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滬郊金山舉行“白蕉書畫藝術特展”,其中77件展品系首次展出

2023年12月13日09:20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12月12日,“江山如此多嬌——白蕉書畫藝術特展”在金山博物館開幕,共展出與白蕉先生有關的實物、書畫真跡等共計105件(套),其中77件(套)系首次展出,包括白蕉自用印19方、白蕉定制胎發筆、白蕉題贈鄧散木自作詩手卷、白蕉題贈鄭石橋書畫扇面等。

據悉,展覽歷時一年余精心策劃而成,將持續至2024年3月31日。

2023年,適逢金山博物館建館35周年。1988年12月,在上海市、原金山縣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誕生了上海浦南地區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家博物館——金山博物館。在金山博物館的萬余件文物藏品中,有關白蕉先生的書畫作品實為館藏一大特色。多年來,金山區博物館一直致力於白蕉藝術作品的征集、收藏和研究,是目前收藏白蕉作品最多的國有文博機構。

本次展覽的開幕式,可謂別出心裁。全場以互動訪談的形式開展,邀請到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白蕉先生學生、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湯兆基,金山區博物館原藏品保管部主任吳文華,金山區青少年書法愛好者代表何彥等。嘉賓們分別從各自角度談及白蕉先生及其書畫藝術,崇敬之情溢於言表。

據介紹,本次展覽通過“蕙心紈質,浦南留香”(描述一個舊時代文人的早慧成長與勤奮努力)、“悲喜歌詠,心系蒼生”(描述白蕉在海上書壇聲名鵲起,但現實的黑暗與無助,使其對前景充滿惆悵與彷徨)、“激揚文字,抒懷同唱”(描述一唱雄雞天下白的新中國激發了白蕉的雄心壯志。他贊美新中國,一心向黨,用藝術創作謳歌新時代)三個展示部分,向觀眾呈現了一個從舊時代走來而與偉大時代產生交集、心系人民心向黨、最終成為一代宗師的“白蕉”形象。

今年正值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展覽還特別展出白蕉書毛澤東詩詞作品38件(套),各體兼備,蔚為大觀。其中,《白蕉書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冊頁》隆重亮相,為1965年白蕉行書作品,內中收有毛主席1925—1962年不同時期所作的37首詩詞。此冊頁由白蕉之子何民生整理、題簽、裝裱制盒並捐贈給金山博物館,凝聚著白蕉、何民生父子兩代人對黨和人民的情懷,十分珍貴。

當日下午,“入古出新——白蕉書畫藝術研討會”在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舉行。本次研討會旨在總結白蕉先生書畫藝術成就,揭示和探討近年來國內關於白蕉相關研究的諸多前沿問題。與會專家從白蕉的書法、繪畫、篆刻、詩文等藝術貢獻,以及白蕉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參與新中國文化建設等方面發表了富有見地的論述。

附:

白蕉簡介

白蕉(1907-1969),我國現代著名書畫家、藝術教育家,南社紀念會成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古典文、書法教員,上海金山張堰人。白蕉本姓何,名治法,又名馥、旭如,別號別署甚多,有復翁、復生、濟廬、雲間、雲間居士、養鼻先生、海曲少年、江水詞人、不入不出翁、天下第一懶人、仇紙恩墨廢寢忘食人等。

白蕉出身書香門第,才情橫溢,詩書畫印皆允稱一代,是二十世紀中國書法帖學方面的杰出代表,與徐悲鴻、鄧散木並稱“藝壇三杰”。其書法深具魏晉風韻,沙孟海盛贊其“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與沈尹默、潘伯鷹馳名海上,並稱“書壇三杰”,是現當代中國書法帖學方面的杰出代表。白蕉品性高潔,寫蘭尤享盛譽,時以“白蕉蘭、石伽竹、野侯梅”並稱三絕。

抗戰時期,他與鄧散木合作舉辦杯水書畫展,共濟難民。新中國成立后,白蕉緊跟時代步伐,閱讀大量馬列等相關著作,並積極參與上海美術館、圖書館籌建,中共一大會址的恢復工作,為上海中國畫院籌委會委員兼秘書室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等。著有《袁世凱與中華民國》《白蕉》《雲間言藝錄》《書法十講》等。

(責編:龔莎、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