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遠場地震可預警!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上海子項目建成

2023年12月14日09:14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地震波到達倒計時30秒,29秒,28秒……”13日下午,記者在上海地震預警中心看到了預警信息發布終端的“倒計時”演示。近日,“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上海子項目”完成竣工驗收,已具備地震預警信息服務能力。

項目正式運行服務后,可實現遠場大震預警功能,屆時當上海外圍區域如江蘇沿海、台灣地區等地一旦發生對上海有影響的強震,可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上海前,發出遠場大震預警信息,實現地震預警信息的秒級發布。上海市地震局正在對接相關部門,將通過廣播、電視等渠道向公眾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上海已具備地震預警服務能力

上海市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志俊介紹,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是增強防震減災服務能力、防范化解地震災害風險的重大工程,其目標是實現全國分鐘級儀器地震烈度速報與重點地區秒級地震預警,為公眾防災避險和行業緊急處置提供服務。自2018年7月全面啟動以來,這項工程已建成15391個地震預警站,3個國家級中心、31個省級中心、173個地市級信息發布中心,形成了由台站觀測、數據處理、信息服務、通信網絡、技術支持保障五大系統構成的中國地震預警網。

上海子項目建設周期5年,2018年啟動建設以來,上海市地震局已完成全部14個基准站、9個基本站、8個一般站和一個省級預警中心的建設任務,並在7個區的應急管理局、市氣象局、上海燃氣集團信息中心、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布設了10套預警終端。

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的“倒計時”演示(俞陶然攝)

目前,上海已形成遠場大震預警能力和基於儀器實測的街鎮烈度速報能力,滿足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地震預警需求。實現這兩種能力的科學原理是什麼?王志俊解釋:其原理如同閃電和打雷,我們先看見閃電,幾秒后聽見打雷,其實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但光速比聲速快。同理,鄰近震中的觀測儀器捕捉到地震波后,快速估測地震的大小並預測地震可能造成的影響,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波到達前通過緊急地震信息接收終端、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渠道,為政府機關、專業用戶和社會公眾等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能有效降低人員傷亡、減輕地震災害損失。

地震預警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震中地區監測站點的密度、預警區與震中的距離等。監測站點越密,預警信息產出的耗時越短,預警時間就越長﹔距震中越遠,預警時間越長。相對而言,震級越大,地震預警產生的減災效果越明顯。以汶川地震為例,當時如果有預警系統,就能為北川、青川等地搶到幾十秒的逃生時間。

讓公眾及時收到地震預警信息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上海子項目”包括31個地震專業台站和一個省級地震預警中心,總設備350台(套)。作為全國預警一張網中的一個節點,上海預警站網的平均台間距約為14公裡。這樣的台站觀測密度,可使預警系統在10秒內產出地震預警信息。

上海地震預警中心工作示意圖

以今年6月15日上海青浦3.1級地震為例,得益於上海地區較高的預警站點密度,震后中國地震預警網6.9秒產出地震預警信息。在上海地震預警中心,上海地震台高級工程師畢波向記者展示了地震發生后青浦區“台站峰值加速度圖”。這張圖說明,通過建立較高密度的預警站點,上海已形成基於儀器實測的街鎮烈度速報能力。“今后,市民看到的地震預警信息會顯示本地烈度,並顯示‘有感’‘請勿驚慌’等提醒,讓市民對即將到來的地震波有心理准備,以便及時採取防護舉措。”畢波說。

地震發生后青浦區“台站峰值加速度圖”(俞陶然攝)

為了讓更多公眾及時收到預警信息,上海市地震局已對接相關部門,達成合作共識,將地震預警信息服務與應急廣播同步建設、同步推廣,后續計劃利用上海市預警發布中心各類發布渠道,強化預警信息發布效能。同時,市地震局積極拓展電視預警等第三方地震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已與相關部門達成初步共識,有望使電視機前的觀眾獲取地震波何時到達本地的“倒計時”信息。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