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路街道用“繡花功夫”扮靚“面子”做實“裡子”

為進一步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和優化城市環境,華陽路街道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探索創新,於2023年實施了一系列城市管理精細化舉措,成功塑造了多個城市治理典范,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與城市整體風貌。日前,街道發布了“華陽路街道2023年度城市管理精細化十佳案例”。
五大街區 各美其美
2023年,華陽路街道成功創建上海市市容環境綜合管理示范街鎮。
街道結合自身社區、商區、園區、校區、歷史風貌區和藝術街區“六區合一”的混合型社區形態,形成蘇河華政灣、活力中山、智慧定西、靜雅武夷、文藝海粟五大主題街區,努力繪就“春滿華陽、多元魅力”美好實景。
社區營造 自律互助
潘東、飛樂居委會武夷路聯合自律小組持續發揮“頭雁”作用,入圍2023年度上海市優秀自律組織。
街道通過社區黨建整合武夷路沿線各類資源,由潘東、飛樂居民區志願者代表和沿街商戶組成聯合自律小組。小組成員深入參與愛國衛生日和城市清潔日活動,共建潔美環境﹔主動開展外立面及店招美化行動,提升街區風貌﹔積極組織居民、園區共建行動,凝聚各方力量服務市民群眾。
全景多維 協同共治
華陽路街道不斷探索智能化物聯感知應用,科技賦能社區治理運用場景,打造覆蓋全域、全時感知、高效處置的“一網統管”城市治理體系。
2023年,街道新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一網統管向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拓展。案件處置流程進一步優化,應急處置更加有力,部門協同更加高效,平台建設、數據分析更加成熟。
保持先發 開拓創新
華陽路街道成功創建上海市2023年第一批標准化街道林長制辦公室,設立首個街道民間林長工作室。
街道搭建“街道總網格—居民區網格—樓宇(單位)微網格”三級“林長制”網格化管理架構,率先探索班子成員、各科室中心負責同志共同參與的集體巡林模式。同時,在長寧區率先推行“民間林長”工作制度,堅持黨建引領,依托屬地資源稟賦,聘請“民間林長”,設立“民間林長工作室”。
吾百家園 水岸聯動
中山公園游船碼頭於2023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周邊居民代表成為首批游客感受蘇河華政灣別樣魅力。
街道積極打造蘇河華政灣“吾百家園”,通過中山公園碼頭正式啟用、“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五大行動啟動、“15分鐘生活圈慢行導覽圖”首發,推動“美麗街區精治”“和綠家園提質”“文明先鋒參與”等行動,持續拓展濱河效應向街區、社區延展。
丹心蘇河 水岸同頻
華陽路街道綜合執法隊與市水務局執法總隊三支隊開展2023年度黨建聯建及聯合普法宣傳。
街道重點推進“丹心蘇河”黨建品牌,充分利用“真心真意”城管會客室平台,創新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新路徑。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在蘇州河流域開展“蘇河丹心 水岸同頻”黨建聯建聯合普法宣傳活動。
滬尚回收 示范引領
2023年,全區首個可回收垃圾中轉站在華陽路街道投入使用。在凱旋路646號旁,通過全品類回收服務、配置市級平台地磅系統等方式建成長寧區第一個街鎮級可回收物中轉站。
街道還通過對陶安、華院、金谷苑小區垃圾箱房配置無接觸投放口、設置殺虫、高壓沖洗、噴淋除臭、智能監控、智能回收箱等方式,完成上海市首批垃圾分類2.0版精品示范居住區垃圾箱房標准化改造。
同向發力 提升實效
華陽路街道統籌各部門合力破解利星國際高層撤桶難題,打通垃圾分類工作中的堵點、難點,推進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工作。
為進一步提升利星國際小區垃圾分類實效,街道通過居委會充分發揮好黨員、樓組長和志願者宣傳作用,業委會做好正面引導,物業做好消防隱患告知,並承諾做到“撤桶不撤服務”。同時,優化樓道環境,升級改造小區垃圾箱房,最大程度獲得了居民認可和理解。
為民利民 排憂紓堵
萬航渡路1424弄,既是華秀小區的入口,也是省吾學校的校門,弄內出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2023年,街道會同區建管委、省吾學校等單位多次協商解決方案,確定移除通道機動車、擴充通道、道路修繕、圍欄整修等計劃,實行弄內機非隔離、人車分流。經升級改造后,居民、學生出行安全有了保障。
升級蝶變 打造亮點
街道以黨建聯建為紐帶,與區架空線指揮部、區綠容局、上海市電視中等專業學校、長寧區業余大學和屬地居委等單位結對共建,統籌整合資源,充分利用街角微小空間,將科創嵌入生態,建成“硅巷花園”,形成了集綠化、美觀、科技、便民於一體的安化路226米科技生活景觀帶。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