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丨全域創新,楊浦“拉升”營商環境“暖心值”

“創新”,是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更高的效率、更少的人手,一台外觀時尚的收銀機成為“順水之舟”,載著中小微商戶“駛”入數字化營銷時代——楊浦企業充分利用新技術的“利他性”,讓“萬物互聯”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從“老舊的小區和廢棄的馬路”變身“散發數智時代魅力”的知名文化科技產業高地,20年來的巨大變化“顛覆”了她的記憶——以“共創”為密碼,“元宇宙青年社區”的面紗被慢慢揭開﹔“楊浦濱江如今建設得這麼好,是我們沒想到的”——厚重的“百年工業”,孕育出了“創新之花”﹔“老店新開”,一周歲“農歷生日”已過——他拿著鑰匙到點開門的身影,已經融入了“科創街區”的煙火氣……
創新之“新”,亦是暖心之“心”。來看看發生在火熱沃土上的“楊浦故事”。
新技術的“利他性”,讓“萬物互聯”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大學路沿街一家花店線上線下訂單不斷,店主很慶幸身邊有一個得力助手,“商米的收銀系統給我們自帶了電子發票,還有會員的管理系統。”
外觀亮眼時尚的收銀機,內核擁有一整套智能門店解決方案。外賣接單、票據打印、收銀結算,一體自動處理……更高的效率、更少的人手,這樣一台收銀機甚至能把不起眼的小微商戶,一下子推進數字化營銷時代。
楊浦企業上海商米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米”),已成功入選上海市首批40家創新型企業總部名單。通過利他和賦能,商米織就起一張龐大的商業物聯網。
2020年,由商米打造的數字化門店場景體驗空間——商米之家旗艦店亮相五角場商圈的合生匯。彼時,不少來體驗的顧客是五角場商圈的商戶,有的已通過線上方式購買過相關產品。一家連鎖火鍋店使用的叫號系統是商米的一款智能取號機。“以前我們主要通過人工寫號,比較容易出錯,而且人還不能走開,使用這台設備后,即使沒有工作人員在場,客人也能通過掃碼自助取號。”店長說。
在今年1月舉行的美國紐約零售展覽會上,商米發布了擁有全生物識別技術、Hyper Wi-Fi超遠距離通信技術等新一代產品,受到全球參展者廣泛關注與青睞。
在中國市場,基於人臉識別這種生物識別的應用已經司空見慣,但在國際市場上,基於各地域文化與法律條文的不同,生物識別並沒有得到廣泛普及,廣大用戶與消費者也沒有體驗到基於AI的新技術帶來的便利優勢。商米此次推出的全生物識別技術,綜合應用了人臉、指紋、掌紋等多維生物特征信息,提供便捷且高精度的個體識別能力,廣泛適應各國的文化和消費習慣,促進行業支付技術的進步。同時,商米的Hyper Wi-Fi技術,也是在最新的Wi-Fi協議的基礎上,開展了大量自主創新,實現了傳統Wi-Fi十倍以上的通信距離,避免了當前主流Wi-Fi工作的頻段干擾問題,有效地為將來的商業物聯網通信建立了堅實的技術平台。
這一系列動作背后,是商米近年在創新科技上的持續投入。全球物聯網發展勢頭愈發迅猛,盡管基於Windows系統的終端設備市場規模在相當長時間內仍將保有主流市場份額,但商米已經洞察到商戶對於Windows應用轉型至Android應用的需求與日俱增。為加速推進全球商業數字化,讓使用場景和商戶的使用體驗不受底層系統局限的影響,商米與高通展開了緊密合作,共同推出創新的SUPER POS產品解決方案。“我們希望讓使用Windows系統的商戶也能享受到‘低功耗、高性能、輕薄時尚’的超級POS,商米將積極助力全行業數字化轉型。”商米創始人兼CEO林喆說。
過去十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商業數字化在全球范圍內漸成氣候。近年來,隨著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萬物互聯的商業世界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面向未來的數字商業,商米將繼續探索,進一步為全球的生態合作伙伴提供豐富的平台化、模塊化的技術支持,從而賦能更多線下應用場景的數字化轉型,建立數據標准,構建連接體系,持續在逐漸豐富的技術創新路線上深耕,夯實來之不易的創新成果,大幅提升新技術的成熟度與體驗,同時與全球的合作伙伴一起,探索新技術在千行百業中的應用空間。
以“共創”為密碼,慢慢揭開“元宇宙青年社區”的面紗
在大學路限時步行街開放時段,市民項女士特地過來“打卡”,大創智20年來的巨大變化“顛覆”了她的記憶:“2003年,我在上海財經大學讀書時,這裡是老舊的小區和廢棄的馬路。如今,這裡可休閑、可娛樂,能夠感受到數智時代的魅力。”
大學路,全市首批“科創街區”之一,是楊浦區大創智創新發展示范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於去年5月開啟限時步行街模式,集文藝范、煙火氣、科技感於一身。
大創智,如何從“老舊的小區和廢棄的馬路”變身“散發數智時代魅力”的知名文化科技產業高地,成為上海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在上海楊浦知識創新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蔣建星看來,“共創”是大創智的密碼。
“共創”既包括校區、社區、園區的共創,也包括科技與文化的共創,線上和線下的共創。在大創智園區,周邊高校的學術科研成果溢出和優秀人才匯聚,都為文化產業創新注入動能。近年來,周邊高校校友在大創智的創業成果不斷涌現。
