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生態與發展,在崇明這裡“雙向奔赴”

2024年01月24日11:46 |
小字號

一大早,新村鄉新洲村,上海慧聰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吉又鑽進林子裡,查看羊肚菌和赤鬆茸(即大球蓋菇)培育情況。“前幾年,羊肚菌在新村試種成功,效果喜人,不僅如此,我們還讓‘冬閑田’變‘增收田’,實現水稻田的最大效益。”自2022年在新村試種羊肚菌以來,楊吉時常會在種植基地轉上幾圈。一天一個樣,讓楊吉堅定了信心。

而這,只是新村鄉特色農業的一個縮影。新村是上海最年輕的圍墾之鄉,連片成塊的農田,適宜優質水稻生長的土壤和環境,持續完善的標准化生產體系,使其成為天然的稻米之鄉。而同時,與不少遠郊鄉鎮一樣,地處相對偏遠的新村也曾有成長的“煩惱”:單靠一產種植,收益空間有限

如何基於產業基礎,充分運用新模式、新思維,推動傳統農業向可持續、多業態、高附加值邁進?近年來,新村鄉以稻米產業為核心,重點發展“一袋米”“一口鍋”“一枚蛋”“一頭鹿”“一盒菌”,不斷探索三產融合、生態惠民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冬閑田”撐起“致富傘”

走進上海慧聰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隻見一座座黑色大棚整齊劃一,規模龐大,棚內一條條田壟筆直勻整,已分區種上了羊肚菌和赤鬆茸。“兩類是珍貴的食用菌,營養價值高,香味獨特,很受歡迎。我們通過考察,發現新村的土壤非常適合種菇。”負責人楊吉一邊介紹,一邊帶著記者往裡走。站在田埂上,他指向一片“農閑田”說,“如今除了林下,水稻田裡也能長出赤鬆茸!”

圖片

在大片稻田裡,記者撥開蓋料,看到裡面是一片片白花花的菌絲。仔細看,埋著菌種的泥土有點特別,土裡混著黃色秸稈。抓一把,聞一聞,還有菌菇的清香。“每年秋天水稻成熟后,在鋪滿秸稈的田裡放入菌種,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育生長,菌菇開始收獲。夏天一到,菌菇又會‘讓位’給水稻,進入下一季的循環,既有效提升農田復種率,也為村裡增加經濟收入開拓了新路子。”楊吉直言。

圖片

楊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22年試種出菇,每畝地的產量約在600至700斤,最高達1000斤左右,平均每畝收益高達上萬元乃至幾萬元,畝產值約為水稻的近20倍。

一田多收,與閑置的農田一起被“盤活”的還有村集體經濟。去年,新村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方式,由上海慧聰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提供菌種、種植技術,新洲經濟合作社和慧聰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帶頭示范,帶動農戶參與種植。“等將來經濟效益進一步凸顯,越來越多農戶看到利潤願意自己種植,我們會提供培訓指導、銷售一條龍服務,帶動更多農戶增收。”對於這一高收益作物,新村鄉正滿懷期待,繼續擴大種植規模,讓村民們的錢袋子鼓起來。

“‘稻菌’輪作模式形成了生態循環產業鏈,這是新村農業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新村鄉稻米文化小鎮推進辦主任楊積廣告訴記者。近年來,在綠色低碳大潮之下,作為第三批上海市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鄉鎮,新村鄉正走在生態產業化道路上,探索產業和生態的雙向奔赴,不斷提升生態惠民的水平。如今在新村,一幅示范效應強的“農、林、養殖產業生態循環發展”的美好畫卷,正由此緩緩鋪開。

圖片

位於新村鄉的正大崇明300萬羽蛋雞場,是一座現代農業綜合產業園。在這裡,也蘊含有生態、可循環理念。“目前,青年雞場、蛋雞場、雞蛋深加工車間、有機肥廠等都建成了。”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舉例,稻糠可以用作雞飼料,雞糞通過有機肥廠加工可作為有機肥還田,提升區域內水稻的品質﹔種植的秸稈回收,又可以用於有機肥加工。

 綠色生態圖景不斷擴大

麋鹿奔歡,鳥兒潛翔。如今在新村,珍稀動物麋鹿頻頻“出鏡”,不僅為新村帶來別樣生態美景,更見証了新村綠色生態“朋友圈”的不斷擴大。

圖片

三年前,4頭麋鹿分兩批從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來到上海,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適應期,於2022年2月遷至位於新村鄉的麋鹿極小種群恢復與野放項目基地,標志著上海首個麋鹿野放棲息地基本建成。自此,新村鄉的生態圖景上,多了“一頭鹿”。

