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以舊換新”舉措落地20天,上海樓市怎麼樣了

2024年05月24日09:40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以舊換新”20天,上海樓市怎麼樣了

從“以舊換新”到公積金利率下調,今年5月,上海樓市利好消息不斷,市場端出現積極反饋。記者走訪售樓處和中介門店了解到,新房和二手房訪客量顯著增長﹔公積金新政剛剛發布,尚未帶來實際成交增長,政策效應有待繼續觀察﹔市場也在期待更多細則和支持政策落地。

一些備受市民關心的話題得到了市場主體的回應。5月3日,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和上海市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聯合倡議,鼓勵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有一種觀點認為,上海“以舊換新”是由行業協會倡議組織,缺乏行政力量干預,難有成效。實際情況如何?記者了解到,“以舊換新”落地20天,對於上海遠郊樓盤的去化的確有幫助。

吸引不少置換客戶

“以舊換新”並非上海原創。截至5月中旬,全國有50多個城市出台相關利好舉措,但內容不盡相同,有政府介入的回購收儲模式、發放換新補貼模式,還有代售模式等等。上海“以舊換新”屬於代售模式,類似模式已在深圳等20多個城市推行。即房企、中介、購房者簽訂新房認購和二手房優先賣協議,如果在約定周期內二手房成功售出,則新房認購協議生效,反之則協議失效,購房者無需承擔違約責任。

昨天,記者走訪了參與“以舊換新”活動的象嶼江灣悅府項目,樓盤位於奉賢新城金匯板塊,工作日仍有購房者陸續來訪。在售樓處沙盤一側顯眼處,擺放著“以舊換新”具體流程的提示牌。

該樓盤營銷總監王延超告訴記者,項目已經和兩家中介機構進行聯動。消費者認購新房后,可以和中介機構簽訂委托出售協議,中介會將其挂牌售賣的二手房做線上優先推廣,加大流量曝光。“自參與‘以舊換新’活動,我們售樓處的來訪量增加了30%。目前有8套新房通過這個渠道簽了定房合同,有1套已經成功售出。”他說。記者了解到,象嶼同進·虹橋嘉悅府項目,也通過“以舊換新”吸引到了不少置換客戶來訪。

“以舊換新”不同於過去的樓盤銷售模式,不僅定金更低,還可鎖定房源,提高了意向購房人的積極性。記者了解到,目前參與“以舊換新”活動的樓盤共有13個,主要位於郊區,覆蓋招商、象嶼等房企。具體的定金和鎖定期各樓盤略有不同,定金是房款的5%左右,鎖定期中位數在2個月左右。

增加一種降低成本的選擇

從中介機構能清晰看到市場端的變化。根據上海鏈家提供的統計數據,截至5月22日,通過鏈家帶客“以舊換新”指定的新房項目,產生了96套新房交易,同時新增10套二手房房源挂牌。上海鏈家五裡橋門店店長周露說,他的團隊近30人,由於訪客增加許多,員工最近幾乎全部出動。每人周均可以帶看3到4組客戶,過去隻有1到2組。

事實上,上海樓市早就出現類似“以舊換新”的銷售模式。比如,遠郊一些樓盤自發組織過“以舊換新”活動,有的隻需要購房人先付定金5萬至10萬元,給予購房人最長半年時間出售二手房,若出售不成功,導致新房首付不夠無法交易,定金全部返還。上海鏈家也有類似項目叫“置換無憂”。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兩大協會聯合推出的“以舊換新”活動,不能簡單作為樓市政策來看待,它本質上是行業組織的一次更大范圍的打通置換鏈條、促交易助改善的活動,是為購房人增加了一種降低成本的選擇。

從購房人的角度來說,參與活動等於有了一段“退款周期”,可以打消違約的后顧之憂。家住奉賢青村的陸先生深有體會,他需要出售一套老房子才能支付新房首付,不過遠郊二手房去化周期漫長,如果提前訂購新房,容易違約。參加“以舊換新”之后,陸先生看中一套95平方米新房,開發商承諾保留房源60天,舊房如果60天內無法出售,可無條件解除協議,無須承擔違約責任,這給陸先生吃了一顆“定心丸”。幸運的是,舊房順利找到買家,等7月份完成過戶,陸先生就能如願拿到新房。

市場期待更多支持政策落地

除了“以舊換新”活動,目前上海樓市的公積金新政也已經公布,記者走訪一線市場端了解到,市場還在期待更多支持政策落地。“我們相信,如果有更多支持政策和細則落地,對房地產市場的活躍會有更加積極的作用。”象嶼地產奉賢金匯項目總經理楊海臣說。

今年以來,上海樓市利好以“小步快走”的節奏推出,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今年3月,上海迎來盼望已久的“小陽春”,二手房成交1.8萬套,是2023年4月以來的最高點。“金三”又接“銀四”,今年4月二手房成交量1.6萬套,是今年以來的第二高點。但是相比常年表現來說,上海樓市還需要提升熱度,市場也在呼吁出台更多利好政策來激活樓市。一些購房者告訴記者,希望上海在放鬆限購方面,可以考慮進行優化調整。

同時,后續服務也需要跟上。記者留意到,在“以舊換新”活動中,行業協會明確提供“樂居換新購”平台,方便市民在線了解各個樓盤的優惠情況。在支付寶“樂居換新購”小程序上,已有13個樓盤上線,覆蓋浦東、嘉定、寶山、普陀等區域,有1萬多人進行過查詢。不過記者發現各個樓盤的“以舊換新”活動流程和細則均沒有公示,隻能到線下具體售樓處才能了解到。有消費者表示,希望平台能夠盡快優化,方便使用。(記者 戚穎璞)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