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在228街坊“坐一歇”,能品到怎樣的生活百味?

2023年09月15日13:44 |
小字號

“長白228街坊不只是城市更新和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一個交叉點、一個結合點,更是多方合作治理理念的全新嘗試。”楊浦區社區規劃師李彥伯說。

從承載一代奮斗者光榮與夢想的工人新村,到106天內首創性地實現“三個100%”征收模式的動遷基地,再到如今空間與功能更新重塑的市級城市更新新地標,長白228街坊成為見証上海城市發展的現實載體、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動實踐。

圖片

日前,第四批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名單出爐,長白228街坊榜上有名。對於很多附近居民來說,飯后到這裡逛一圈、“坐一歇”,是一件享受生活的美事。

曾幾何時,上海的一位文學少年,在作文比賽中看著一杯水,寫下一篇《杯中窺人》,成為以小見大的范例。那麼透過居民飯后“坐一歇”時手中盛滿晶瑩的杯子,能見到楊浦城市更新后怎樣的人生百態?

“我以前和全國勞模黃寶妹一個廠的,國棉十七廠。”

“阿拉楊樹浦水廠,英國設計師設計的,看起來像座城堡。現在是上海自來水科技館。”

“阿拉廠叫上海制皂廠,現在跑過去都不認得了,變成了皂夢空間。裡面像花園,可以喝咖啡、看展覽,滿有勁的。”……

圖片

如今,每天夜幕降臨,不少“老楊浦”總是習慣性多走幾步路,到長白228街坊逛逛坐坐。

一家酒館門前,座椅隨意排開,吃好晚飯的居民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相談甚歡。這是一天中的微醺時刻。小酌怡情,他們淺淺品嘗生活的美好滋味。

延續歷史文脈、留存上海鄉愁、展現楊浦記憶,這個開放性創新型社區,不僅最大程度還原了工人新村曾經的風貌,讓很多“老楊浦”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園,而且成為周邊居民“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重要“補給地”。

這邊孩子們撒歡奔跑,那頭“老楊浦”小酌暢聊

上世紀五十年代,上海決定建造大批工人住宅,可供兩萬戶家庭居住,“兩萬戶“因此得名。長白228街坊,就是第一批完成的“兩萬戶”工人新村,如今,它是上海現存唯一成片“兩萬戶”歷史風貌住宅。很多在工廠上過班的“老楊浦”,都住過“兩萬戶”,熟悉長白228街坊的歷史。

“上海夜生活豐富的地方,市中心有新天地、衡山路,但有點遠。阿拉楊浦人也需要夜生活呀。”在不少“老楊浦”看來,長白228街坊的蝶變歸來,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飯后,爺叔們到小酒館“坐一歇”放鬆放鬆,如果有“遛娃任務”,就讓孩子和小伙伴盡情在中央草坪上撒歡奔跑,自己則坐在酒館門口小酌,時不時往草坪上瞄一眼。

圖片

江春雷來到上海讀大學時,周末和父母就住在長白新村。當時的他完全沒有想到,人到中年,會在這裡開一家酒館,聽“老楊浦”聊人生百態。

酒館不大,暖色調的燈光點亮室內,牆上的電視播放球賽時,爺叔們都會聚過來看,江春雷就陪著一起,給他們整點下酒菜。這些“老楊浦”多數住在附近,當然也有“遠道而來”的——記者採訪時就遇到從鞍山新村、市光新村趕來會友的兩位:“楊浦很大的!鞍山新村靠近虹口,市光新村到這裡也有好幾公裡。”其中一位爺叔說。

圖片

百年前,楊浦濱江孕育了近代中國第一批民族工業。現在在楊浦濱江漫步,還能看到成片的工業遺存。長白228街坊建成之初,住在裡面的都是產業工人。如今來喝酒的人中,對這裡最有感情的一撥,就是從工廠走出來的“老楊浦”們。

對於他們來說,四十出頭的江春雷屬於“后生”。酒過三巡,談興漸濃,“老楊浦”們願意給“后生”講述自己年輕時的故事,讓他更透徹地了解楊浦的“前世今生”。講著講著,他們會問這個“后生”:“儂在這裡開店,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樣?”

