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這條“寶藏線路”藏不住了!9月28日起,來探索吧→

在騎行愛好者群體中,長寧的外環林帶生態綠道正在悄然走紅。在即將開幕的2023城市空間藝術季中,長寧以“宜居之城”作為主題,將外環林帶生態綠道和其中的四座驛站作為展場,帶市民一起探索這條寶藏線路,共同演繹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展覽舉辦地是一條長寧寶藏騎行線路
在介紹2023年城市空間藝術季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今年長寧案例展的所在地——長寧區外環林帶生態綠道。在社交媒體上,這是一條正在悄然走紅的游線,被廣大市民譽為“綠野仙蹤”“森林秘境”“最佳騎行路線”。
綠道位於外環線以西100米林帶,北起蘇州河,南至滬青平蓄車場,是長寧臨空區域慢行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全市98公裡長外環綠道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沿綠道的林帶總面積達55公頃,綠道總長度達6.25公裡。
2020年1月1日,外環生態綠道正式啟用,實現了將外環林帶由防護向城市公園和生態功能的轉變。作為上海中心城區難得的林水復合生態區,理想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各種鳥類、魚類、小動物落戶於此。在開放的三年多內,外環綠道不僅成了市民們平時休閑出行的好去處,更是2023年上海女子半程馬拉鬆賽中賽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做到了平賽結合。
為了進一步完善環城公園帶的整體功能,更好地服務市民以及各項賽事,生態綠道內將既有的道班房改建成四座驛站,並提供公共服務、休憩、展示等功能。
驛站:採綠庭
驛站:魚麗閣
驛站:振鷺軒
驛站:有年堂
設計:致正建筑、冶是建筑 攝影:楊敏
從今年9月28日到11月17日,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舉辦期間,這條寶藏線路和新近完成的驛站將以不同的面貌與大家見面。
宜居之城:
長寧區外環生態綠道實踐案例展
2023城市空間藝術季為更好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將活動主題確定為“共棲”,以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呈現並探討上海大都市營造的新策略、新方式。“生命共同體”“生物多樣性”“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都是全球高度關注的話題。本屆藝術季將由20個展區組成,包括1個主題演繹展區、6個重點樣本展區、13個實踐案例展區。
長寧有著獨特的自然稟賦,包括境內的蘇州河和各條水系,外環生態林帶,提供了大量綠色公共空間的上海動物園、中山公園等。圍繞著這些特征,長寧依靠自上而下的規劃和自下而上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摸索出包括生境花園、生物多樣性等獨具特色的做法。在長寧提出的“四力四城”奮斗目標中,包括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宜居之城”,這包含了更高的生活品質、更好的生態環境、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展覽看點:長寧實踐
本次長寧區實踐案例展將著重介紹長寧在打造生態綠色空間方面的嘗試,包括體現境內自然資源條件的骨干綠道網絡,使公園與城市更加緊密交織的各種公園綠地,以長寧特色——生境花園為代表的城市生物多樣性,以及有方法、成體系探索節能降碳的雙碳實踐。這些案例既是長寧的探索與實踐,也是構筑宜居之城的重要基石。
城市空間藝術季與長寧
從2015年開始,每兩年舉辦的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已經走過了八年。2021年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主題是“15分鐘社區生活圈·人民城市”,這個主題與長寧區持續推進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工作尤為相關。主題演繹區落地新華路街道的上生·新所,新華社區也被列為重點樣本社區,並通過“15分鐘 遇見長寧”的特展系統地介紹長寧率先完成的全區“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行動規劃。來自兩年前藝術季的不少作品、展項至今仍在使用中,由藝術季帶來的種種新想法、新做法也融入了日常生活中。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