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看,他們在戈壁灘上綻放年華∼

2024年07月15日11:28 |
小字號

上海與克拉瑪依,相隔4300千米的兩座城市,卻有著一份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誼。

自2015年以來,在這條橫跨祖國東西的軌跡上,長寧區對口支援新疆克拉瑪依的干部們前赴后繼、薪火相傳,在克拉瑪依這片廣袤的戈壁灘上留下他們擔當前進的鏗鏘腳步和務實重干的深深足跡,在恢宏的石油之城唱響一曲旋律激揚的“援建之歌”。

就在上周,長寧區第十一批援疆(第四批援克)干部人才解進、陳華、王海靖完成了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任務,回到了上海﹔而李志斌,依舊在援克一線發光發熱。星霜荏苒,在克拉瑪依的500多天,已經成為他們心中不可磨滅的“烽火歲月”。

李志斌:嫁接上海經驗,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委常委、副區長

7月5日,對李志斌而言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他在朋友圈裡寫道:“第二屆滬克少年手拉手夏令營活動今天啟程,祝你們在上海學到新知識、交到新朋友,順順利利、開開心心!”朋友圈的配圖,定格在克拉瑪依20名學生的璀璨笑臉上。

“沒想過能有機會去到上海,當站在復旦大學門口時,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到上海。”回想起第一屆滬克少年手拉手夏令營結束時,孩子們質朴的語言和堅定的目光,依舊令李志斌動容。

2023年4月,作為第四批援克干部之一,李志斌走進了距離上海4300千米的克拉瑪依,開啟為期3年的援疆生活。

在這裡,李志斌擔任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委常委、副區長一職,主要分管商務招商、市場監管、網格化和政務服務工作。

“克拉瑪依作為資源型城市,除了石油,還擁有豐富的氫能。近年來,克拉瑪依正在打造中國西部氫都,聚焦發展氫能產業。”李志斌告訴記者,但對於初到克拉瑪依的他而言,氫能是個遙遠的名詞。

為了能盡快開展工作,李志斌在忙碌之余,利用網絡,在筆記本上記下了一個又一個新名詞﹔在指揮部的茶余飯后,和同事一起討論研究,加深對氫能的了解﹔在走訪氫能企業時,不忘留心學習、悉心求教。經過小半年的積累,凡是與“氫”有關的衍生詞,李志斌都能信手拈來。

但光學習還遠遠不夠,要做好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離不開政府暖心、高效的服務。而“上海經驗”,恰恰賦予了李志斌得天獨厚的優勢,將上海的服務經驗嫁接到當地。

在援克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9月26日,以“氫能引領轉型 共創零碳未來”為主題的2023中國西部氫能大會在克拉瑪依市舉行,來自全國的300多家氫能領軍企業、1200余位行業嘉賓論政策、亮成果,展現出新疆氫能產業的蓬勃活力和光明前景。

2023年11月8日,克拉瑪依最大的購物中心——匯嘉時代克拉瑪依購物中心順利開業。在這背后,也離不開李志斌等長寧援克干部的助力。

“商場開業前,要經過各個部門的審批、驗收,這是個漫長的過程。眼看著預計的開業時間越來越近,企業焦急不已。”李志斌告訴記者。

在了解了企業需求后,李志斌整理出一份服務清單,組織克拉瑪依文旅、住建、消防、市場監管等部門召開協調會,通過認領清單,加快審批速度。“就拿消防驗收來說,消防部門直接進駐商場,一對一開展現場指導,這也讓企業感受到了克拉瑪依政府的真誠和熱情。”李志斌說道。

距離援克任務結束還有2年,李志斌深深感到時不我待,想做的、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而當下的“小目標”,便是在克拉瑪依開設50個便民菜店。

“我們引入了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理念,並著手從房租、供應、管理等方面降低蔬菜成本,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優質、便宜的蔬菜,全面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

解進:復制創客理念,為學子點亮科技夢想之光

克拉瑪依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走進克拉瑪依第三中學的金工教室,切割機、鑽孔機、錘子、鉗子等工具映入眼帘。學生們專注地趴在工具台前忙碌著,鋼鋸發出的吱呀聲,銼刀發出的摩擦聲,此起彼伏,交織著奏響了這節勞動實踐課的課堂。

說起這間金工教室,解進的臉上抑制不住開心。“這間創客課堂,為學生們提供了創新創造的專屬場地,讓學生在動手和思考中提升創新與實踐的能力。”

而這也是長寧區援克干部,努力推動上海與克拉瑪依科技教育高質量協同發展的縮影。

解進與克拉瑪依的淵源,還要追溯到2021年。那一年,在延安初級中學任職的他帶領學校的科技愛好者來到克拉瑪依參觀、交流。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刷新了解進對這座西北邊陲城市科技教育實力的認識。

“克拉瑪依青年活動中心的各類科技設施比想象中豐富,孩子們對於科技創新的想法也令人眼前一亮。”科技教育在祖國的西北邊陲蓬勃發展的趨勢讓解進激動不已。

兩年后,當再一次踏上克拉瑪依這片廣袤的大地,身為克拉瑪依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的解進,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加強烈。得益於對克拉瑪依的初印象,解進對於如何提升當地科技教育持續發展,有了更成熟的思考和更明確的目標。

“在長寧,我們運用‘創客教室’來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育他們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動手制作的綜合能力﹔在克拉瑪依也可以。”解進說道。

