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科技產業類重大工程建設提速,助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上海市住建委、市重大辦介紹,今年191項市重大工程正式項目中,共安排科技產業類正式項目76項,年度計劃投資約814億元,佔比35.4%﹔另安排預備項目10項。
圍繞國家重大科研戰略,今年重大工程將推進建設一批國家大科學裝置,包括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中科院在滬“十四五”科教基礎設施等項目﹔聚焦本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六大高端產業集群,推進中芯國際、舜宇光學、C929研發、聯影醫療、信達生物、金闥機器人基地等項目。計劃建成張江科創中心、華為上海研發基地等14項﹔計劃新開工儀電智算中心、中船上海科研基地等4項。詳見↓
2024年市重大工程
科技產業類篇
中微公司臨港產業化基地(一期)
建成效果圖
項目位於臨港重裝備產業區,佔地約158畝,總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主要建設研發生產廠房、倉庫、配套設施、員工宿舍等。目前,基地的1號生產廠房以及成品倉庫已於2023年底驗收通過並投產,其余生產廠房以及設施預計2024年內全部建成投產。
項目建成后,將滿足中微公司集成電路設備和泛半導體設備的研發、測試和產業化需求,為公司進一步擴充高端設備產能、不斷提升研發能力和科技創新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昊海生物科技國際醫藥研發及產業化基地(一期)
建成效果圖
項目位於鬆江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科技園,建筑面積約10.7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制劑生產、質量檢定、生產配套等多棟功能單體。目前,項目已完成建筑主體、室外總體建設,正在進行機電及設備安裝工程,預計2024年建成。
項目建成后,將加快醫療美容、骨科、外科、眼科等藥品和醫療器械進口替代速度,化解產能發展瓶頸,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及廣大人民用得到、用得起好藥的需求,有力支撐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合成氣裝置三期擴建項目
建設情況圖
項目位於上海市化學工業區B6-5地塊,總佔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9000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兩套年產氫氣6.01億標方和一氧化碳2.35億標方的合成氣裝置及其配套的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目前,第一套裝置已完成調試工作。第二套裝置正在調試,3月底將具備商業化運營條件。
項目建成后,將取代目前第三方煤基氣化裝置供應方式,並通過配備二氧化碳捕集和回收技術,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萬噸,帶來顯著的環境效益。此外,項目產品將連接到現有氫氣和一氧化碳網絡,進一步提升向化工區合成氣用戶產品供應能力,助力園區和上海及周邊其他地區的氫能業務發展。
中交集團上海總部基地
建成效果圖
項目位於楊浦區濱江門戶位置,西鄰北外灘,南臨黃浦江,佔地面積約2.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近19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2棟高層辦公樓、4棟4層商業(含地下商業面積)及物業配套獨棟建筑。目前,精裝工程、幕牆工程已全部完工,計劃5月底建成驗收。
項目以國企總部項目為定位,目標建設成為楊浦濱江新地標,重點引入總部金融、互聯網、新能源等創新企業。
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
建設情況圖
復旦大學張江校區國際創新中心項目(一期)總建設面積約65萬平方米,建設主要內容包括微納電子與量子科技融合創新大樓、生物與醫學科技融合創新大樓和三號科研樓。截至目前,三棟科研樓均已基本建成,正在加緊辦理各項綜合竣工驗收手續,為實現各科研平台入駐提供條件。
項目建成投用將滿足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及其交叉三大板塊建設的功能定位和建設“國際人類表型組重大科學計劃”“腦與類腦智能創新中心”“微納電子與量子創新中心”和“新藥創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重大項目平台需求,助推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資料:市住建委、市重大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