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帶來全新考驗,上海這家郵輪邊檢站用“首創”服務“首次”

2024年01月07日09:11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的首次商業航行已進入后半程,1月7日,這座“海上微型城市”就將載著3000余名乘客返回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浦江邊檢站精心准備,將採用首創的“入境簡化模式”幫助旅客快速通關下船。

“依托新硬件、新系統,針對大型郵輪的入境旅客,我們採用入境簡化模式。相比傳統查驗模式,通關時間縮短一半以上。”浦江邊檢站邊防檢查處四級高級警長張佳琦告訴記者。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啟航帶來新課題

“入境簡化模式”是為了服務國產大型郵輪推出的新舉措,經過多次升級優化,可靠性已得到驗証。2023年12月25日至29日,“愛達·魔都號”進行了第二次試運營。這次試運營不僅是對郵輪服務能力的檢驗,也是對船岸聯動的一次壓力測試。

“郵輪原計劃29日下午靠港,但因為遇上大霧天氣,最后深夜才靠港,這給參與試航的乘客帶來了極大不便,我們對此也深感抱歉。幸好浦江邊檢站採用了全新的‘入境簡化模式’,讓大家能以最快速度下船。”愛達郵輪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移泊、試航、首航為口岸單位帶來了一系列新課題。面對許多“首次”,浦江邊檢站沒有經驗可借鑒,隻能不斷突破創新,用“首創”服務為國產大型郵輪保駕護航。

2023年12月15日,“愛達·魔都號”從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碼頭移泊至第一個母港——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

按照正常流程,“愛達·魔都號”挂上運營國旗,移泊至母港后才會從一艘“船”變為一艘“郵輪”,屆時邊檢機關需要採集船員信息,並且船員隻有辦妥邊檢手續后才能登離輪開展作業。

但“愛達·魔都號”距離首航的日子已經很近了,首航前的各項工作排得很滿,需要爭分奪秒。

浦江邊檢站提了一個大膽的辦法,報經上級同意后,首次提前進行跨轄區辦理業務,直接派員前往外高橋造船廠,為近1300名船員辦理相關手續,同時與兄弟邊檢站緊密合作,“一站式”辦結港口移泊手續,為“愛達·魔都號”后續作業節約了近一天時間。

“愛達·魔都號”的首次試航也是政策上的全新突破。該次航程沒有任何目的地,只是在海上轉一圈就回到母港。浦江邊檢站積極向上級爭取政策,促成了這次試航的成功舉行。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上海下一步希望推出無目的地郵輪旅游產品。“愛達·魔都號”的首次試運營,無疑為后續進一步突破提供了可借鑒的案例。

體量最大不代表最優,要引領標准制定

浦江邊檢站是專業郵輪業務邊檢站,負責上海口岸的郵輪出入境邊防檢查工作。站長周鈞介紹說,郵輪業務的特點是瞬時客流量特別大,大型郵輪就像是一座“海上微型城市”。以“愛達·魔都號”為例,如果滿載的話,靠港一次就相當於20架大飛機的乘客同時入境。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郵輪母港,年出入境人次曾將近400萬人次。放眼全國,上海郵輪出入境體量無疑是最大的,佔全國的70%左右。

但在周鈞看來,體量最大不代表能力最強、服務最優,國際郵輪港的建設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邊檢機關不僅要守護國門,而且也要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

“高水平開放才能帶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才能保障高質量發展。”周鈞說:“浦江邊檢站要爭做全國最強的郵輪邊檢站,就必須不斷提煉總結,在制度創新方面走在全國前列,這樣才能引領標准的制定,讓‘上海方案’變成‘全國方案’。”

浦江邊檢站曾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比如“船員臨時入境許可電子化”“郵輪管控系統”等,均已被公安部在全國郵輪口岸推廣。

隨著國際郵輪業務的復蘇,以及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的啟航,浦江邊檢站又推出了多項新舉措。

除“入境簡化模式”外,浦江邊檢站還全面升級“智慧郵輪港”系統,提升出入口岸限定區域的安全度和便利度。根據管理要求,船員、旅客、岸上工作人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區域,過去需要邊檢工作人員人工識別身份並進行指引,現在借助人臉識別技術,隻要“刷臉”核實身份就能快速通行。

此外,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愛達·魔都號”郵輪物供產業鏈內循環,浦江邊檢站聯合其他口岸執法單位共同建立日常信譽管理體系,對信譽記錄良好的企業進一步優化相關手續。

據悉,這些新舉措也將用於回歸上海的國際郵輪,助力《推進國際郵輪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海行動方案(2023—2025年)》落實落地。

(責編:龔莎、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