為了將“創客教室”復制到克拉瑪依的校園,解進克服了資金緊缺等重重困難,並協調社會資源,為克拉瑪依捐贈了50台3D打印機。

除了“創客教室”,在上海援克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下,由解進帶領的教育工作小組,還推進克拉瑪依四區中小學與上海學校結對全覆蓋、舉辦第一期滬克名校長論壇、形成滬克友好學校定期互訪的長效機制……累累碩果,為援克教育工作增添了絢麗奪目的色彩。

如今,援建結束,解進返回上海,但他和克拉瑪依的故事還沒有畫下句點,“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克拉瑪依,也永遠關注克拉瑪依。”解進說道。

陳華:挺膺擔當,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克拉瑪依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2023年,在援克干部陳華的牽線搭橋下,上海市數學特級教師、長三角智庫專家沈潔老師來到克拉瑪依,開啟了為期15天的“送經之旅”。

在這短暫的15天裡,陳華陪同沈潔一道,先后走進克拉瑪依的6所中學“把脈問診”,通過聽課、評課、交流訪談等方式了解各校園、教師和學生的基本情況,馬不停蹄地開展了以基於教學問題、促進問題解決為主題的教研活動,針對當地教師的困惑給出有效解決方案。

“與線上交流不同,將專家請進來能夠更好地‘望聞問切’,讓教育幫扶更加精准有效。”陳華說道。

不僅如此,依托於長寧援克干部開創的滬克“小組團”服務新模式,沈潔還與克拉瑪依區6位青年教師代表簽訂了“青藍協議”,有重點、分階段地培養青年教師成長。

一邊培育優質教育資源,一邊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來到克拉瑪依第三天,陳華便一頭扎入基層一線,深入課堂,陸續走遍全區54所中小幼學校,了解學校辦學情況和實際困難,為打造克拉瑪依區優質均衡教育夯實基礎。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當地小學和初中課程銜接存在一些斷層。”陳華告訴記者。找准定位,搭設平台,精准幫扶,陳華指導謀劃小升初銜接工作,制定了《克拉瑪依區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與初中科學銜接的實施方案》,並在9所中小學開展試點。

“我們提出了學校共同體的概念,即讓小學、初中老師結對、互訪,在互相聽課、評課中,發現問題,同時進行課程研究,補足課程上的差距,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陳華看來,在這一場雙向奔赴中,讓小學、初中老師能夠明確銜接工作的方向,實現小初銜接會更順暢、更有效。

“我能為克拉瑪依做什麼?我能給克拉瑪依留下什麼?我能從克拉瑪依帶走什麼?”在援克的一年半裡,這三個問題常常縈繞在陳華心田。在揮洒汗水之后,在離別之時,陳華發現,比答案更加珍貴的,是這段美好的經歷。“我很感謝這段經歷,給了我成長的沃土,也讓我在這片土地上,踐行著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情懷。”

王海靖:傳道授業,留下帶不走的人才

克拉瑪依市教育研究所教研員

成員陸佳、葉榮貴、劉麗分別榮獲克拉瑪依教學能手大賽一等獎﹔高佩芸榮獲自治區中青年英語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

成員王建波和高夢迪制作的《“滬新青滇”英語教研公開研討課》被評為送研送教展示課﹔成員劉麗丹領帶克拉瑪依區和烏爾禾區、白鹼灘區英語聯合備課組編制五冊《初中英語新題型評價方案課時練》投入本市及和田地區使用……

短短一年半的時間,以王海靖命名的名師工作室,在課堂教學、送研送教、教學材料和論文撰寫等方面,都呈上了一份耀眼的“成績單”。

王海靖是長寧區特殊職業技術學校的英語教師、教研組長,在克拉瑪依,他繼續發揮英語教研員的專長,成立了上海援疆名師王海靖中小學英語工作室,匯集來自克拉瑪依三區十五校的19名中小學中青年教師。

針對成員跨學段、分布廣的特點,王海靖依托上海豐富教育資源,為教師組建“成長需求個性化”素養發展支持網絡,搭建“教學賽事校本化”教育教學能力提升階梯,構建“核心問題課題化”反思歸納能力優化平台,共建“送教送研精准化”溝通橋梁機制。

通過這一系列循序漸進的舉措,工作室不僅提升了當地中青年教師的教科研水平,更推動教育援疆變“輸血”為“造血”,為克拉瑪依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

同樣帶不走的,還有“人工智能+教育”的先進教學方法。“在長寧,依托數字基座建設,驅動教育教學變革,為學生的全面性、自主性和個性化發展賦能。”王海靖介紹道。

用AI賦能教育,打開了老師們的“新世界”。如今,AI已經成為當地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利器”,助力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AI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多樣且高效便捷的輔助手段,能幫助我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教學質量。”“AI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北京師范大學克拉瑪依附屬學校加依娜老師和閆燕老師紛紛表示。

即將離開這片奮斗了一年半的土地,不舍之情溢於言表。“18個月前,我們懷著‘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將’的信念投身火熱的建設中﹔18個月后,‘離克不忘克,離疆更愛疆’,這段美麗疆緣,我們將永遠銘刻於心。”王海靖說道。

從黃浦江畔到西北邊陲,4300公裡阻隔不斷長寧援克干部對戈壁荒灘的牽挂﹔從准噶爾盆地到華東平原,地形千變擋不住長寧干部對協作克拉瑪依工作的一往情深。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牢記懸挂在上海援克指揮部的誓言:“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做好各項工作,讓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工作開出可持續的繁榮之花。

(來源:上海長寧)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