整個項目佔地300多畝,原為農田和林地,經改造現劃為麋鹿棲息區、麋田輪牧區、隔離區、水源涵養區、科普宣教區等功能區,為麋鹿種群提供了日常飲食、活動、玩耍、繁衍以及接受免疫、檢查和治療的場所。

圖片

精心的照料使麋鹿繁育工作進展順利。去年4月,該項目基地傳來喜訊——野生麋鹿數量從4頭增至6頭。新村鄉給了麋鹿一個新的家園,麋鹿的到來也為新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現在走進新村鄉,可以見到多處繪有麋鹿圖案的牆繪,在新村稻米文化中心和特色民宿內,也能看到各種麋鹿元素﹔在麋鹿棲息地所在的新衛村內,還打造了集生態保護、生態教育與休閑體驗於一體的新型生態教育基地“北灘麋鹿苑”,進一步推動新村鄉農旅融合發展。

那麼,麋鹿棲息地為何選址新村鄉?其中又有何意義?

文獻資料顯示,麋鹿與原始稻作農業的關系十分密切,原始稻田是利用麋鹿踐踏過的沼澤地來播種。因此,有一種說法:這就是麋鹿的“麋”要在“鹿”下加“米”的原因。

圖片

“生態優質水稻種植恰巧就是新村鄉的主業,我們和有稻米文化‘基因’的麋鹿可謂頗有緣分。”楊積廣說,麋鹿種群引入新村鄉使麋鹿文化和稻米文化形成更強有力的聯系,顯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麋鹿生活良好也更進一步証明了新村生態環境的優勢及綠色發展潛力,“麋鹿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很高,在它周邊種植出來的大米,品質自然而然會得到印証。”

把“產業+”做到極致

稻米,是新村長期以來的主導產業。在這裡,每年豐收季,稻香漸濃,稻田裡一派生機盎然。沿著鄉間小道一路走過,競相開放的花兒、五彩稻田畫……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園風光鋪陳開來,吸引不少游人前來“打卡”。

圖片

圍墾而成的新村鄉,土地屬於滲透性好的弱鹼性沙土,特別適宜優質水稻生長。此外,全鄉耕地連片成條,整齊劃一,道路河渠規范標准,具有適合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的優勢。目前,新村鄉全鄉培育水稻種植型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100多家,常年水稻種植面積約為2.4萬畝,產出的稻米口感不遜於五常大米和越光米,深受市場歡迎。

在新村,不僅有連片成塊的稻田、高質量的稻米,還有以稻米為主題的文化品牌乃至旅游景區。近年來,在稻米文化中心的基礎上,“稻1968景區”逐步成型,該景區裡除了稻米文化中心,還設有米食文化體驗館、“稻香花舍”新型文旅居住社區等。“我們想把‘米產業’做到極致。”這些年,新村不僅構建了標准化稻米生產體系,也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扮靚了美麗鄉村,活躍了地方經濟。

圖片

“這裡的稻米研學活動以及農耕體驗等項目都非常接地氣,很適合帶孩子來體驗。”家長吳女士說,“這兒太美了,走在稻田裡看著美景,呼吸著新鮮空氣,心情特別舒暢。”

圖片

圖片

“好米配好鍋”。位於新村鄉的上海冠華不鏽鋼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幾乎制遍全球好鍋,是中國乃至全球重要的不鏽鋼炊具生產基地。圍繞著“一口鍋”的工業制造,也實實在在撐起當地人的半邊天,冠華是崇明本島除央企外,用工規模和產值規模最高的企業,也是眾多國際知名品牌不鏽鋼鍋具主要供應商之一,帶動了當地三四百戶家庭就業。

圖片

更多動作正在進行時。在講好稻米故事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造“處處皆景點、隨時可休閑”的全域旅游景區﹔政企合作,持續以一項主打產業帶頭,帶動新村鄉工業、農業、旅游業“三業一體”的高質量發展﹔趟一條生態循環發展路,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一個個項目紛紛落筆,精心繪制著新村廣袤鄉野生態致富的未來圖景。

(來源:上海崇明)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