圖片

江春雷笑了。眼前浮現出二十年前長白新村的樣子。老公房,地板都是木頭的,走上去咯吱咯吱響。樓道間比較狹窄,裡面堆著鄰居家的煤氣灶,還有一些閑置家具。“鄰裡之間,磕磕碰碰總有,但關系還是親密。下雨了,誰家衣服沒人收,孩子放學沒人接,隻要一個電話,都有人幫忙。”

他懷念這種煙火氣,“小時候,在老家,我端個飯碗,東家吃兩口,西家吃兩口,就已經飽了。沒想到,在上海還能過上這種生活。鄰居們做了好菜,包了餛飩,總要送一點給我們嘗嘗。”

回到“故地”創業,他想做一家精釀啤酒的“社區店”

江春雷住過的老房子,在舊改中被拆除。今年4月,長白228街坊開業,他特地過來看看,想找回“老房子的味道”﹔最后,意外地選擇在這裡開店,也是為了重溫“當年的氣息”。

小酒館裡,江春雷是店主,“老楊浦”是顧客。但江春雷的孩子和“老楊浦”“遛”的孫輩,卻在草坪上玩到了一起。“228街坊開業后,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孩子過來玩滑板車、做游戲。我女兒是‘社牛’,跟這邊的小朋友很玩得來,所以經常有孩子來我店裡問,你女兒來了嗎?”

圖片

這時,爺叔們和“后生”江春雷一起感慨,孩子們平時讀書,周末上課外班,不怎麼和鄰居來往,對社區沒什麼感覺。“還是這裡好,能讓小囡聚到一起,新朋友變成老朋友,哥哥姐姐還會帶著弟弟妹妹做作業。弟弟妹妹不懂,問哥哥姐姐就好了。”一位爺叔說。

每天晚上6點半到9點,是酒館生意最好的時候。喜歡濃郁口感的爺叔,首選比利時白啤風格的“重機小麥”﹔有的跑完步、打完球過來,出了一聲汗,就點一瓶清爽的“騎士小麥”或“機車小麥”﹔對精釀有研究的,則對風格突出的“船長60海裡”“水手皮爾森”更為偏愛……

圖片
圖片

回到“故地”創業,江春雷的目標是想把酒館做成一家精釀啤酒的“社區店”:“精釀啤酒是一種區別於工業啤酒的口糧酒,上海的爺叔阿姨很潮,對精釀酒文化比較認同。相比熱門地段,我們這裡價格實惠,六十元可以買到1.5升精釀啤酒。來這裡喝酒的,男女比例大約是六比四。不少上海阿姨也很能喝。一位阿姨說,她就想要更多的人生體驗,每次來這裡,她都選擇不同口味的酒,就像感受不同的人生滋味。”

比起在店內獨酌,“老楊浦”們更喜歡聚在門口暢飲。一張小方桌,邊上圍一圈椅子,兩個炒菜,兩瓶冰啤酒,邊喝邊聊,就像以前在“兩萬戶”的弄堂裡“喫夜飯”……居民的幸福生活,在這裡續寫著新的篇章。

相關鏈接

正紅色窗棱格外醒目,細細打量著眼前似曾相識的建筑群,腦中回想起居住在這裡幾十年的點滴回憶,長白228街坊開業當天,居民張先生指著6號樓說,自己的老房子就在這個位置,如今的6號樓已被改造成名為熊貓飯堂的睦鄰小廚,但房屋的整體結構和位置保持了原樣,所以張先生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曾經的家。

“有主題、有主線、有故事、有動線”,長白228街坊的每一幢建筑都在歷史的長廊裡述說著城市印記。

圖片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楊浦區社區規劃師李彥伯通過查閱檔案資料發現,其實,長白228街坊作為社區商業中心的“歷史”,有70年之久。“最早在1952年的規劃中,就已經把這裡設定為社區的商業中心,當時有合作社、社區飯廳、澡堂等。到了改革開放之后,糧油商店、長白飯店也集中開在這裡。”李彥伯指著東北角的幾幢底層加高的樓說,底層加高的目的就是用作商業建筑,“總的來說,228街坊是一個一直不斷在革新和升級迭代的商業服務中心。”

怎樣讓多元的利益主體包括居民自治加入進來,共同把一盤棋下好?這裡由街道、科創集團、入駐企業等共同協商共同治理,正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現實實踐。“228街坊不只是城市更新和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一個交叉點、一個結合點,更是多方合作治理理念的全新嘗試。”李彥伯表示。

圖片

“未來,這裡將打造成為一個集長租公寓、智慧型淨菜超市、特色餐飲美食、文化藝術培訓、休閑健身運動、中心綠地廣場和社區配套服務等多重業態為一體的文化商業綜合體。”創寓智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軍介紹,“在招租過程中,有不少商戶希望開窗破門來體現自己的商業特色,我們對這些不符合歷史風貌保護要求的商戶進行了勸退。”228街坊秉承“可持續運營”理念,綜合考慮歷史風貌保護和社區商業需求,為周邊居民提供“吃得有滋味,逛得有趣味,學得有品味,濃濃煙火味”的品質生活打卡地。

圖片

據介紹,楊浦區零星舊改於去年圓滿收官,舊住房成套改造成為全面加快推進“兩舊一村”改造工作的標志性民生工程,將通過“一小區一方案”滾動推進項目實施,計劃用10年時間全面完成剩余13.4萬平方米不成套房屋(含小梁薄板)改造任務。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