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鄰裡有矛盾?遇到不文明行為?楊浦這個小區有解題“寶典”

2024年03月21日15:55 |
小字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區治理也是如此。始建於2000年的江浦路街道上海大花園小區,樓道堆物、高空拋物、鄰裡糾紛等問題時有發生。為了解決居民可能遇到的種種難題,去年6月,上海大花園小區業委會在充分征求業主意見的基礎上,起草制定了上海大花園小區《住戶守則》,內容涉及寵物飼養、房屋出租、車輛停放、垃圾處理、鄰裡關系等。

圖片

《住戶守則》施行半年多以來,小區內的不良習慣正慢慢消失,新產生的矛盾也能快速解決,社區治理進入良性循環狀態。那麼《住戶守則》這份“寶典”是如何影響居民生活的呢?我們一起到小區去看看。

前不久,上海大花園小區居委會接到25號樓3樓業主的投訴稱樓上4樓鄰居家的空調外機底部化霜漏水,結果導致自家牆壁滲水腐蝕。但是對於3樓鄰居的投訴,4樓業主卻不認可,4樓業主認為,空調外機是找專人安裝的,而且漏水也不是故意為之,所以不願承擔漏水責任。

圖片

鄰裡矛盾看似無法調和,但小區居委會卻胸有成竹。根據上海大花園小區《住戶守則》規定,鄰裡矛盾因檢修費用的承擔發生意見分歧時,物業公司或者業委會可先行墊付檢修費用,先將糾紛影響降到最低,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落實費用的最終歸屬。

圖片

於是,小區物業花費200元為4樓業主空調外機加裝了一個雨水收集托盤,成功將空調外機漏水引走,避免了鄰裡矛盾的進一步升級。小區物業經理董俊告訴記者,物業墊資200元解決問題,是化解這次鄰裡矛盾的關鍵。鄰裡矛盾化解后,4樓業主有了新的認知,認為空調漏水自己也應該承擔一部分責任,畢竟是自己家使用空調時才會漏水,於是主動承擔了雨水收集托盤的費用。

圖片

《住戶守則》的存在,讓原本有可能升級的鄰裡矛盾,最終化干戈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睦鄰的土壤。不僅僅是滲水問題,上海大花園小區《住戶守則》從社區生活的各個方面,規范和約束了小區居民的行為。例如房屋出租時,要求業主不得將房屋改造成“群租房”﹔車輛停放時,必須按照小區物業規劃的車位有序停放,不得阻礙他人正常通行﹔飼養寵物時,必須按規定為寵物進行登記和疫苗接種,攜帶寵物外出時必須佩戴牽引繩,而且應及時清理寵物排泄物。

小區居民陳阿姨感嘆,現在小區裡面養寵物的業主都非常自覺,出來遛狗都會帶好紙巾和塑料袋,牽好狗繩,有的業主還給寵物戴上了口罩,防止寵物誤傷老人和小孩。

如何讓《住戶守則》實實在在地落實到位?小區物業和居委會也會積極從業主的實際需求出發。就電瓶車管理來說,小區物業專門在小區六個地方設置了電瓶車充電停車位,方便業主停車充電。“目前小區裡設置的6個集中充電點位幾乎可以覆蓋每一棟樓的充電需求,不管是充電還是停車都很方便,所以車主們也願意把車停到車位上去。”江浦路街道大花園居委會副主任周黎蘊介紹說。

圖片

其實,《住戶守則》在制定過程中就已經慢慢發揮功效。居民遛狗不牽繩等問題明顯減少﹔遇到不文明行為,社區志願者會主動勸導,其他居民也會幫忙規勸﹔樓棟內發生裝修矛盾時,居民也能夠自主理性開展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矛盾糾紛不出樓。

江浦路街道社區自治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制定上海大花園小區《住戶守則》,實際上是在小區內部形成了社區治理的“微規約”,大家以后都根據“微規約”來辦事,小區內的矛盾就能大幅減少,社區自治也呈現出了更加良好的局面。

圖片

《住戶守則》的誕生,不僅回應了居民關於社區各項問題的集中訴求,同時也鍛煉了居民通過民主協商,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制定守則的過程也集中展現了居民自我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是居民自治的良好體現,也為楊浦探索“三微治理”提供了典型案例。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