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創中心躍向“強功能”,日均新增科技企業370家︱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5月22日,中宣部組織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走進上海。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煒在介紹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情況時表示,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正在從“建框架”向“強功能”躍升,積極搶佔科技前沿,持續增強科技創新源頭供給,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以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近年,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增長迅猛,從2022年的1.4萬億元增至2023年的1.6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佔全市GDP的24.8%,日均新增科技企業370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4萬家,經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4850億元、同比增長21.1%。
屈煒表示,為搶佔科技前沿,上海強化了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科技布局,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戰略決策咨詢機制,制定實施計算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基因治療、元宇宙、區塊鏈等領域專項行動方案,深化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6G、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AI4S)等領域創新布局。在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的同時,改革基礎研究組織實施方式,深化“基礎研究先行區”建設,探索更加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運行管理舉措,建立以選題為基礎的選人機制,鼓勵支持科學家開展高風險、高價值科學問題研究﹔聯合龍頭企業實施“探索者計劃”,由企業出題、閱卷,推動形成基礎研究多元投入機制。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海深入實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上海方案”,積極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實施路徑。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國內首批通過備案的11款大模型中,上海佔據3席。上海開發出一批面向制造、醫療等垂直領域的大模型,AI訓練芯片、推理芯片、車載智能芯片等30余款芯片流片量產,成立大模型語料數據聯盟,促進算力、算法、數據融合發展。
屈煒說,上海加速創新過程,創新鏈產業鏈加快融合。通過“揭榜挂帥”等方式,由企業牽頭,與高校院所、上下游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市、區合力布局90余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2023年,上海先期啟動建設7家高質量孵化器,成立上海“超前孵化”聯盟,帶動全市孵化器從基礎服務轉向精准服務、從集聚企業轉向孕育產業、從孵化鏈條構建向厚植生態轉變,加快培育硬科技企業。
持續優化的創新生態,不斷激發創新動力活力,高水平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23年,上海新增兩院院士18位,佔全國新增院士總數的13.5%。全市各類科創承載區和園區加快發展,加快張江科學城邁向世界一流科學城的步伐,建設“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推進張江高新區改革創新發展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制定實施大學科技園改革發展行動方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