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加快推進——
“產業鏈好,企業才更好”(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位於上海嘉定的新時達機器人超級工廠,有一款特殊標簽的工業機器人:來自浙江衢州的伺服電機、江蘇蘇州的諧波減速機、安徽宣城的外殼精准集成,每12分鐘就會下線一台。自2022年擔任“全長三角造”機器人產業鏈的“鏈主”以來,新時達機器人聯合上下游12家企業,累計下線4700多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應用更廣的“全長三角造”工業機器人,有些還進入汽車整機產線,實現了國產品牌機器人進入該領域零的突破。
2023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強調,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年多來,區域內的產業鏈、創新鏈不斷融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增長極。截至2022年底,長三角研發經費投入達9386.30億元,相比2018年的5951.89億元增長57.70%,佔全國比重達到30.49%。《2023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以來,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幅達11.17%,三省一市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加速推進。
“全長三角造”計劃,正是上海牽頭、蘇浙皖協作的碩果之一。2022年7月,上海市經信委向蘇浙皖有關部門發函,商請支持打造首款“全長三角造”機器人,以降低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依賴進口所導致的產業鏈、供應鏈風險。新時達機器人被推舉為該計劃的首輪“鏈主”。
“新時達約80%的供應商集中在長三角。當上‘鏈主’后,我們和供應商的鏈接更緊密,合作也更廣泛,產業鏈上的鏈接融合勢必帶來技術上的協同創新。”新時達機器人市場部經理張鎮奎表示,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集聚區,機器人產能在全國佔比超過50%,賦能千行百業。
2023年初,新時達機器人接到一筆新訂單,生產能為3C產品元器件點膠的桌面機器人。“我們原先生產的桌面機器人大多干搬運工的活,作業誤差0.8毫米左右即可滿足要求,而這個點膠機器人要求誤差在0.3毫米,因此經常發生點歪的狀況。”新時達產品研發和管理部總監范曾說,他們花了好幾個月排查原因,最后發現問題出在機器人的鑄件精度不夠。
為了盡快解決這個問題,新時達找到了“全長三角造”聯盟企業——鑄件廠商蘇州歐菲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雙方聯合開展技術攻關,不僅提升了鑄件的精度,還改進了鑄件加工工藝。“我們的加工工序從三道簡化為兩道,生產高精度鑄件的一次通過率從50%提升至100%。因為產品工藝改進,生產效率也提升了近10%。”歐菲爾智能科技質量部經理錢雲華說。
“產業鏈好,企業才更好。”在范曾看來,“全長三角造”不僅是做好自己的事,更是做好雙贏、多贏、共贏的事。“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上下游產品的技術性能,更穩定了我們整機生產企業的供應鏈。”過去,工業機器人關鍵傳動部件RV減速機絕大部分依賴進口,供應商要求提前至少三四個月訂貨,一次性訂貨至少50台,而且要先支付全部貨款,企業的資金壓力、庫存壓力都很大。“使用國產部件后,我們的訂貨期縮短到一個半月,成本降低近50%。”范曾說。
加速國產替代、實現自主可控,新時達為此努力了十幾年。他們依托設在超級工廠裡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與浙江雙環傳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自主研發出了RV減速機。目前,新時達生產的4萬多台機器人中,有30%裝配了國產的RV減速機。
“機器人‘全長三角造’,使供應鏈距離更短、更集中,交付周期更有保証,最終使整個區域的工業機器人實力邁向新高度。”上海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副處長吳春平說,下一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和滬蘇浙皖工信部門,將醞釀推出第二輪“鏈主”企業。
眼下,上海正在推動萬台工業機器人進智能工廠,加快推進國家級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撐為一體的創新生態,攥指成拳,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31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