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在上海,患者在新疆!全球首例超遠程國產機器人肺部腫瘤手術完成
主刀醫生在上海操作國產機器人手術系統
7月13日,上海市胸科醫院至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跨越5000公裡,一台通過5G技術引導的國產機器人輔助肺部腫瘤手術順利完成。這是全球首例中國自主研發的5G遠程機器人輔助肺部腫瘤根治術,為一位喀什本地的患者帶來新生。此次手術的成功標志著國產胸外科機器人手術技術進一步突破空間和地域的局限,讓更多患者享受中國“智”造的優勢。
“信號流暢,操作平穩,開始手術!”
此次手術由我國著名機器人外科手術專家、胸科醫院腫瘤科學術帶頭人羅清泉教授在上海遠程主刀操作。該院援疆干部、喀什二院副院長陳天翔,腫瘤科副主任醫師黃佳帶領團隊在喀什進行配合,共同完成。
機器人胸部手術領跑全國
堅持走國產創新之路
上海市胸科醫院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家開展機器人輔助胸部手術的單位,也是全國首個年機器人胸部手術量破千的單中心。多年來,該醫院一直保持全國年機器人胸部手術量第一,同時聚焦機器人新興研究方向,探索研發國產機器人手術操作系統,取得了可喜成果。
本次手術的主刀羅清泉教授是我國首例開展機器人輔助胸部手術,以及個人機器人肺切除手術量第一的“雙紀錄”保持者。他不僅完成了多例國產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肺葉切除動物實驗,參與創建了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牽頭制定了中國首個《機器人輔助肺癌手術臨床專家共識》,還領銜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胸外領域機器人相關的課題及臨床研究。
本次遠程手術是建立在國產機器人輔助胸部手術的臨床研究及前期工作的基礎上。2023年3月,羅清泉教授在上海同城完成了國內首例5G遠程線上機器人肺葉切除動物實驗。同年6月,胸科醫院和喀什二院共同開展了5G超遠程機器人肺部手術動物實驗,驗証了手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歷時一年准備,經完備倫理審查,兩院正式立項並入組患者,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打破5000公裡地域限制
遠距離也能“絲滑”手術
本次接受遠程手術的是一位喀什本地患者。三年前,她在體檢時發現了右上肺腫塊,隨訪顯示腫塊不斷變大。羅清泉教授帶領團隊研讀病例資料后,認為患者的病情可運用遠程機器人進行治療。
手術前夕,兩院舉辦“5G遠程機器人肺部腫瘤手術項目啟動會”暨術前遠程會診病例討論會,就前期准備工作、術前檢查、患者病情及手術方案等進行細致溝通。
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上海援疆醫療隊及喀什二院的支持下,手術如期開展。
隻見羅清泉教授坐在機器人手術操作台,通過高清3D視野輔助,開始靈活地操控機械臂,信號實時傳輸到了萬裡之外。
喀什二院的手術室現場
喀什的手術室現場,機械臂收到指令后,同時“絲滑”地完成各項手術動作,與此同時,陳天翔副院長,黃佳副主任醫師默契配合,全程為主刀醫生提供輔助。雖遠隔5000公裡,手術操作宛若在同一房間。
僅花了一個小時,這場遠程5G機器人胸部手術順利完成。
羅清泉教授表示:“機器人手術是世界外科學最前沿的微創技術之一,為廣大患者帶來更精准、更小創傷、更快恢復的治療體驗。這十余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研發符合中國人群特點的機器人手術系統,眼看著這個夙願一點點實現。”
此次手術的成功標志著遠程機器人輔助胸外手術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以機器人為代表的科技新質生產力和醫療尖端技術的結合,能為邊疆等偏遠地區的老百姓帶去更多健康福祉。
(來源:上海援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