畢業於復旦大學的陳雪峰,創建萬物新生,企業已成長為中國數字化循環經濟引領者,並於2021年在納斯達克上市﹔脈策科技是城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翹楚,其團隊主創大多畢業於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楊浦區內高校,以“城市數據團”之名廣為人知。
在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數字化也成為大創智的顯著特色。一方面,大創智的文化科技企業具備了強大的數字化能力,以字節跳動、AECOM、脈策科技為代表的企業在數字化相關產業深耕多年。另一方面,得益於楊浦豐富的高校資源,大創智匯聚了大量高學歷,易接受新技術、新理念的年輕人,數字化應用在這裡有充分的用戶需求。同時,大創智積極引導文化企業實現線上線下產品聯動,大力推動文化地標形成虛擬現實空間疊加,主動探索文化園區建設數字孿生指標體系,探索建立數字化“元宇宙青年社區”。
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可以“上保險”
同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一直以打造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體系為核心,重點圍繞挖掘企業自主創新核心技術、促進高校產學研合作、加強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等方面提供全周期、全覆蓋服務。
近年來,太平洋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探索涉及專利轉化、PCT國際專利申請以及馬德裡國際商標注冊等方面的保險產品創新。
太平洋安信農保專利轉化保險的上海“首秀”,日前落地在同濟科技園。園區6家意向投保企業與太平洋安信農業保險上海分公司進行集中簽約。
優積建筑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創新型建筑科技企業,主營業務包括數字化模塊化的建筑協同設計與智能建造,擁有知識產權33項。對於知識產權的重視和保護,也讓企業嘗到了甜頭。“去年我們與上海農商銀行簽訂了一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目前已獲得200萬元額度,並享受50%的貼息補貼。”公司財務總監羅小娟表示,希望專利轉化保險的推出,可以幫助企業降低專利落地應用的風險,為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保駕護航。
“這款保險一方面能夠有效轉移專利技術成果轉化過程中風險事故責任,另一方面也可以化解交易雙方之間的矛盾,為促進要素資源加速流轉、實現專利成果高效率轉化,提供保險保障。”太平洋安信農保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作為上海市知識產權示范園區、楊浦區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集聚區承載主體,2021年至今,同濟科技園已孵化培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上海市中小企業高價值專利產業化示范單位3家、上海市專利工作試點企業1家、上海市專利工作示范企業2家﹔建立上海市院士(專家)工作站5家。
厚重的“百年工業”,孕育出了“創新之花”
“雖然歸國時間不短了,但這是第一次這麼深入了解濱江。楊浦濱江如今建設得這麼好,是我們沒想到的。”日前,第二批“楊浦人才看濱江”活動舉行,來自不同領域的楊浦海外高層次人才在此感受“百年工業”文明以及當下“最in”的商務環境。
“百年工業”,是楊浦的歷史積澱,曾幾何時,這裡工業機器的作業聲隆隆不斷,如今在這片經過時間洗禮的熱土上,市民游客的歡聲笑語不斷,厚重的歷史孕育出了創新之花。
上海煙草倉庫搖身一變,成為綠之丘﹔毛麻倉庫變身“文化倉庫”﹔曾經的祥泰木行如今已是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黃浦江是上海城市發展的生命線。黃浦江兩岸的綜合開發,將上海帶入城市發展新階段。
在2023上海楊浦濱江全球推介大會上,楊浦重點推介位於八埭頭、大橋西、大橋東三大區域的19幅地塊,吸引了全球各地投資方的目光。其中,八埭頭核心區是楊浦濱江門戶,位於外灘-陸家嘴-北外灘“黃金三角”功能核心區域,為商業、文化、工業歷史發展的源頭,也是上海2035總規劃確定的中央活動區,將重點構建高能級商業商務集聚區。
2023年,楊浦濱江發展能級不斷增強——加速推進美團上海科技中心、嗶哩嗶哩新世代產業園等項目,與中信泰富合作開發八埭頭歷史風貌保護地塊﹔加快公共空間貫通改造,積極探索濱江中北段轉型升級有效路徑﹔2024年,加快“長陽秀帶”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建設,吸引更多新生代龍頭企業和功能平台集聚,與中國美院、法國藍帶聯手建設國際設計智造聯盟總部基地、國際餐飲展示體驗區……“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新的一年,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楊浦濱江,正在朝著時尚潮流集聚地、濱水岸線新典范的目標邁進。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