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逛出文藝范 打卡這些滬上藝術人文氣息濃郁的公園

2023年09月15日15:55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探索】公園怎麼逛出文藝范?一起打卡這些滬上藝術人文氣息濃郁的公園吧

市綠化市容局介紹,上海城市公園在“+文化、+體育、+音樂、+藝術、+戲曲、+紅色資源”等方面不斷推進公園功能拓展工作。這既是對城市綠色空間的增補,也是對上海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蘊的深情演繹。接下來,就跟著小布走一走這些滬上藝術人文氣息濃郁的公園吧∼

藝術新空間

1

古猗園——逸野堂

古猗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名“猗園”,取自《詩經》中“綠竹猗猗”一句。古猗園作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承載南翔人大量的人文歷史與共同記憶,500年的變遷與發展,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2014年,古猗園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初,古猗園對逸野堂進行修繕,在充分展現古典園林建筑特色的基礎上,著重提升廳堂展覽展示功能。

近年來,古猗園將逸野堂整體功能提升為文化展示平台,結合公園主題活動開展剪紙展、黃楊木木雕展、木版年畫展、盆景展等展覽,豐富廳堂文化內涵。目前堂內常態展出明代書房古家具,成為不少游客的打卡點。

02靜安雕塑公園——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

靜安雕塑公園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一座開放式、以城市雕塑為特色的主題專類公園。園區佔地面積6.5萬平方米,公園內有來自法國、美國、比利時等世界藝術大師創作的當代雕塑作品。藝術中心設計理念在於打造一個以植物造景為主體,體現以人為本、充滿文化藝術氣息之地。

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坐落在上海靜安雕塑公園內。其原功能為公園道班房,設計師採用東西兩片反向素水泥弧形牆,一大片連接樓梯間和兩片弧形牆的大屋面,呈現出靈動而連續的空間立面,並巧妙形成入口空間、接待空間、外花園空間、內花園空間等,給觀展帶來全新的體驗。

03南上海中央公園——九棵樹藝術中心藝文空間

想要感受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漫步林間嬉戲,那一定要去南上海中央公園。綠道兩側郁郁蔥蔥,在這裡,你可以騎著單車沿著木棧道,亦或踩著碎石路放慢腳步,放鬆心情的同時親近自然。

作為南上海藝術名片,九棵樹藝術中心用開放創新的態度,以空間為載體,以文化、藝術為紐帶,踐行“藝術24小時”理念,承擔社會美育責任,向市民群眾提供一個藝術普及、文化交流的空間。

04上海之魚——奉賢博物館

上海之魚位於奉賢新城中心,其功能定位為奉賢新城的生態景觀核心,充分利用沿河水岸、環湖人文藝術氣息,以生態為基底、打造成集藝術展覽、活力健身、娛樂休閑、游憩觀賞為一體的現代城市公園。

今年,上海之魚城市公園群被命名為上海首批“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公園”,包括13公頃青年藝術公園、4.8公頃雕塑藝術公園、13公頃環湖景觀帶和30公頃泡泡公園等。

奉賢博物館坐落於上海之魚金海湖畔,設計造型上由三個相互連接而又相對獨立的單體組成,極具風格。在上海之魚整體生態環境的烘托下,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優美意境。

05黎安公園——美博美術館

黎安公園位於外環線西側南至秀文路,總面積358.5畝,以常綠植物群落為主題,採用花鏡疏林草地、密植防護林、大樹草坪、水生濕生植物群落配置植物,是一座自然生態公園。

美博美術館坐落於環境優美的黎安公園內,佳木秀而繁陰,四時之景不同,被譽為“綻放在公園裡的美術館”,集當代藝術展覽、中國古代藝術收藏與展示、學術研究與交流、公共教育與傳播為一體。

人文新景觀

1

徐家匯公園——百代小樓

徐家匯公園被市民們稱作都市綠肺,園內植物種類非常豐富,隨著四季的變化,總有好花盛開,此起彼伏,爭奇斗艷。

公園內有一幢小巧秀氣的紅磚小洋樓,這座帶有法國新藝術運動風格特征的古朴典雅的花園建筑,在2021年4月30日被賦予了嶄新的銘牌:《義勇軍進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樓,經過歷時三年的精心籌備與修繕,成為了一處集歷史、建筑和音樂三位一體的多元文化空間。

2

閔行文化公園——慧音藍屋

閔行文化公園以玉蘭為特色,是上海市種植玉蘭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玉蘭專類園。建有水生園、台地園、水森林、百花園、五行園等生態景觀區。

