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路上新建的“硅巷花園”開放了!

隨著“硅巷No.1”日漸完善,定西路與安化路交叉口的“硅巷花園”於日前正式亮相。多樣的科技成果、有趣的外觀設計、豐富的綠植……梧桐街區的生活氣息與科創元素交互融合,以無邊界的氛圍吸引街區的科技研發人員和周邊市民在此漫步。
西起定西路,東至安西路,全長約226米,總面積約954平方米的“硅巷花園”,在各式各樣的綠植中藏著豐富的科技趣味,是市民家門口的科創新空間和休閑好去處。
科創嵌入生態,花園也能科技感十足
走進“硅巷花園”,記者立即被無處不在的“硅”元素所吸引。腳下藍白的步道上,以圓和線打造成半導體線性元素﹔3D打印的淺藍色隔板,構成了綠植中的隔斷﹔壓感座椅下堆砌的“硅晶”,當夜幕降臨時會發出幽藍的光線﹔牆上看上去簡單的方塊結構,在晚上與藍光“硅晶”一道組成科技感十足的景觀。
智慧互動廊架、熱感應互動裝置、人工智能互動屏……這些科技產品嵌入“硅巷花園”,為在周邊工作的科創從業者提供靈感,也為市民們打造了行走休憩中的科技空間。
西洋杜鵑、常綠鳶尾、狐尾天門冬、桂花、紅楓等綠植的加入和景觀構造,讓安化路上多了一塊會“呼吸”的綠地空間。可移動花箱與園林造景相互配合,取代了原先的磚砌圍牆和高大綠籬,空間圍合的同時豐富功能,讓綠地更具活力。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居民共治共享
“硅巷花園”的成功建設,離不開多方凝聚合力。據了解,226米長的“硅巷花園”是目前華陽路街道轄區內最長的口袋公園,其建設涉及安化路上的上海市電視中等專業學校和長寧區業余大學兩家單位,以及金都苑和鴻凱灣兩個小區。由於“硅巷花園”計劃對數處圍牆和人行道進行改建,涉及兩家單位和兩個居民小區的鄰接處,在建設施工期間,華陽路街道、區建管委、區綠容局等職能部門與建寧居民區黨總支充分聽取民意,多次召集業委會、樓組長會議進行討論,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優勢。
鴻凱灣小區邊緣花壇與“硅巷花園”的規劃建設面積有約70平方米的重合,居民對小區綠化管理和景觀維護等方面存在顧慮。對此,華陽路街道和建寧居民區黨總支深入群眾調研,為居民詳細解釋施工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爭取居民的認同。建寧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馬開駿告訴記者,“有居民擔心我們展示的效果圖能不能最終落地,我就找到景觀比較相似的一個小區,把現場的樣子拍下來,發到業主樓群裡,打消居民的疑慮。”而對於居民關心的小區綠化面積歸屬問題,華陽路街道承諾相關面積仍然歸屬於鴻凱灣小區,由區綠化管理中心負責維護保養。最終,在召開業主大會征詢意見時,“硅巷花園”建設征用的決議獲得了96%的業主支持。
建設過程中,小區居民同樣積極參與,為“硅巷花園”的建設建言獻策。小區外的花壇邊緣原本計劃緊貼鴻凱灣小區門口,但有居民提出,該入口為人車交會處,花壇緊貼的話,就沒有行人和車輛的緩沖讓步區域。施工單位欣然接受居民意見,將花壇邊緣內推1.2米,留出緩沖地帶。還有居民提出,延長的光滑大理石花壇和長椅與居民樓僅有一牆之隔,可能存在路人長期逗留擾民問題,於是施工時在花壇表面增添了錯落粗糙的石塊,保留長椅一個。
據馬開駿介紹,在施工過程中,建寧居民區黨總支注意到鴻凱灣小區臨近花壇一側的鐵圍欄年久失修,不僅鏽跡斑斑,還有幾處存在傾倒的風險。於是,華陽路街道主動提出為小區免費重修該側圍欄,為小區業主省下了裝修費用。“‘硅巷花園’本身就是為民建設的,建設過程中能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解決居民的問題,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水到渠成的好事。”馬開駿說。
“硅巷花園”入口緊鄰上海市電視中等專業學校和長寧區業余大學的入口,過去部分用地成為了電視中專的停車場。為了建設完整的口袋公園,電視中專克服了停車困難,配合拆除了一處違建車庫,將部分校園用地納入公園,業余大學也將圍牆內推,為“硅巷花園”留出了通透的空間。
如今,“硅巷花園”讓安化路煥然一新。“過去因為人行道較寬,常常有垃圾堆放等問題,導致環境臟亂差。現在有了‘硅巷花園’,環境改善了很多,我們的校園也更美了。”電視中專相關負責人表示。
“曾經安化路人行道上亂停車、臟亂差的問題解決了,居民看著整齊的綠化和優美的景觀也很喜歡這座花園。”馬開駿告訴記者,“樓群裡有居民時不時發來花園夜景的照片和視頻,還有的發朋友圈說今天帶孩子到‘硅巷花園’裡玩耍,看到這些我們也非常開心,‘硅巷花園’讓居民的生活更幸福了。”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