和整體系統的調試、優化提供技術支持,使各系統和整體系統的功能及性能達到標准要求。

宣績高鐵於2021年3月開工建設,2023年8月全線隧道貫通,2023年10月完成架梁,2024年5月開始靜態驗收。

宣績高鐵地處皖南山區,線路自宣城站引出,向東南經宣城市宣州區、寧國市、績溪縣,終至績溪北站,新建正線全長約111.6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全線設宣城、寧國南、績溪北3座車站,其中宣城、績溪北為既有車站,寧國南為新建車站。

宣績高鐵是蘇皖贛快速鐵路通道、皖江地區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骨干線路。項目建成運營后,將進一步完善區域路網布局,縮短蘇皖贛等地時空距離,對於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開發沿線旅游資源,推動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南通至寧波高鐵蘇州北段

暨蘇州北站樞紐配套工程

正式開工建設

7月16日,南通至寧波高鐵蘇州北段暨蘇州北站樞紐配套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南通至寧波高鐵蘇州段建設步入“快車道”。

新建南通至寧波高鐵線路自南通西站起,向南經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寧波市,引入寧波樞紐寧波站,新建線路長301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建設工期5年。全線設南通西、張家港、常熟西、蘇州北、蘇州南、嘉善北、嘉興南、海鹽、慈溪、庄橋10座車站,其中常熟西、蘇州南、嘉善北、海鹽、慈溪5座車站為新建車站。

本次開工的段落北起張家港市、南至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東隧道進口,全長53.32公裡。

蘇州北站地處蘇州市域中心,位於京滬高鐵和南通至寧波高鐵的十字交匯處,未來將匯集高速鐵路、市域鐵路以及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於一體。蘇州北站以“站城融合、產城融合、文旅融合、環境融合”為設計理念,協同上海虹橋建設具有強大綜合服務功能的國際開放樞紐,積極打造長三角樞紐中心。

在建筑造型上,蘇州北站取蘇州園林之底蘊和水鄉之柔美,以“碧波環秀 絲舞飛梭”為立意。靈動而有韻律的屋面與環秀碧波呼應,盡顯水鄉之韻,又如絲綢飛梭相連,蘊含高鐵動車飛馳的速度感。

蘇州北站站房總建筑規模約17萬平方米,線站總規模為10台24線,並預留未來發展空間。

蘇州北站樞紐配套工程主要包含:高鐵蘇州北站快速聯絡通道東連接線工程、高鐵蘇州北站落客快速聯絡通道工程等。

南通至寧波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路網地位十分重要。項目建成后,將與已開通運營的鹽城至南通高鐵、滬寧沿江高鐵、滬昆高鐵、寧波至台州至溫州高鐵等多條線路相連,進一步完善長三角地區路網結構布局,對於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甬舟鐵路桃夭門公鐵兩用大橋

5號主墩樁基施工完成

7月23日17時36分,甬舟鐵路桃夭門公鐵兩用大橋5號主墩樁基施工完成,標志著5號主墩下部結構工程施工取得關鍵性突破,為后續轉入承台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甬舟鐵路的關鍵性工程之一,桃夭門公鐵兩用大橋全長約1531米,其中公鐵合建段長1066米,連接冊子島和富翅島。主橋採用主跨666米混合箱梁斜拉橋,是世界首座三箱分離式混合梁斜拉橋﹔公、鐵採用平層布置,鐵路為雙線設計,布置在中間,設計時速250公裡,公路為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分幅布置在兩側,設計時速100公裡,是世界目前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混合梁斜拉橋﹔中跨主梁採用分離式鋼箱梁,邊跨主梁採用混凝土箱梁,梁寬66米,是世界目前最大寬度分離式混凝土箱梁。

桃夭門公鐵兩用大橋共有5號、6號兩個主墩,其5號主墩採用20根直徑3.5米的超大直徑鑽孔樁基礎,樁長24米至48米不等,樁底嵌入微風化岩層中。因5號主墩地處山海交界區域,海域寬闊,漲、落潮流在橋位處相對強勁,沖刷強烈,海底地形起伏大,橋位最深處水深超過70米,具有風大、浪高、水深、流急等水文氣象特點,同時具有裸岩、薄覆蓋層、斜岩、破碎岩夾層等復雜地質特點。

全長76.4公裡的甬舟鐵路西起寧波東站,經寧波市鄞州區、北侖區,通過新建金塘海底隧道至舟山市金塘島、新建跨海大橋,至冊子島及舟山本島,終至定海區白泉鎮,設有寧波東、雲龍、邱隘、北侖西、金塘、馬岙、舟山7個車站,設計時速250公裡,是一條以中長途旅游客流為主、兼顧舟山寧波之間城際客流的高速鐵路,也是構建浙江省“1小時交通圈”,形成大陸與舟山島間的便捷客運通道。

項目建成后,將結束舟山群島不通鐵路的歷史,長三角唯一不通高鐵的地級市舟山市將加入全國鐵路網,對於完善鐵路網布局,推動沿線旅游業發展,實現寧波舟山一體化、同城化發展,加快舟山及寧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滬蘇通鐵路二期

惠南特大橋跨大治河128米系杆拱

拱肋順利合龍

7月24日10時18分,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惠南鎮惠南特大橋施工現場,最后一段長63米、高3.4米、重98.6噸的拱肋梁被精准吊裝到位,標志著滬蘇通鐵路二期惠南特大橋跨大治河128米系杆拱拱肋順利合龍。

惠南特大橋跨大治河128米系杆拱拱肋位於惠南特大橋339-340號墩之間,跨越大治河航道,橋梁全長130.2米,橋面箱寬17米,採用浮吊法吊裝作業,為滬蘇通鐵路二期首座先拱后梁法施工的雙線鐵路橋,施工具有跨度大、工期長、技術難度高、安全風險高等特點。

滬蘇通鐵路二期位於蘇南和上海沿江、沿海地區,北起滬蘇通鐵路太倉站,南接上海市浦東鐵路四團站,途經江蘇省蘇州市所轄的太倉市及上海市嘉定區、寶山區、浦東新區和奉賢區。線路全長111.8公裡,設計時速200公裡,全線設太倉、徐行、上海寶山、外高橋、上海東、四團站,預留曹路站、惠南站。項目採用客貨共線的運輸組織模式,其中江蘇省境內長7.3公裡,上海市境內長104.5公裡。

滬蘇通鐵路二期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沿海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滬漢蓉通道和京滬鐵路的輔助通道,主要承擔上海、蘇南與蘇北地區城際旅客交流,同時兼顧貨物運輸功能。項目建成通車后,將進一步擴充上海樞紐線路和客站能力,將浦東納入全國鐵路網,對於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推進長江經濟帶海鐵聯運發展、服務國計民生等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長三角鐵路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