園內還融入多種文化元素,集聚閔行博物館、海派藝術館、寶龍美術館、廉政文化館、民防科普館等文化設施,實現綠化和文化的融合,讓市民享受閔行生態與文化的發展成果。

“慧音藍屋”坐落於閔行文化公園水花園北側,佔地面積270多平方米,為藍白相間的三層歐式建筑,主要用於關愛孤獨症、認知障礙等群體,亦用於宣傳政協和閔行慈善文化。

此次2023年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期間,慧音藍屋在線下及線上同步開展作者分享會:“漫步上海——城市的歲月”,促進了讀者間的互動和交流,沉浸式地讓更多人了解本地文化。

3

魯迅公園——魯迅紀念館、朱屺瞻藝術館

魯迅公園自2022年9月30日完成改造,從歐陽路至大連西路的L型圍牆被徹底打開。改造將公園綠地和山林氣息延伸至城市街區,給市民們提供一個了開放共享的綠化空間。

魯迅公園內的上海魯迅紀念館,於1951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近期,紀念館推出了年度特展“為大眾的藝術——魯迅藏文物藝術品展”,受到了觀眾的普遍歡迎。

“破牆”后的魯迅公園,讓朱屺瞻藝術館這座“公園裡的美術館”,以透視的開放視角展現在市民面前。這種空間上的延伸與藝術上的對話,讓公園裡的藝術場館成為“無牆的美術館”,不僅營造出高品質的藝術空間,也再次讓“公園+文化”煥發出人民城市的魅力。

4

復興島公園——白廬(黨群服務站)

復興島公園可以說是“島中心臟”,擁有獨特的人文積澱和生態資源。

在這座小島上,有一幢坐北朝南、白牆紅瓦、大格子窗的歷史保護建筑,它就是“白廬”,也就是如今的復興島公園黨群服務站。

如今的白廬已成為一個網紅讀書點,也是親子閱讀角,在復興島公園盡情玩耍后,可以來到親子閱讀角小坐一番,共享一段安靜溫馨的親子共讀時光。

休閑好去處

1

和平公園——大隱書局·和平公園刊茶社

和平公園於去年10月重新開放,按照公園城市、“公園+”建設理念,打造了茗廂扶柳、和鳶宛風、花坊悅音、新港虹影、暢心漣灣、曲水玩月、竹橋花溪、楓停晚香等“和平新八景”。

如今,隨著大隱書局·和平公園刊茶社的開業,公園又疊加了文化功能,使得“公園+”功能進一步拓展。

書店匯聚了1500種國際期刊,1000種流行文創,其特色鮮明的期刊主題、園林場景、藝術氣質、生活氣息,自試運行以來吸引了很多人關注,以閱讀為主線,融“國際期刊+休閑品茗+生活美學+主題餐飲”於一體的功能定位,力求建設成為富有藝術氣質和生活氣息的期刊主題書店。

2萬裡公園——“萬裡 一座一書”

萬裡公園種有各類景觀樹木和植物,綠化覆蓋率高,是萬裡社區的天然氧吧。公園的北片設有噴泉、雕塑小品和休閑涼亭,南片設有健身步道、網球場。

綠化帶景致優美,四季植物景色分明,種類繁多。特別是春天的白玉蘭和秋天成片的銀杏樹,深受周邊居民和攝影愛好者的喜愛。

“萬裡 一座一書”項目創新地與萬裡公園內的座椅完美融合,100把座椅葉子形狀的異型扶手上嵌入了100本書的導讀介紹鏈接。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在園中休憩之時,以文字閱讀和聲音聆聽相結合的方式,品位文學名著的美好意境。

3世博文化公園——申園

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北區自2021年12月31日正式向市民游客開放以來,除不斷提升公園游客服務水平、維護公園高品質景觀形象外,更以公園北區核心景觀“申園”為著力點,打造公園“文化”品牌形象。

申園是公園的“園中園”。其重磅項目——申園“滿庭芳”主題光影秀作為古典園林光影秀,一方面聚焦“一江一河”區域、打造水岸夜生活好去處,另一方面還融入了民族器樂、中國戲曲、國風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走出了一條申園獨有的文化品牌之路。

4浦江郊野公園——城市書房浦江郊野館

浦江郊野公園是一個以森林游憩、濱水休閑為主要功能的近郊都市森林型郊野公園,共有活力森林區、奇跡花園區、柳鷺田園區、森林游憩區、濱江漫步區等五大片區。

公園在建設過程中,特別注重文化藝術元素的植入,通過雕塑、小品景觀等豐富的樣式,展現出濃濃的科普、教育、藝術氛圍。

城市書房浦江郊野館是全市郊野公園內的首家書房,也是閔行第15家無人值守、擁有上圖一卡通自動圖書借還服務及自習功能的開放式書房,將書香氣息與花卉藝術完美融合在一起,游客在書房內享受一站式服務、多元化文化展示空間的同時就可以將公園裡的奇跡花園城堡和四季繁花盡收眼底。

資料:市綠化市容局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