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進入最美賞葉期 為何"梧桐區"難覓"梧桐"

申城進入最美賞葉期 為何“梧桐區”難覓“梧桐”
用“打翻了的調色板”來形容最近的上海街道,很是貼切——隨著最美賞葉季的到來,不同植物展現出不同的葉色。
近日,市綠化市容局發布了“賞秋必備地圖”,包含177條秋色景觀道路和11個古樹名木推薦點。細心的市民發現,這份地圖中介紹了不同道路的特色樹種,但裡面並沒有著名的“梧桐”,也沒有紅葉的代表“楓樹”,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因很簡單:一是很多樹種的學名和俗名有差異﹔二是部分植物葉片相似,讓人“傻傻分不清”。
那麼,上海街頭常見的色葉樹有哪些?又有哪些容易被搞混?
“梧桐區”裡種的是懸鈴木
俗稱“梧桐區”的衡復風貌區是社交平台上熱門的賞秋地標。但很多人不知道,“梧桐區”裡並沒有“梧桐”,所謂的“法國梧桐”不是梧桐樹,而是二球懸鈴木的俗名。
梧桐和懸鈴木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前者為錦葵科梧桐屬落葉大喬木,后者是懸鈴木科懸鈴木屬落葉大喬木。上海是中國最早引種懸鈴木的城市,衡復風貌區裡的二球懸鈴木中,最早的在19世紀下半葉就來此扎根。當時,人們不認識這種樹,覺得它長得像梧桐,又是從法國等歐洲國家傳來,所以把它稱為“法國梧桐”。
其實,懸鈴木和梧桐的差異並不小:懸鈴木的樹皮呈片狀脫落,但梧桐的樹干比較光滑﹔懸鈴木的葉片常見掌狀5裂,有時7裂或3裂,而梧桐的樹葉以3裂至5裂居多。
對“法國梧桐”感興趣的市民,除了關注葉色外,還可以看一下它的果實——上海的懸鈴木以二球懸鈴木居多,是因為它們的果實通常兩個生在一串上,名副其實。
“紅於二月花”的不隻楓葉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是描寫秋季紅葉的經典詩詞,但在上海,“紅葉”不一定來自楓樹,而是對應了北美紅楓、北美楓香、楓香、雞爪槭、烏桕等好幾種植物。
在寬葉的“紅葉”中,以北美紅楓、北美楓香、楓香居多﹔窄葉的“紅葉”,以雞爪槭居多。
北美紅楓、北美楓香、楓香葉片形狀相似,卻不是“近親”。其中,北美紅楓是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大喬木,掌狀的葉片基部呈心形,3裂至5裂,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北美楓香和楓香都是金縷梅科楓香樹屬落葉大喬木,同樣是掌狀葉片基部心形,但北美楓香的葉片有5個尖角,而楓香是3個尖角。
窄葉的雞爪槭是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小喬木,掌狀的葉片通常有7道深深的裂縫,長著尖又密的鋸齒,入秋后轉為鮮紅色,在上海公園、綠地、庭院中非常普遍。
烏桕也為上海貢獻了“紅葉”。作為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烏桕姿態婀娜,葉子呈菱形或近菱形,入秋后顏色多變,一棵樹上可能同時具有綠、黃、紅多色樹葉,好像天然的調色板。
“滿城金黃”花與樹共染成
詩詞“滿城盡帶黃金甲”裡的“黃金甲”說的是菊花。在上海,除了菊花,銀杏、無患子、鵝掌楸等植物也為城市帶來了金色。
大家對銀杏很熟悉,它的葉子好像一把把小扇子,入秋后滿樹金黃,一陣風吹來,落葉仿佛為地面鋪上一條金燦燦的毯子。作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樹姿雄偉、古朴,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樹種,號稱活化石。
無患子是無患子科無患子屬的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葉片輕薄,入秋后的樹葉仿佛一片片金色的羽毛,在陽光下發出光芒。無患子也叫洗手果、肥皂樹,果皮可以替代肥皂。
鵝掌楸的名稱是照著樹葉形狀起的——樹葉很像鵝掌。不過,也有人覺得其葉片像古人穿的馬褂,到了秋天,樹葉變黃,更是成了黃馬褂,所以它有別名“馬褂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街頭還有一種顏色紅黃相間的色葉樹——娜塔櫟。它的葉片與鵝掌楸有一點點相似。不過,這兩種樹也不是“近親”。娜塔櫟是殼斗科櫟屬落葉喬木,葉片有光澤,造型別致地裂成幾瓣。在秋天,葉片從黃色開始變化,最終呈現為亮紅色或棕紅色,鮮艷漂亮。(記者 任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