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獲贈共40套55件銅胎掐絲琺琅器 上博專門辦特展

2024年04月25日15:02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先后捐贈40套55件銅胎掐絲琺琅器,上博專門辦特展

致敬捐贈者的愛國情赤誠心

上海博物館又開新展。今天起,上博將在人民廣場館四樓展廳舉辦專題特別展覽“金琅華燦:張宗憲捐贈掐絲琺琅器展”,展出收藏家張宗憲向上博兩次捐贈的共計55件銅胎掐絲琺琅器珍品。一件件精美展品,折射出收藏家私藏公用的胸懷和滿腔熾熱的故土情。

銅胎掐絲琺琅是中國特種金屬工藝品類之一,因在明代景泰年間達到制作工藝的高峰,又被稱為“景泰藍”,這一稱謂最早出現在清宮造辦處檔案中。這種工藝品是在銅質胎體上焊上用扁銅絲圍成的花紋,而后將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經焙燒、打磨、鍍金等工序后成器。

此次展出的展品,從造型到紋飾,都是掐絲琺琅器中的精品。琺琅器素以顏色豐富、造型優美著稱,從一件明代掐絲琺琅觚可窺見這一特色。這件琺琅器外形仿造青銅器觚的造型,敞口細腰,通體以淺藍色琺琅釉為底,頸部以四片蕉葉紋貫穿,蕉葉內部填上了黑紫色琺琅釉,再掐絲制作出多種白色花朵,而蕉葉外則嵌入紅色與黃色的蓮花等圖案。器具的腹部和足部,又掐絲成牡丹、菊花、茶花、梔子花等花紋,在足底中心還鏨刻十字杵紋。盡管色彩豐富、花紋多樣,卻並不顯冗余,而是端庄優雅。

而清代掐絲琺琅象尊則體現了琺琅器造型上的變化。這一對大象站立,背上配有韉。這一橫跨象背的毯子十分華麗:頂部有花紋,深色琺琅彩為底,再飾以紅色、藍色連綿組合的花紋﹔垂在象身體上的部分則是方形,邊緣是金屬鏨刻的回環紋飾,圈住的部分以藍色琺琅彩為底,中間有一個深色“壽”字,下方是海水和山石,周邊則環繞蝙蝠、雲彩等寓意吉祥的圖案﹔而其下方還綴有多種顏色的流蘇。韉上坐有兩人,造型、服飾皆不相同。

這次展覽展出的琺琅器幾乎件件不同。展陳設計以“物”為中心,空間以軸對稱形式排列,根據器物的大小和類型劃分為四個展區。其中第四展區參考古代宮殿的布局方式,特別增加了裸展區域,將重點大型器物進行集中展示。展廳根據琺琅彩的“紅”“藍”色彩搭配金屬材質的特征,提煉掐絲琺琅器的花紋進行圖形設計與重組,組成不同造型的金屬門洞,在柔和明亮光線的烘托下,讓空間形成金琅華燦的視覺效果,舒適度與美觀性兼顧。

去年9月26日,張宗憲向上博捐贈了32套共計46件銅胎掐絲琺琅器。近期,他再次捐贈8組9件銅胎掐絲琺琅器給上海博物館。據悉,這批琺琅器年代跨度長,制作年代從明代至晚清民國,展現了掐絲琺琅的歷史與發展過程﹔其中不乏清康熙、乾隆時期造辦處琺琅作的作品,展示皇家琺琅器的制作水平﹔而且器形豐富多樣,包括陳設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多種器類,可供多角度研究、展覽。

年過九旬的張宗憲在收藏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籍貫江蘇常州,1927年出生在上海。祖父張楫如是江南竹刻名家,父親張仲英經營的“聚珍齋”是民國時期上海有名的古玩商號。張宗憲50年代在香港創辦“永元行”,是最早活躍在國際拍賣會上的中國人,數十年積極投身古董收藏界,也為中國古代藝術品拍賣市場起到推動作用。他的收藏豐富、涉獵廣泛,專攻書畫、瓷器、銅胎琺琅器等,極具規模。在他的推動和影響下,國內外藏家也開始注重各時期銅胎琺琅器的收藏和研究。

目前,上博藏品總數超102萬件(套),包括33個門類,其中有近9萬件來自各界人士捐贈,是上海博物館藏品主要來源之一。張宗憲一直與上博保持密切聯系,長期關心和支持博物館的建設發展。了解到上博銅胎掐絲琺琅器收藏較少,張宗憲便表示要將歷年收藏的珍品捐贈給上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表示:“張宗憲先生此次慨然捐贈的琺琅器珍品,既是這種深厚情誼的見証,也極大豐富了上海博物館的館藏與展陳。上海博物館此次通過舉辦展覽的方式,與世人共享受贈的瑰寶,並以此致敬捐贈者的愛國之情與赤誠之心。”(記者 簡工博)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