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長陽創谷,畫說百年上海,悅讀城市記憶

在生活中體會與實踐
在感悟中創作與分享
用citywalk讀懂一座城市
用citytalk分享一段記憶
閱讀上海
閱讀楊浦
近日,長陽創谷2023年第三季讀書會在園區企業的宇宙奇跡生活藝術館內開幕。本季讀書會主題為“梧桐樹下的都市情懷”,長陽創谷聯合中信大方書局特邀《梧桐樹下——畫說上海》的作者金國明以及幾位企業家,向園區的知識工作者們分享他們對於城市更新的理解與感悟。

作品是作者的眼睛和內心,是對生活的記錄和激情,是空間和時間的再現。通過創谷讀書會的平台,園區的知識工作者們透過作者的眼睛和內心,共享了一段不一樣的風景和記憶。
金國明在書中用畫描繪了上海豐盈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蒸蒸日上的風土人情,飽含了對一景一物的洞幽燭微和情有獨鐘,體現著對上海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情懷。

由畫及人,金國明指出,隨著城市的發展與街區、建筑的更新,秉持年輕的心態和對生活的熱愛,就能保持活力,實現“藝無止境”。同時,他也提到獨處的力量,人們可以在獨處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在繁華的城市喧囂中,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人們需要尋找放鬆心態的空間,把生活留下來。
對於大部分都是企業白領的現場聽眾而言,此番啟發,感觸頗深。在日常忙碌的工作之余,伴隨著金國明老師對畫作的分享和解讀,聽眾們仿佛經歷了一場城市漫步,感受到作品中用色彩、建筑、裡弄、馬路、季節溫度等描繪出美麗上海的都市景象,也產生了想要親自深度游覽上海的強烈意願。

長陽創谷與那些城市記憶
金國明用畫家的眼,描繪了上海的風情。而楊浦作為百年工業之城,也見証著上海昔日的工業鏽帶逐漸變成如今的生活秀帶。
長陽創谷的前身——中國紡織機械廠,曾為中國近代紡織工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的長陽創谷自2015年更新改造迄今,為老廠房注入新動能,成為由城市更新引入科技創新,帶動社區復興的典型標杆案例。而堅持修舊如舊的設計理念,讓一些保留著工廠主體建筑的樓宇,帶著歷史感的巨大馬賽克牆、羅馬柱,都記錄下城市的記憶。
一位居住在長陽創谷周邊社區的“原住民”、曾親眼見証了長陽創谷的改造更新、現在又作為創業者入駐進園區的企業家朱意,接著分享了她的故事。

她從父母輩對於中紡機時代園區內那些老廠房的記憶,講述到2000年時代搬至附近時蕭瑟冷清的街區,直到2015年長陽創谷啟動更新。作為周邊居民看著日漸充盈的商業氛圍和園區環境,感到切身的欣悅。“下了樓就可以在園區遛狗、遛娃、喝咖啡、吃飯、商談工作,我的生活品質得到了明顯提升”,朱意女士如此感嘆。
長陽創谷成為周邊居民“家門口的好去處”的同時,園區更是入駐有串珠成鏈的高新技術企業。昔日紡織機械的轟鳴聲已成為塵封的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創業者奮發有為的鍵盤敲擊聲。曾經的老廠房早已實現華麗轉身,正在“打造世界級創谷”的賽道上迸發生命力。
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交流分享
分享是當下創新的主要方式之一,長陽創谷打造“無邊界、有生活、共創意”的大學校園Campus式的開放空間,正是旨在營造人與人交流的環境,隻有交流分享才有可能創新。而創谷讀書會則作為閱讀與感悟、分享與交流的平台,推動園區工作者們碰撞思想,點亮創意、創新的火花。
本次讀書會場館是園區企業宇宙奇跡生活藝術館,其品牌總設計師和創始人郭晰紋,介紹了她的新書《不止設計》和背后的故事。“閱讀不止是讀書,也是讀人、讀事、讀史、讀詩、讀生命、讀空間、讀時間,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出一流的設計。”——晰紋設計的理念。

郭晰紋女士表示,長陽創谷不僅滿載科技與創意,還充滿了對企業家們的陪伴、關懷與扶持。作為城市更新型園區,長陽創谷既保留了城市的歷史記憶,又富有創新精神,通過讀書會這樣的形式,助力知識工作者們形成獨具魅力的社群與友圈。
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可記憶
如今,楊浦正積極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長陽創谷正積極展示這一理念,逐漸成為“城市的園區,園區的城市”。隨著“十四五”雙碳目標的提出,2022年長陽創谷成為全市首批現代環境治理體系試點單位,同時成為上海市低碳發展實踐區示范創建單位、城市更新優秀案例。
今年,長陽創谷與楊浦區生態環境局、大橋街道等部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開展了一系列共建活動。這次讀書會也邀請到楊浦區生態環境局的有關嘉賓,從低碳發展實踐創建和城市治理的角度做了分享:
“上海是一座有著獨特底蘊和文化,同時又深植改革創新精神的超大型城市。它的風貌、文化、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精神讓每個身處上海的人民都為之著迷,而長陽創谷正是對這一城市精神的深度濃縮。長陽創谷結合自身創新型科技園區的定位,主動對接園區內綠色創新企業,大力倡導低碳文化。打破園區邊界,融入城市肌理,充分激發工作、學習與生活的創意與活力。”

去年年底,長陽創谷讀書會獲得由市總工會頒發的“2022年度上海市振興中華讀書活動優秀示范項目”。今年,長陽創谷季度讀書會已進入第個五年頭。經過數年積累沉澱,創谷讀書會已先后聯合園區300多家企業的青年們共同參與,在閱讀與交流中激發思想靈感,成就每一位分享者與聆聽者在閱讀和感悟中交匯的“羈絆”。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