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連續高溫日,一線勞動者在烈日下堅守崗位

2024年07月10日09:11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連續高溫日,一線勞動者在烈日下堅守崗位

用汗水和智慧保障城市有序運轉

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昨天,上海最高溫35.5℃,是入夏以來連續第八個高溫日。9時許,上海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提醒市民防范強高溫對工農業生產、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

極端氣候對城市的運行管理能力提出嚴峻挑戰,各行各業的“逆行者”們頭頂烈日,為維系城市有序運轉貢獻汗水和智慧。對這些敬業可愛的勞動者,這座城市也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關愛。

機場:檢修說躺就躺

暑運以來,航空客流持續高位運行。光是東航日均航班就超過3000班次,運輸旅客超41萬人次。滾滾熱浪中,東航資產旗下中國東方航空設備集成有限公司虹橋維修分部的修理工穿梭、停留於一輛輛特種車旁,堅守著這份極為“烤”驗人的工作。

“天氣一熱,特種車輛也容易‘中暑’,小問題、小故障都會比以往多不少,所以溫度越高,我們越要繃緊弦。”虹橋維修分部副經理姚慶榮介紹。

正午的機坪氣溫高達39℃,待上幾分鐘就會讓人感覺酷熱難耐。虹橋維修分部的員工卻毫無怨言,他們五六人一個小組,每天頂著烈日“照顧”700多輛特種車輛,為它們“體檢”“急診”“做手術”,就像“急診醫生”一樣。

金屬的車身和內部的器械經過驕陽的炙烤,表面滾燙得甚至能把皮膚燙傷,修理工們戴上防護手套,都不能完全隔絕這種體感上的燙。若是碰上更為復雜的問題,他們還要鑽到狹小閉塞的底盤下進行檢查維修,機坪地表溫度高,他們每個人都是說躺就躺,甚至在底盤下面一躺就是一兩個小時。

“咬牙忍一忍就過去了,航班生產更重要。”說這話的是虹橋維修分部特種車輛維修組班長陸金輝。他和徒弟王健臥在一輛清水車下面,仔細檢查故障來源。等他從車底鑽出來時,衣服濕透,擰出好幾把水。“修好了,是加水泵的問題。”來不及擦汗洗手,他又帶著徒弟來到另一輛食品車旁維修。

馬路:掃街也能巧干

13時,室外溫度已攀升到近35℃,上海普環實業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曹楊班的李元香卻不急著上班,和幾位工友坐在空調間裡愜意地喝著綠豆湯。

6月15日,環衛公司就切換到了“夏令時”。天氣預報顯示未來一天最高溫超過35℃的,中班師傅上崗時間從中午延后到15時,下班時間從20時延后到21時﹔超過30℃的,上崗時間延后到14時,下班時間也是延后到21時。

李元香說,她負責的300多米棗陽路(蘭溪路至桐柏路)路段有一家上海銀行,裡面專為戶外職工設置了“愛心接力站”,累了可以隨時進去歇腳,“大家很友善,我們進去歇歇,從沒人給臉色”。

頭頂烈日、揮汗如雨的李元香是時下滬上數萬名一線環衛工人的縮影。對這些敬業可愛的勞動者,這座城市也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和關愛。“鼓勵大家改變觀念,不要‘埋頭苦干’,要巧干。”上海普環實業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曹楊班班組長李成鳴表示,班組除了錯峰上崗外,清道崗位也普遍配備電動車,替代傳統的人力推車,還新增了一台機掃車和一台沖洗車,每天最炎熱的兩三個小時裡,駕駛員坐在打足空調的駕駛室內,用它們替代人工。

工地:數字技術“減負”

看不見的地下,雖然不及地面來得火熱,但是防暑降溫仍是重中之重。

在上海城市的各個角落,用於挖掘建設越江隧道、地鐵線路的盾構設備,正在看不見的地下持續掘進。高達3至5層樓的盾構裝備,在地下掘進時因設備電器產熱、刀盤與土層的摩擦生熱等原因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堆積於隧道盾構機頭位置,讓操作盾構的一線人員“熱不堪言”。

記者從隧道股份了解到,為了給施工人員“減負”,盾構掘進引進了數字化技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盾構管控中心可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盾構工作狀態,讀取盾構推進時的各種參數。技術人員無須再進入悶熱的隧道內部,隻要依托安裝在盾構裝備上的各類傳感器,即可實時掌握隧道軸線、周邊環境沉降情況、盾構設備運作狀態等關鍵信息。

這些數據從工程一線傳輸至項目部及隧道股份總部管理中心,建設者坐在舒適的管控中心中,就能“一屏”掌握隧道推進全貌。

這種“遠程挖隧道”的方式,不僅創造了良好的施工環境,也能夠在上海復雜的軟土地質條件下更好地保障工程推進的質量和安全。在算法加持下,人為因素對隧道施工風險與質量的影響將進一步減少。算法系統的安全機制,會實時監控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指令控制的有效性,有效提升盾構施工的質量、安全和效率。(記者 陳璽撼 戚穎璞 王力)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